跟着时代改变的注音符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8

注音符号是台湾人学习中文发音的共同记忆,但很少人知道「注音符号」是怎么来的。1912年为了统一国音, *** 推行普通话运动至今已超过百年!之中经过多次教改与文化运动,慢慢演变为现在孩子们学习的「注音符号」,跟我们过去学的「注音符号」有甚么差异呢?而注音符号的最初创立是长甚么模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维基百科里有相关的介绍,底下借由图文的方式简单呈现给各位,一起瞧瞧百年前注音符号来源自章太炎的记音字母作蓝本的汉字标音符号的智慧吧!

图/懒夫妻过期日记

▼民国前初版注音手稿

现在孩子是怎么学「ㄅㄆㄇ」?

一、不再逐字读「音」合为「字音」

我们小的时候学注音,会将注音一个个念出声,再念字音。

例如:「冰」

过去学习方式-读:「ㄅ、ㄧ、ㄥ,冰」

现在学习方式-读:「ㄅ、ㄧㄥ,冰」

二、衣服、皮带、裤子

ㄅ到ㄙ 是所谓的「声符」,这些符号在拼音时一定是放在上面的位置。老师为了方便教学 会教学生这些声符是「衣服」,要穿在最上面。

一 ㄨ ㄩ 则是将上下身连接起的「皮带」。

ㄚ到ㄦ是「韵符」,是下半身着用的「裤子」。

三、嘴型与发音

现在教学不只是重「发音」,嘴型更为重要。

例如:「冰」

ㄅ-衣服、一-「皮带」、ㄥ-「裤子」

在尚未发音前,嘴型要先维持「ㄅ」的发音形状,再一气呵成的念出「ㄅ、ㄧㄥ」

6、70年代的国语课本随着国立编译馆走入历史。过去,我们教科书中语言课本仅有一本标题由左至右的「国民小学-国语课本」

现在孩子不只要读英文、国文、台语,更要面对学龄适用的「英文检定」考试,当我们回头翻阅从前的教科书,盯着松散的字句间距与手绘插画,充满怀旧却又让人为当今的学童们感到心疼,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怀旧的国语课本吧!

「爸爸捕鱼去为什么还不回家?」活在现今社会的你是陪着孩子等出外做工的丈夫回家吗?

「少了一个人」课文儿时被同学拿来编鬼故事,现在看到插画中笑盈盈的人物还是感到一股凉意!

从「我的书包」课文中可以看到,过去大众观不会植入过为激励、竞争意识的内容,反之是让孩童在单纯又简单的生活中寻找乐趣。

过去读「我的书包」学童们长大后的创意让人哭笑不得!

而看完这些怀旧课本,哪一篇儿时课文让你最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