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的没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几天前,华数集团前总裁曹强因病去世了,生前被称为广电行业的枭雄。

你注意这个词,枭雄可不是谁都能当的。这个历史就不复述了,太长,其它悼念性质的文章都有介绍。

比如他立足一个省,怎么把公司做上市,又怎么进军全国,你从他起名字就能看出端倪,中华嘛,不能中字打头,那就华字打头,这就是要走出省网,放眼全国的意思。

曹强已经故去了,传闻很多,为逝者讳,不打扰的好。

我们讲一个他曾经的趣闻,知之者不多,拿来分享。

我是听他的朋友跟我说的,他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杭州市主政的地方官员还是“苹果王”,作为广电这种特殊领域的领军人,他自然是向“苹果王”汇报工作的。

有一天,他正在人家领导办公室里述职,忽然就接到了通知,家里出了大事。

什么事呢?

孩子出事了,他立刻从领导办公室里冲出去,待回到自家楼下,抬头一望,吓的一身冷汗。他家住在高层,自己唯一的儿子,此刻,正在阳台伸出去的晾衣服的杆子上,挂了两条绳子,身体凌空坐在上面,荡秋千......

等他跑回十几层楼的家中,保姆早已吓瘫在地上,手足无措的大哭,而孩子就在阳台外的空中很得意的晃荡。

这孩子长大后被送去美国读书,还想要读西点军校,他爸自然是不同意的,打小就这么异于常人,要是从了军,那还得了。

我讲这个小故事,体现了这孩子的性格,我相信一千个孩子里,999个都不敢有这么疯狂的举动。你注意我的措辞,这不叫胆大,一个孩子自己爬到十几层楼的空中晃荡,这事我就听过这么一回。

人家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个例子让我觉得有其子,也有其父。

曹强枭雄的名头不是白得的,胆大,有闯劲,才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弄潮儿。

当然了,曹强的退休,不全是顺利的,你要知道他才60出头。就像当年他汇报的那位在杭州市干了很多年,创造了一个时代的前主政官员的退休一样。

他也算是,不自愿的退了。

几年前,他退了之后,接替董事长的是前临安区的区委书记。

我记得当时官媒还有一篇报道,内容是,华数终于结束了“野蛮生长”的时代,进入了新董事长带领的新时代。

你注意用词,官媒的每个词,都有深刻的含义,“野蛮生长”实际上是否定性质的。

事实上,随着曹强的退休,一同创建华数的那些元老们,也就是高级副总裁,副总裁们,几乎无一例外的主动离开或者被离开了。

这种近乎彻底的清洗,是有原因的。逝者已矣,我们不在这里八卦人家的公司,人家的下属。

因为我有一个很基本的认知原则,就是先看结果,再议是非。

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在那二十年的“野蛮生长”的历史中,确确实实让老百姓享受了好的,先进的产品与服务,这个结果,是抹不掉的。作为一个消费者,仅能说到这里,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我今天聊的这个故事,并不想像其它媒体一样参与讨论。而是想引出我们的主题,就是以曹强这样要强的性格,60出头就退掉,作为外人,我相信他心里是不太舒服的。

因为精力还充沛,还有很多事情想要去做。事实上,他退了之后立刻紧锣密鼓的进行二次创业,就在这种局面下,驾鹤西去了。

这未必是一件坏事。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对于强者来说,病逝在工作岗位上,不见得是坏事。

我知道今天聊的这个人物距离我们很远,我们大部分人,这辈子也做不到枭雄,也不想做枭雄。没这份野心,也没这份实力。

可是,他要遭遇的某些心态,恐怕我们人人都会遭遇。

我很年轻的时候,刚毕业不久,我们的读者Z,当时是我的上司,就跟我聊过一个如今很流行的话题。

他说,等你30岁以后,难道你还能忍受被一个比你年轻很多的人指挥么?

他说的这个,就叫做中年心态。

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非常快,对中年人是很刻薄的。

但中年又是漫长的,从你40岁到你65岁,可以说,都是中年。

这个漫长的时期里,不是所有人都能爬到管理层,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企业主,更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曹强一样成为什么枭雄。

但是,所有人,都会经历下坡路。

下坡路不是挫折,史玉柱那样破产一次叫挫折,因为他爬了起来,而且走的更高。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迟早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走下坡路,而且,从此没有更高了。

我曾经聊过一个前同事,多年前我创业的时候招聘的。

当时我32岁,他44岁。

他本科毕业于浙大,念了北大的MBA,来投简历前曾经在某个当年的牛逼程度不亚于阿里的外企里干了将近二十年,一直做到中层。

当然,那企业倒闭了,他在倒闭前也被裁员了。于是就来投简历。我不想收,确实岁数太大了。全公司的高管除了CEO没有超过40的,你可想而知他的年龄融入团队的尴尬。

但我们CEO反复建议收了吧,于是就放在我名下。

先是让他去做售前,做不了,去做产品,不胜任,后来去做销售,当然,还是没业绩。

我和他对话的时候是尴尬的,因为我要顾忌他的年龄,所以大部分话都没法直说,因为我这个人比较鸡贼,通常不想得罪人。但其它几个高管就未必了。

比如我们常务副总就很直,多次在办公室里当我的面,当其它同事的面,多次直接告诉他,他能力不符。

你想想,一个44岁的人,被30几岁的人教训,还当着一群2,30岁的人的面,那种感觉旁观者都觉得很尴尬。

后来,他熬了2年,受不了走人了,自己创业去了。

这就是我们的职场,你年轻的时候,大部分人对你都还是包容的。那句话怎么说的?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可要是到了四十岁还没有成就,那基层的工作岗位是会令一个中年人非常难堪的。

面对年轻的多,气盛的多的上司,面对看不上自己的同事,面对不断下降的精力,和越来越难以接受新知识的现状,又没办法不工作,这就是一种煎熬。

即使你的上司,你的同事有经验,猜的到你敏感的内心。但说话,做事,终究不可能处处小心,这种脆弱的自尊很容易被触发。

如果有钱还好说,你可以不工作,或者工作的时候选择尽量少要钱。

你尽量问公司少要钱,老板就不会嫌你,同事就不会嫉你,如果你再圆滑点,多熬个几年,也是有可能的。

但大部分人,并不这么想,也没有现实可操作性。

很多时候,人到中年,无论是实际需要,还是所剩不多的职业生涯,都会迫使他多要钱。

说白了,此时此刻,钱比脸重要。

那忍受一些人,忍受一些事,就成了无可避免的唯一选择。

我们这篇悼文写的很奇怪,没有陈述人家的丰功伟绩,也没有落井下石去八卦,而是讲了一个心态问题。

这就是我们号一贯的风格,能够从现象看到点什么,吸取点什么。

人要是总能在年轻的时候看到自己中年以后面对的困境,通过别人的经历吸取经验。

那这辈子起码可以做到未雨绸缪。

其实任何时候,你去回想,当下的泪一定是当年脑子里进的水,任何事,早谋划十年,搁在今天,就都不是事儿。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