钭氏源流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钭氏源流考

钭革非

钭姓源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源自齐康公;另一种是源自少康后嗣窦氏。下面分别叙述并考证。

一、源自齐康公之说

出自姜姓,为炎帝之后,以器皿为氏。上古周朝时,姜太公为周武王打天下,周朝建立后,姜太公受封于齐地,建立了齐国。过了几代人,那时陈国有个公子叫敬仲,因为国难逃到齐国,在齐国的田邑享用那里的物产,于是敬仲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形成了田姓。田姓一族中,后来出了个叫田和的人,很厉害,势力强大,推翻了齐国国君。这在历史上叫田氏伐齐。

在周安王姬骄十一年(齐康公姜贷十九年,公元前386年),将齐国君主齐康公放逐于临海的海岛边(今山东烟台芝罘岛附近),“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后来又将唯一的食邑收回。田和则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

齐国君主齐康公没有铜鼎煮食,只好用一种铜勺子煮些野菜鱼虾吃,那种铜勺子就叫钭。齐康公的后代人,为了纪念这段艰难的日子,就取钭字为姓,世代相传,这段故事,在历史上叫作“田和篡齐”。钭姓先人不怕艰难顽强生存的精神很可贵,故钭氏后人奉齐康公为钭姓的得姓始祖。

钭姓为极罕见姓氏,汉唐时以辽西郡为郡望,说明在当时河北有钭姓族人。辽西郡,战国时燕置,相当于今河北乐亭以东、辽宁大凌河以西地区。

二、源自少康后嗣窦氏之说

出自姒姓,为夏帝少康之后,以地名为氏。据《风俗演义》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风俗通》和《尚友录》等所载,上古夏帝太康在位时,荒废政事,不理民情,沉湎于游乐田猎,远去洛水的南面打猎,他的五个弟弟和后络也跟随去。这时,有穷国的君主羿由于人们不能忍受太康这种所作所为,就在黄河北岸抵御太康回国。太康的五个弟弟和他们的母亲(即后缗),就到洛水转弯流进黄河的地方去躲避和等候太康,等了100多天,不见太康回来,他们也被有穷国人发现管制起来了。这时,后缗怀孕临近产期,就逃出自窦(洞穴地名),奔归有仍,生下少康。太康失位后,弟中康(一作仲康)继位;中康死后,子帝相继位;帝相死后,子少康继位。大概为了纪念祖上这个历史事件,少康就给他留居有仍的抒、宠两个儿子姓窦,世代相传姓窦,形成窦氏。

窦姓起源古老,是大禹的后代。源于姒氏。大禹是黄帝的玄孙。在汉朝时,清河观津的窦氏出了一个皇后,窦太后,她是文帝刘恒的妻子,景帝刘启的母亲,她一直执政到汉武帝时,清河窦氏也因此大兴,逐渐形成望族。此外,窦姓在发展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扶风,河南两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窦姓世称扶风望(汉武帝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河南望(汉高帝时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清河望(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据《辽西郡钭氏宗谱》记载,东汉大司空窦融,建巨勋,光武帝赐莲子金一斗,其嗣以金斗二字并称钭姓,居辽西郡。故姒窦钭三姓,源自一脉,血统相承,古有万世禁婚之约。据《燕山郡钭氏宗谱》载,钭姓得姓于宋真宗朝。窦载任太尹,在宋真宗归养时挺身护驾,皇上大喜,赐金一斗,并御赐“钭”姓。据《五云西源钭氏宗谱》载,鼻祖自汉帝赐金一斗,因赐姓钭,遂以为氏。

三、钭姓两种源流的考证

(一)对源自齐康公之说的考证。

钭字自古有之。马衡《金石杂记》记载:“斗从金作钭,盖以木制者作枓,以铜铸者作钭也。斗为酌酒之器,亦谓之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虞万里《三礼郑注“字之误”类徵》:豆为盛肉器,其用作酒器,殆为同音字“斲(无斤)”所借,以康成之弘博,岂不知“斗”容十升其读为“斗”,当即“钭”字之省,传世有成山宫铜渠钭,铭文作成山宫铜渠钭重二斤神爵四年,马衡先生考定成山宫为汉宣帝於成山祠日之宫,并云:“斗从金作钭,字书所无(引者按,字书有)当即斗字,《诗•行苇》酌以大斗,释文字又作枓,盖以木制者作枓,以铜铸者作钭也,斗为酌酒之器,亦谓之勺。渠,大也,渠钭,犹言大斗也。”又湖北云梦大坟头一号西汉墓木牍记随藏物有“一斗钭一”,容2080毫升,其字可与成山宫铜钭相印证。《周礼》多古字,其之出与铜钭木牍年代相前后,马融所以读为“斗”,是省其形旁,抑或竹简残泐偏旁,今莫能质指。然《毛诗》多用假字,《行苇》之作“斗”,显属假字,实即“钭”。《康熙字典•金部》“钭”引《六书溯原》云:“俗斲(从金)字”。斲(从金)即金豆,乃受四升之酒器。省作豆,乃使“豆”有容四升之义。

《史记》卷四十六却记载:桓公六年,援救卫国。桓公去世,他的儿子威王因齐即位。这一年,原来的齐康公去世,断绝了后代,封地都归田氏所有。据《春秋战国纪年表》记载: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卒,无后。据《资治通鉴•第一卷》记载:流放的齐康公去世,没有儿子。田氏家族于是把姜氏的齐国全部兼并了。但是姜太公的后代真的就没有了吗?

据考证,康公是姜太公的第20世孙。吕明强先生曾经遍访大江南北,在所著的《华夏吕姓四千年——中国吕姓文化与齐文化》一书中,将太公的后裔姓氏整合为236个,其中最直接的嫡传之姓就是吕姓,即康公的下传。田氏执掌齐国政权后,太公后裔就四处(主要向西、向南)流散,这是康公能否后继有人、能否繁衍的生死关头。西汉,又经历吕后故后的“诛吕之役”,山东吕姓以吕后家乡菏泽单县为中心又遭到了一次大的杀戮,太公后裔又一次流散。但南宋大哲学家朱熹在1180年撰写的《吕氏世系谱序》中认为,康公的正妻没有生养,但是“临老幸姬生二庶子曰绥、曰缨”。南宋朱真《吕氏世系谱序》:“康公嫡无所出,临老幸姬生二庶子曰绥、曰缨,缨居单父,生二子曰祀、曰禧,禧居阳翟县,即今河南郡也。绥生砧,砧生勰,勰生毓,毓生球,球生礼,即康公七世孙也。”三国后,他们的后代在山东的东平、山西河东(今山西永济一带)逐渐形成了吕姓两大发祥地,又经过了不知多少次的迁徙、移居,枝蔓全国,大系、支系弥补,繁衍至今。

清朝著名蒙学家王相《百家姓考略》:“《百家姓》出《兔园集》,乃宋初钱唐老儒所作。”“钭,宫音。辽西郡。系出姜姓。田和篡齐,迁康公于海上,穴居野食,以钭为釜,支子别姓钭氏。”《百家姓联》曰:“齐国康公,姓生酒器;处州刺史,誉夸白眉。”另据有关史料载,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东游,“过黄腄,穷成山,登芝罘”。康公子孙怕被始皇杀戮,由夹河下游公鸡岛(今烟台市福山区境内),东逃通天岭(今境内寨山一带)隐居。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闻始皇崩,下山南移,择平坦地落居,如峒岭、万户村,后来散居胶东各县。为了纪念这段艰难的日子,有一支就取钭字为姓,称为钭氏,就是今天钭姓的起源。故钭氏后人奉齐康公为钭姓的得姓始祖。

据《谱牒考源》,康公生子:象先、钭步。其子孙后来以酒类盛器为姓,遂成钭姓。

据《姜氏族谱》记载,由于田氏追杀姜氏后裔,康公子孙遂四处逃离齐国或改姓:长子象先:为今江、浙、赣等长江流域一带姜姓始祖,其族规严禁姜氏与田氏通婚。次子名钭:子孙为避田氏迫害改为钭姓,为钭姓始祖。三子封汲:子孙为避田氏迫害改为汲姓,为汲姓始祖。另据《齐国姜氏后裔考略》认为:齐国姜氏后裔以器物名称为姓氏是其中一种。齐康公被田氏放逐海上,穴居野食,以钭为饮器,其后人便以钭为氏。

《姜姓族裔169姓氏》载:“姓氏钭,姜姓。齐康公之后有以钭为氏者。原为酒器,有汉成山宫铜渠钭。又田氏代齐,迁康公于海上,穴居野食,以钭釜。其后以器名氏曰钭氏。”南宋著名史学家莆田人郑樵撰《通志•氏族略》记载,五代汉钭滔,为处州刺史。

《齐氏源流》:“源于姜姓,出自周朝功臣姜太公子牙的封地齐国,属于以国名为氏。齐氏家族发源于营丘。齐国改君姓后,姜姓王族后裔子孙多有以国名为姓氏者,以怀故时拥国之辉煌和失国之凄惨,称齐氏、钭氏等。齐氏族人大多尊奉姜太公为得姓始祖。”

据正史载: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燕庄公于是送齐桓公回国一直送到了齐国的境内。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吕氏起源》:“齐康公吕贷生有三子,公子进、吕缨(一说叫绥)、吕×(一说吕完)。吕×是康公贷幼子,康公贷迁东海滨时,吕×跟在身边。康公贷临卒嘱托吕×将自己葬在芝罘岛之颠老爷山上,居高西眺临淄祖地,听大潮拍岸似战鼓催儿匡复齐国。然而,他就不该葬在山颠,凭由山风夹裹海风吹“糠”于无影无行之中,复兴大业只能是春梦一场了。葬父后吕×弃齐北去投燕,燕国公姬载念及齐桓公救燕伐山戎给地之恩德,就收留了吕×。为怀念随康公贷放逐海岛时以青铜酒器“钭”作釜锅烹煮野菜作食物,吕×后裔便以“钭”为氏,即今日的钭姓。”辽西郡在燕国。《吕贷失国后吕氏的活动和分衍》:今“钭”姓认为得姓之祖在吕贷卒后,去了燕国的辽西(今河北乐亭以东至辽宁大凌河以西一带),为怀念随吕贷放逐时以青铜酒器“钭”作釜锅烹煮野菜的艰难的生活,便以“钭”为氏,并在汉代时在辽西繁衍成郡望。

齐康公废黜之后居于芝罘的版本,流行由来已久。有关康公与其拗拧儿斗气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久传不衰。“康公的后代拗拧种,让他往西他往东,叫他撵鸡他撞钟,终生听爹一句话,将爹葬在高山顶”的坊间俚语,在山东、特别是在胶东,至今依旧是家长教育不听话子女的典型教材。

(二)对源自少康后嗣窦氏之说的考证

据《辽西钭氏发派序》记载:余钭氏始祖原窦姓,究其始,原姒姓,实夏后少康之支孙籍公,以窦为姓,世居河南……汉时,窦融公字周公,累世仕河西,遂居河西。知其土俗,为政宽和,上下相亲。归光武,封安丰侯,功列云台,御赐莲子金一斗,遂以金斗合并称为钭姓,建居辽西郡。后世子孙皆曰余钭姓人氏,故有钭窦姒三姓,万世难婚之说也。

但《后汉书•窦融传》却记载:建武五年(公元29年)夏,“窦融遣长史刘钧奉书献马于汉。梁统等各遣使随。”这时刘秀也遣使出使河西,争取窦融等共同对付隗嚣、公孙述。双方使者遇于途中,共还洛阳。刘秀见到刘钧等很高兴,赐窦融书,称赞窦融安定河西,远见卓识,并赐黄金二百斤,授其为凉州牧。

综上,以器具钭为姓说,史料较充足,比较可信。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