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体验——我在社区做领读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11月20日周六晚,我在社区书房做了一次领读人,分享了《翻转式学习》一书,用时近一小时,总体感觉倍儿棒,因为讲得比我预想得要好。

01 做领读人的机缘巧合

10月伊始,一则图书馆关于社区书房活动的消息吸引了我,看了才知道原来未来社区辖下的“缤纷城市书房”正式开放了,果断携家带口地报名参加了第一次读书分享活动。

果然是示范工程,整个未来社区的打造焕然一新,书房的模样更是让人舍不得走,原木的书架满满当当地码放着各类图书,镶嵌在书架上大大小小的方块灯箱上印着的名言警句,宽敞明亮的空间,窗边的清新绿植,暖米色的沙发,感觉一切无比的协调,整个氛围让人一下子沉静下来,温暖而舒适,被这一片书香吸引其中。

当日是书房的负责人蒋老师分享了《陪孩子终身成长》,是樊登的一本书,蒋老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声音甜美优雅,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育儿方法,做了深入浅出的分享,情深处一度哽咽。活动结束,蒋老师要求大家写一段听课感悟,也许是我的感悟吸引了她,忽然她提出邀请让我做下一次的领读人。

正当我犹豫之际,耳朵在一旁煽风点火,大肆吹捧,说我写了百余篇的文章,已积累十万字,平时就喜欢看书……还没等我表态,他就帮我答应上了。

确实喜欢读书,最近也很有规律地在看书,常常有很多感想飞出,有些落到了文字里,有些急急地和朋友分享,但从未在公开场合试过完整地分享一本书。看着在儿童绘本区沙发里窝着的澳仔,脸上露着纯真的微笑,陶醉在书丛中,环顾四下,想象着在这一屋子的书香中,站在讲台上,只为把好书推荐给爱书之人,也是一件美事。

0 2 准备:不到最后一刻完不了工

对生性外向的人来说,也许只是小事一桩,对腼腆的我来说没有那么容易,我心里想着把内容准备地充分些,关键在内容不在形式,试着挑战一下,何乐而不为呢!

第一步:选书

翻开我的读书笔记,回想那些书当初带来我的启发或悸动,忽然想到《翻转式学习》一书中的很多观点确实刷新了我的世界观,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教育的主题,依稀记得看了一半时,忍不住跑去朋友那拉着她分享了好久。

这是一本关于教育改革的书,深入剖析了当今的传统教育的弊端,指出这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已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出了翻转式学习,即让学生先学,以教为学,以小组为学,充分调动内在学习动力,作者还根据这一理念,开办了涩谷学校。刚好适应当下“双减”的大环境,我想这还可以结合最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交流一些家庭教育中方向和方法。

第二步:看书

这本书是去年看的,除了几个让我醍醐灌顶的观点外,其他的基本已忘记了,既然要做分享,那势必得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精读一遍才行。

边读边划重点,接近300页的书,被我折角的页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而且推进速度十分缓慢。原因是该书并不好读,是两位美国的教育家写的,中文翻译后行文还是英语的味道,思维方式跟中文书籍不同,部分段落有些不明所以,让我一度有读菲利普·科特勒那本《营销管理》教材的感觉,瞬间回到考研时期。

而且因为读的角度变了,不是根据兴趣在读,而是带着任务在读,时间一长总有种需要逼自己的意味,所以整个过程并不愉快,好几次后悔接了这个活。

忽然有天,微信阅读推送了《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一书给我,推荐语写着:为什么芬兰教育敢称全球第一,一下子吸引了我,作者很生活化的语言让我快速地读完了这本书;看到有读者评论推荐了一个关于教育的记录片“《他乡的童年》,我又马不停蹄看了纪录片;大学慕课APP上首页推送出北大《翻转式课堂》的课程,更让我清晰地了解到书中内容在现实中的应用……

原本打算一周读完的书,拖拖拉拉读了三周还没结束,但延伸的阅读反而大大地拓宽了这个领域的眼界,充实了我讲书的素材,有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

在临近一周左右,蒋老师来问我进度如何,我回复终于看完了书,打算开始整理书稿并制作PPT。

第三步:形成文字材料

在动笔之前,我的规划是:先形成整个分享过程的文字稿,再制作PPT,文字稿从书籍内容分享,到其他书目的推荐,而PPT只呈现标题或梗概。

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就是上台分享么,用不着这么郑重其事吧,一来呢我有点完美主义,觉得既然上台展示,那就努力展示出最好的自己,看看最好能做到什么程度;二来我是基于我对我自己的认识,应变能力与口才都一般,但逻辑分析和书面表达还算行,让我临场发挥肯定不如我的笔头好用。

断断续续写了三天,差不多写了近万字,因为试了一下发现记忆难度比较大,所以在很多观点阐述后,我加了对应的事例,因为故事好记多了,记住故事梗概细节可以自己发挥,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故事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单纯地听观点真的很容易走神会睡着,除非特别地有共鸣。

在演讲的前一天晚上我终于完成了所有内容,把文字稿和PPT分别打印出来二次校对,保证没有低级错误。第二天是周六一大早爸爸带着孩子下去踢球,我开始对着镜子注意仪表仪态。先把文字熟读几遍,然后一张张PPT回忆需要讲的内容,后来发现对自己的记忆力过于自信了,毕竟不是年轻时候的自己了。

分享安排在当天晚上,原本下午还可以再准备一下,刚好那天是孩子的第一次阅读小队的活动,弄得很郑重,所以陪着他一起开开心心地去参加,陪孩子也很重要。最后我的办法就是,上台拿着稿子在手里,记不住的时候就看两眼吧……

0 3 现场:超水平发挥了

当天晚上我早早地来到了书房,我妹妹也带着孩子去给我捧场,耳朵本来还说他要不要去请电视台的朋友来造个势,全程拍摄,立刻被我否决了,我说真等哪天我成名了,你再安排吧!

据说那天原本报名的并不多,因为书房新开不久了解的人也不多,但是开讲后还是有陆陆续续的人搬了椅子坐下静静地听,一个个走过来的身影,一双双与我对视的眼睛,微笑点头,对我都是一种鼓励。

我好像一开讲就进入状态了,一直提醒自己放慢语速(因平日讲话太快),原本担心内容撑不了一个小时,却不知为何越讲越从容,大概是因为有详实的内容打底吧。担心的事情一件都没发生,过程也基本很流畅,手中的稿纸都没怎么用,看来我比自己想象的要厉害!

《翻转式学习》一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教比学更能学到东西,而我确实为了讲好这本书,备了很多课看了很多相关的内容,输入输出比至少50:1,即那1万的文字稿,我看了50万字的内容。所以现场讲授时才有踏实之感。

04 后记:感悟

结束后,我请耳朵给出意见。

他说:一是互动太少了,一直听很容易走神呢,要让听众参与才能更引发他们主动思考,更好地理解,而且你的书本来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主,怎么还是作为讲授者一直讲呢,要实践才行;二是你今天有句话说错了,你说:“我和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你怎知台下坐的是普通人?

刚才还在沾沾自喜,忽然恍然大悟,设计课程的时候怎么没想到呢,严重的知行不合一,确实不应该;说我与大家一样是普通人,本意想鼓励大家都来做领读人,不想却有这样的误会,确实不妥。看来思路和情商还要多修炼才是!

现场书友中有一位曾经的幼儿园老师,人非常热情,也很喜欢看书,更厉害的是非常愿意分享,每天都会发书中金句或感悟在读书群中。还有参加过很多次线上线下读书活动的书友,活动结束后一聊起阅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停不下来。就像蒋老师说的,这个活动最大的好处是,收获了一群同频的人,愿我们一起共振齐飞。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