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学生版有哪些好段

资治通鉴学生版有哪些好段

1、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夫繁缨,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细务也,而孔子先之:诚以名器既乱则上下无以相保故也.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坚冰至,”《书》曰:“一日二日万几,”谓此类也.故曰分莫大于名也.
所谓礼教,在于分辨贵贱,排比亲疏,裁决万物,处理日常事物.没有一定的名位,就不能显扬;没有器物,就不能表现.只有用名位来分别称呼,用器物来分别标志,然后上下才能井然有序.这就是礼教的根本所在.如果名位、器物都没有了,那么礼教又怎么能单独存在呢!当年仲叔于奚为卫国建立了大功,他谢绝了赏赐的封地,却请求允许他享用贵族才应有的马饰.孔子认为不如多赏赐他一些封地,惟独名位和器物,绝不能假与他人,这是君王的职权象征;处理政事不坚持原则,国家也就会随着走向危亡.卫国国君期待孔子为他崐处理政事,孔子却先要确立名位,认为名位不正则百姓无所是从.马饰,是一种小器物,而孔子却珍惜它的价值;正名位,是一件小事情,而孔子却要先从它做起,就是因为名位、器物一紊乱,国家上下就无法相安互保.没有一件事情不是从微小之处产生而逐渐发展显著的,圣贤考虑久远,所以能够谨慎对待微小的变故及时予以处理;常人见识短浅,所以必等弊端闹大才来设法挽救.矫正初起的小错,用力小而收效大;挽救已明显的大害,往往是竭尽了全力 也不能成功.《易经》说:“行于霜上而知严寒冰冻将至.”《尚书》说:“先王每天都要兢兢业业地处理成千上万件事情.”就是指这类防微杜渐的例子.所以说,区分地位高下最重要的是匡正各个等级的名分.
2、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臣司马光曰:智瑶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云梦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物.棠地方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持有才干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又何止智瑶呢!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3、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封伯鲁之子于代,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一年卒.赵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乃共杀其子,复迎浣而立之,是为献子.献子生籍,是为烈侯.魏斯者,魏桓子之孙也,是为文侯.韩康子生武子;武子生虔,是为景侯.
赵襄子因为赵简子没有立哥哥伯鲁为继承人,自己虽然有五个儿子,也不肯立为继承人.他封赵伯鲁的儿子于代国,称代成君,早逝;又立其子赵浣为赵家的继承人.赵襄子死后,弟弟赵桓子就驱逐赵浣,自立为国君,继位一年也死了.赵家的族人说:“赵桓子做国君本来就不是赵襄子的主意.”大家一起杀死了赵桓子的儿子,再迎回赵浣,拥立为国君,这就是赵献子.赵献子生子名赵籍,就是赵烈侯.魏斯,是魏桓子的孙子,就是魏文侯.韩康子生子名韩武子,武子又生韩虔,被封为韩景侯.
4、刘邦,字季,为人隆准、龙颜,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初为泗上亭长,单父人吕公,好相人,见季状貌,奇之,以女妻之.
刘邦,字季,为人高鼻梁、眉骨突起如龙额,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对人友爱宽厚,喜欢施舍财物给人,心胸开阔,素来有远大的志向,不安于从事平民百姓的日常耕作.起初,刘邦担任泗水亭长,单父县人吕公,喜爱给人相面,看见刘邦的形状容貌,认为很不寻常,便将女儿嫁给了他.
5、魏将薛道标引兵趣寿阳,上使齐郡太守刘怀慰作冠军将军薛渊书以招道标;魏人闻之,召道标还,使梁郡王嘉代之.怀慰,乘民之子也.二月,丁卯朔,嘉与刘昶寇寿阳.将战,昶四向拜将士,流涕纵横,曰:“愿同戮力,以雪仇耻!”
北魏将领薛道标领兵奔赴寿阳,齐高帝让齐郡太守刘怀慰伪造冠军将军薛渊的书信,招抚薛道标.北魏方面闻讯以后,便将薛道标召回,让梁郡王拓跋嘉替代他.刘怀慰是刘乘民的儿子.二月,丁卯朔(初一),拓跋嘉与刘昶侵犯寿阳.在将要交战的时候,刘昶面向东西南北四方,对将士们叩头行礼,崐泪流满面地说:“但愿大家齐心合力,为我报仇雪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31

(一)        中华书局1956年本
  目前公认为汇集宋、元、明、清善本和校勘成果的“最佳”版本,但因校点时间较早(在二十四史之前),缺点如下:1.不以宋本为底本,而以胡刻本为底本,遇到胡刻本有脱误处用小字写校语,与正文杂错,不便阅读(应参照二十四史校勘方法,写号码,统一列在卷末为好);2.断句、标点错误较多,据统计达1000多处;3.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重印本因印刷、装订质量太差,不便阅读、收藏。
  (二)        上海古籍影印本
  影印世界书局缩印胡刻本,该版本在中华书局本未出前向称善本,但与宋本对照,脱误之处达万字,其中很多关乎史实。收藏可,不适宜阅读。
  二、        简体白文本
  (一)        上海古籍带考异本
  宋本简体白文本,有校勘,无胡注,但带考异。
  (二)        岳麓宋本
  宋本简体白文本,有校勘,无胡注和考异。
  简体白文本的好处是价格低,便于携带,但最大的问题是古籍一经过简化,则很多字歧义纷呈,令人费解,如“后”与“后”等。中华书局简体本二十四史也是如此。
  三、        翻译本
  (一)        柏杨翻译本
  72册友谊本,地图实用,但翻译硬伤太多,议论过于情绪化,改编成分大。
  (二)        中华书局白话本
  翻译尚可。但仍有差错。
  (三)        岳麓白话本
  翻译一般,但因用胡刻本作底本,因此沿袭了文字差错。如漏译、错译。
  (四)        改革出版社白话本
  翻译尚可。但不断推出修订本,令人对其质量生疑,好在有原文(宋本)对照。
  综上所述,目前来看,吾窃以为,读原文本和白话本,都以中华书局本为首选,如中华书局借重新修订二十四史之机,重新校订1956年版《资治通鉴》,改进校勘和排版方式,出一新版,则为最佳版本,在此之前,只好读其旧版矣!
  武大历史学院今年10月份将开办一个针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和政府机关干部的培训课程,叫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高级研修班,这个班是精讲《资治通鉴》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