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关于冯玉祥的题字“精神不死”有知道的进来说明一下!

原来在本书上提到冯玉祥在北京的一座山上题字精神不死,麻烦具体说明一下。在哪座山?有关具体事迹?

第1个回答  2009-07-08
  显龙山,山上有一塔,是冯玉祥将军亲笔题写“精神不死”的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纪念塔。

  辛亥滦州革命纪念塔是冯玉祥将军为纪念反抗清政府统治的辛亥革命滦州起义殉难烈士而建,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在海淀区温泉南面山坡上。1936年兴建,为纪念1911年深州清军第二十镇官兵武装起义牺牲的烈士。塔身石砌,八角七层,饰以灰蓝瓦飞檐,庄严静溢。陵园东向,立石门,园内自南而北顺山势一线排列,还建有石碑、碑亭、摩崖石刻、八角形石幢等。建筑物上分别刻有冯玉祥、赵登禹、张自忠等题字和优恤殉难诸先烈的详情。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驻河北滦州(今滦县)新军第二十镇协同第六镇计划举兵响应。1月3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通电檄告全国。袁世凯派兵镇压,起义失败。劫后余生的冯玉祥将军为纪念这次起义的殉难烈士,在1937年4月建成本纪念园。1984年被北京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坊在入门处,正面门额刻“辛亥革命纪念园”九个大字。两柱镌刻楹联:“此日园林簇锦绣;当年勇烈动山川”。背面门额镌刻“努力革命”。联为“尺山尺水永留血迹,一花一木想见英风”。落款为冯玉祥。纪念坊西87米处,是陵园中一条规整的南北向轴线,纪念物随山势一字排列在轴线上。最南端分别为已被破坏的纪念堂和方碑。现存纪念物主要是纪念碑及矗立于山巅的纪念塔。前者为方首石座,通高2.85米。碑身正面刻“辛亥滦州革命诸先烈纪念碑”。碑座落于长宽各5米的石台上,有石阶通山腰平台,台中间立一八棱形石幢,通高3.88米,平面为小八角形,幢形正面镌刻“辛亥滦州革命先烈衣冠冢”和王金铭等14人姓名。幢座为正八角形须弥座,束腰部位八面均有题刻。幢北有一无字石屏,据说石屏下为一烈士衣冠葬地。衣冠冢之后,约有290平方米的自然山石斜面,就山石镌刻隶书摩崖题字,节录了《礼记·礼运篇》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一段文字。纪念塔用白石砌之,通高12.2米,八角7层密檐式。塔顶为鎏金铜刹。塔身下面为须弥座式基座,八面各刻“勇继黄岗……英光万古”“气壮山河”“光同日月”“浩气凌霄”“功垂不朽”“彰勋阐烈”“舍身取义”等题字。塔建于长宽各约10米、高1.2米的石台上,台前后立面上分别刻有冯玉祥所书“精神不死”和“浩气长存”。

  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在北京西郊温泉村南显龙山之阳,这是当年参加滦州起义死里逃生的冯玉祥将军于1937年4月建成的。

  纪念塔座北朝南,各建筑顺山势依次排列。最前面是石质纪念坊,门额框柱上均有冯玉祥题刻:正面额为“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上联“此日园林簇锦绣”,下联“当年勇烈动山川”,背面额为“努力革命”,上联“尺山尺水永留血迹”,下联“一花一木想见英风”。园内南端原有纪念堂,堂北有经亨颐撰并书“滦州起义纪略”方碑一座,现已无存。

  园门东面,入门处是一座花岗岩纪念坊,门额框柱上都有题刻,下面门额上刻:“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两柱书楹联“此日园林簇锦绣,当年勇烈动山川”,背面门额上刻“努力革命”,联为"尺山尺水永留血迹,一花一木想见英风"。前后落款均为“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冯玉祥”。进门西行87米处,是一条规整的南北向轴线,纪念建筑物随山势一字排开,分布在轴线上。最南端是一座纪念堂,堂北有一座经亨颐撰并书“滦州起义纪略”方碑,碑四面刻字,记述了起义经过。纪念堂和方碑已先后被毁,现已无迹可循。在现存的纪念物,最前面是一座方首方座的石碑,通高2.85米,碑身正面刻“辛亥滦州革命诸先烈纪念碑”,碑阴题为“国民政府优恤滦州殉难诸先烈明令”,下署“冯玉祥恭录”。碑首上镌青天白日徽和云朵纹。碑建于长、宽各5米的石台上,台前后有台阶。从纪念碑向北沿石级登上山腰,有一座八棱石幢,通高3.88米,幢身正面刻“辛亥滦州革命诸先烈衣冠冢”和王金铭等14人的姓名和追赠军阶,幢座各面均有题字。

  幢北有一石屏,空白无字,是清代卧碑磨去字迹立在此地的,据传烈士衣冠葬于其下。衣冠冢以北有一片宽广各约17米的自然山石斜面,上刻隶书题字,节录《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一段文字。循级登上山巅,是一座白石纪念塔,通高12.2米,八角七层,鎏金塔刹,塔身各面高1.22米、宽0.66米,正面刻冯玉祥书“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其他各面为邹鲁、居正、冯玉祥、于右任书的塔铭,塔座各面也都刻有题字。塔下石台前后刻有冯玉祥书“精神不死”、“浩气长存”题字,字高达0.6米。纪念园没有封闭的围墙,和温泉疗养院共在同一院内。

  1912年1月3日,同盟会会员王金铭、施从云、白雅雨率滦州新军宣布起义,通电中国,宣布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推举王金铭为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白雅雨为参谋长。4日,起义新军发表檄文,声讨清廷,准备攻打京津。后因第三营管带张建功叛变及清政府军队的镇压,起义失败,大批官兵被捕。王金铭、施从云、白雅雨等14人从容就义。

  在烈士牺牲后的1935年,在冯玉祥等人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支持下,在北平西郊温泉村修建“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和山东泰山修建纪念祠堂。1937年5月26日上午10时,在纪念园为滦州起义死难烈士举行了国葬典礼。当时从西直门至温泉大道上,先由工务局派人用黄土填垫。沿途军警戒备森严。典礼由鹿钟麟、石敬亭主持,庄严隆重,参加致祭者各界人士一千多人,全国一律下半旗志哀。

  文化大革命时期,纪念园被毁。在1987年辛亥革命70周年时,才得到修复并举行了万人纪念大会。1984年5月,滦州起义纪念塔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显龙山:相传在乾隆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真乃太平盛世。乾隆爷也就有了闲暇的时间,到处游山玩水,作诗题字,而京西的山水美景就更加让他流连忘返了。这年秋天,乾隆皇帝带着一队亲兵出了西直门去郊外游猎。他们跨过高梁河,绕过海淀镇,便进人了西山脚下。此时,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古木参天,灌木丛中常有狐兔出没,潺潺河流中,野鸭成群。乾隆爷也连连开弓放箭,频频射中猎物,不知不觉中,大队人马就过了万寿山、望儿山·画眉山,随着峰回路转,眼前就出现了一处胜景。
  乾隆皇帝忙下马欣赏着水光山色,正好有一个农夫在田间耕作,兴致正高的乾隆皇帝就亲自过去问道:“请问老人家,此处是何地方啊?”农夫见这个人带着这么多亲兵,知道一定是一位大人物,于是忙回道:“回老爷的话,此地名叫‘显龙山’。”
  乾隆爷听到农夫的话,不禁大吃一惊,他定了定神,抬眼向面前的高山望去。这时,在他眼里的这座小山,突然之间化成一条出自西山峡谷的长长苍龙,而这苍龙正卧在那小河边低头饮水呢。见状乾隆皇帝勃然大怒,心想:联乃真龙天子下界,玉帝命我掌管华夏大地,治理天下百姓,而今何方来的孽龙敢与联争夺天下!真乃胆大包天!幸亏我发现得及时,不然这条卧龙有朝一日苏醒过来那还了得,那时我大清不就要亡国了!我何不趁其尚未苏醒,先将它斩杀.免除后患。
  想到这里,乾隆爷抽出随身佩带的宝刀,翻身上了宝马,跃马过河。转眼间,宝马已经奔至卧龙跟前,只见乾隆皇帝挥起宝刀奋力向卧龙的头部砍去,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山崩地裂,顿时,卧龙身首分了家,一股滚烫的龙血从裂开处不断涌出。
  自此,乾隆爷就高枕无忧了,继续游山玩水,歌舞升平。
  而今,当人们再次抬眼望向显龙山的时候,这小山仍旧像一条苍龙在河边取水,只不过在它头顶后方有一道裂开的很深很深的山沟,山下有一眼温泉,泉水终年温热发烫。当地的人们都说,那深沟就是当年乾隆皇帝挥刀砍下的地方,那泉水就是被斩的卧龙流出的龙血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