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岸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台湾古代称什么
在有据可查的史料上,“台湾”这一名称的出现不过300多年。但是史书证明两岸人民对台湾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有近十个,不同的称呼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台湾宝岛的关心和期待。

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国家机器时,就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管理,记载这一史实的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尚书·禹贡篇》。九州中的扬州管辖范围北至淮河,东面至海。书中的“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康熙33年(1642年)高拱干主修的《台湾府志》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日本学者尾崎秀真也认为“岛夷”就是台湾最早的名称。“岛夷”,台湾的第一个名称。

人们对海的知识逐渐增加,从水中走出来的人类开始把大海为人所用。春秋战国时,近海交通有所发展,因此出现许多关于海上的传说,其中方士徐福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的传说流传至今。《史纪·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徐福上书中所称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后人认为“瀛洲”即为台湾。徐福没有回来,但是两岸的来往在以后的岁月中越来越多。

作为专门的历史地理书籍记载台湾的是在《前汉书》。进入汉代,关于台湾的记载开始多起来。在《前汉书·地理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在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20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后来许多学者认为“东鳀”应该指的就是台湾。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更是把台湾分为三部分,“东鳀”即为北台湾,“夷州”为中台湾,“澶州”为南台湾。在三百年前的荷兰人连少挺(Linschoten)所绘的台湾地图中,也把台湾分为三个岛。把台湾分成三部分,说明对台湾的认识在加深。

直接描述台湾情况的是在三国时期。三国鼎立时期,东吴位于江南,管辖范围包括会稽和东南沿海地区。东吴和海外的关系较为密切。《三国志》中谈及在孙权黄龙2年(230年)派军队出海远征夷洲。不少学者认为“夷洲”就是台湾。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台湾学者,在他的《临海水土志》对当时被称为“夷洲”的台湾情况有着专门记载,只是此书已经流失,主要内容记载在《太平御览》之中。从所记内容来看,这是当时最完整的关于台湾的文字资料。当然也有人说此时的“夷洲”就是广东或海南某地,但是从方位、气候、地形、古迹、物产、习俗等方面考证,应该是指台湾。通过《临海水土志》,使得远离台湾海峡的许多内地人,知道了尽管是有限的、但是极为难得的台湾的具体情况。

颇有大志的隋炀帝,施政并无多少值得夸耀的纪录,但对外对内征战却有特殊的喜好,当然也对早有前朝前代所关注的台湾起兵。据《隋书·东夷传》所载,隋炀帝曾于大业6年(610年)发动远征琉求之战。“琉求”是何处?历来争议较大。但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琉求”即为台湾,而非日本琉球。不管如何,隋代对台湾已经相当了解。在《宋史·外国列传》中则明确记载,琉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称“澎湖”,烟火相望。赵汝适的《诸蕃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当然所记内容不详细。

对于台湾的名称,有不少人进行过研究。台湾政治名人连战出生于当地世家,他的祖父即为著名历史学家连横。连横在代表作《台湾通史》中说,“台湾原名‘埋冤’,为漳泉人所号。”因为明代时期的闽南人历尽艰辛到达台湾后,因水土不服和劳累困苦,病死者众多,死后连尸骨都无法运回故乡,“故以‘埋冤’名之。”因为“埋冤”不吉利,而闽南话“埋冤”又与“台湾”同音,所以易名为“台湾”。这种分析不无道理,因为移民确实有过令人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

但是,连横先生的结论也有牵强附会之处,因为同音的字很多,为什么用“台湾”代替“埋冤”?“埋冤”不吉利,“台湾”吉利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台湾”名称的由来并非如此。......
古代黄河两岸都有什么州
豫州、

豫州、徐州、雍州、冀州(注意:古代黄河走出河南后,直接向东,非山东。1885年黄和东部改到,才形成见天的“几”)
琉球在古时候是不是指台湾
在历史上台湾不是叫琉球,琉球在台湾与日本之间
阙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一般含义

阙 读què时是姓氏,主要分布在湖南,浙江,江苏,福建,安徽等地。不做姓氏时,代表宫阙,城阙的意思。读jué时有去除,挖掘,毁伤的意思。

 去除 [remove] 。

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周礼》

挖掘 [dig] 。

若阙地及泉。——《左传》

毁伤 [damage]。如:阙翦(削弱,毁坏)。

另见quē;què 。

阙  quē

缺点;错误 [fault;slip;error] 。

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裨补阙漏。——诸葛亮《出师表》

先是雷震景德门,公(袁可立)上疏陈阙政。――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又如:阙败(因失误而把事情搞糟);阙政(有毛病的政治措施);阙失(失误;错误)。

豁口,空缺 [gap] 。

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列子·汤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水经注》

又如:阙陷(凹陷)。

也指职位或官位的空缺。即缺额 [vacancy]。如:阙车(古代兵车的一种。用以补缺的战车,如现在所谓的机动预备部队);阙簿(缺额登记册)。
古代方士是什么意思
book.sina/nzt/his/fangshidelishi/ 有详细解释 方士对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扁鹊、葛洪、僧一行、邵雍、张君房,他们在医学、天文历法学、哲学等方面有杰出建树。有的方士,如管辂、萧吉、蔡元定、陈抟、张三丰等,有待重新评价。有的方士丧尽天良,谋财害命,是人类的害虫。 方士是社会的一个复杂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中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历代正史都载录了他们的事迹,从《后汉书》到《清史稿》都设有方士传。《后汉书·方术列传》指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意为:如果是一个真正的术士,那一定是有真本领的。 方士的成分很复杂,既有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也有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既有从事传统科学技术研究的学者,也有普通的农夫商贾,还有出入宫廷的政客,最多的还是隐士、释道之徒。他们有的不亚于三公九卿,被皇帝作为座上宾。有的类似于乞丐,被百姓列于下九流。历史上的方士是具有特别技能的人。宋代的《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御街应市两岸术士,有三百余人设肆。年夜抱灯,及有多般,或为屏风,或做画,或作故事人物,或作傀儡鬼神,驱邪鼎沸。”这些人各有本领,在江湖上颇具神秘色彩。
古代台湾的原名
台湾”这两个字如何来的,据有关史籍资料记载,可谓众说纷纭。事实上,台湾除了有“台湾”的名称之,还有10多个以上的名字。比较具体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早在殷商时代,把台湾称作“岱舆”、“员峤”,把澎湖列岛叫做“方壶”。

第二,战国初期成书的《禹贡》中说,“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这里说的“岛夷”就是现在的台湾。

第三,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关于“凋题国”有这样的说明:“其国之人在脸上点涅,身体则画鳞采,也就是鲛人。”由于台湾的原住民到1960年左右仍还有脸鲸蓝纹的情形,同时身上刺青的也不少,因而推断“凋题国”就是台湾。

第四,《汉书》中记载说:“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东缀”即指台湾。

第五,《三国志》“孙权、陆逊传”中都说:“吴王孙权,遣将士浮海,求夷州和亶州”。亶州是海南岛,孙权的将士没有去成;夷州是台湾,孙权的将士曾经去过。

第六,《隋书》“流求列传”中记载,隋场帝派大将朱宽到流求国,又派陈陵率兵征服流求。那时候的台湾大都是原住民(高山族)。朱宽到台湾时,可能是从鹿港上岸,鹿港的高山族语就叫流求。因而研究古时所称的流求,并非现在的琉球,而是台湾。隋、宋时称流求;元时称琉求;肯初部分史书及私人著作还使用过留仇、琉球、流虬等称呼;明后期称小琉求。

第七, *** 主席连战家的开台祖、《台湾通史》的作者连横先生说,闽南人刚到台湾,因为水土不服,很多人得病死了,埋在台湾,因此他们称台湾是“埋冤”。

第八,明朝万历年间,陈第所写的《东番记》,第一次提出“大员”二字,从此,大员、台员,演变成今天的“台湾”的名字。

第九,郑成功 *** 后,在沿用“台湾”称呼的同时;又名其为“东都”,其子郑经继位后,改称“东宁”。

第十,日本人曾先后称台湾为大惠国、高砂、高山国、多伽佐古等。

第十一,西方航海者及不少外国史地著作多用“福尔摩萨”来称呼台湾。朋万历元年(西元1573年),葡萄牙人驾商船航行东海。途经台湾时,眺望岛上山势雄伟,山岳如画,林木葱郁,不禁大声赞叹“福尔摩萨”(意为美丽;太美之意),从此西方的航海图上便有了“福尔摩萨”这个地名。

第十二,荷兰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因野生梅花鹿多,曾叫“鹿岛”,当时地名带“鹿”字者多达50余处。明祯十一年(西元1638年)和清康熙十一年(西元1672年)由于大量捕杀野生梅花鹿,先后向日本出口15万张和12万张鹿皮,以致造成该亚种于1969年灭绝,仅余数十只在动物园内圈养,台湾地名今带“鹿”字的仅有鹿港一处。

但是,真正把台湾全岛称为“台湾”,是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清 *** 将“东宁”复名“台湾”,设置台湾府(下置3县),隶属于福朗厦门道。
台湾话(又叫河洛话)真的是古代中国的官方话吗?是哪一朝代呢?
闽南话又称河洛话,我只知有两个版本的说法:

一:河洛话原本是商朝时的官话,商传至纣王为西方狄族(即周族)所灭,留在河洛一带的商民 上阶层者被迫迁至洛邑当奴工,营建新都成周,下阶层者被分配至卫、鲁、齐国当农奴,在东方尚存的几支顽强商族只好退回江南,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商业,而居东南沿海者则形成越族后裔,河洛语之口音即源于商代 读书音源自古代汉语,故河洛语应称为「商汉语」或「古汉语」此种语言乃最具 *** 本色之语言。

二:闽南语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洛水流域,俗称“河洛话”,这是因为西抚时中原一带的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大姓为避战乱南下,在无名江边定居,并把这条江定名为“晋江”,以示不忘自己是晋朝人。这样也把河洛话带到福建,并演变为闽北、闽中和闽南三种方言语系。在闽南人移民台湾后,把闽南话带到台湾。令人预想不到的是,原先说河洛话的地方早已不说河洛话了
古代的一回合是指什么?
兵器接触一次,如果骑马交战也就是两马错蹬一次
为什么中国人叫华夏民族,华夏是什么意思??
《左传》中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一向被称作礼仪之邦,叫做“夏”,“夏”有高雅的意思;再加上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所以又叫做“华”。

后来,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把“夏”当作族名,把“华”当作国名。“夏”是从夏水(即汉水)得名,“华”是因为华山而得名。但夏水只是一条很小的支流,华山也只是名山之一,算不上名气很大,很难成为一个国家的代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在黄土高原上建立的夏朝,它在上古的朝代中文化程度最高,影响也最大,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夏朝从一开始就以中央大国自居,因此,“夏”就有了“中国”的意思,“夏人”也就成了“中国之人”。后来,人们把文化高的地区称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华”,“华夏”合起来就代表了中国是一个有高度文明和发达文化的中央大国,“华夏”也渐渐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