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清幽风雅君子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大凡世间,总有一些留存的文字能打动你的身心,总有一些花草树木能唤起内心里的无数渴望,总有一些清朗明亮的意象能勾起洗濯灵魂的向往。风雅有趣的境界,令古往今来芸芸众生心系向往、趋之若鹜。

        自古以来爱兰、养兰、咏兰、画兰者众,历来把兰花当做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称之为“岁寒四友”。素来都给兰花注入了富有寓意的文化色彩。或以“兰章”喻诗文之美,或以“兰交”喻友谊之真,或以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著名诗人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豌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使“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并由此使“兰”离开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为一种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东晋诗人陶渊明喜爱兰花,他弃官归里,采菊养兰,写有咏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消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此后,还有“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等林林总总、纷繁浩渺的累累诗句,让一叶叶修长的兰草、一簇簇五彩缤纷的兰花,在形神兼备、雅致清幽的无声诗画里摇曳生辉。

      我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人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个喜爱兰花的皇帝,他常在上幸宛中观赏兰花,并写有《芳兰》诗:“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唐代诗人王维养兰成癖,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汗漫录》说:“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开创了瓷盆养兰先例。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称之为“中国兰”。这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

      鲁迅家里几代人都喜爱兰花。1933年11月14日,鲁迅在《致山本初枝》的信中讲到“我的曾祖父曾经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鲁迅的祖父、父亲也都养过兰花。鲁迅从小就喜爱花、虫、鱼、鸟,读书之余跟随父亲在天井和百草园广植花草。他曾根据自已的经验、订正过《花镜》中的某些讹误。稍大一点,常约二弟作人、三弟建人至城内府山、塔山采兰。每年二三月份当兰花开放时,三兄弟常去会稽山、兰渚山、箬山春游、采兰。1911年3月18日,鲁迅和周建人、王鹤照去游览会稽山下大禹陵。出发前,鲁迅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只油漆马口铁桶和一把铜锸要大家带上。到了大禹陵,浏览了禹庙、窆石亭,就上会稽山采兰。后来,鲁迅把这次经历,写成《辛亥游录》,刊在1912年2月出版的《越社丛刊》上。

        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以草木为伍,已逾几千品种,具有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其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绿、黄绿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为名贵。兰花,风姿淑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高洁淡雅,神韵兼备,清而不浊,芳香四溢,纯正出远,沁人心脾,心旷神怡,令人陶醉。“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这首古诗将兰花的幽香写得淋漓尽致,苏轼也曾写下了“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的诗文。兰花的花姿有的端庄隽秀,有的雍容华贵,富于变化,飘逸俊芳。古人也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兰花叶细长,终年鲜绿,刚柔兼备,姿态优美,卓越多姿,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艺术品。“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叶胜看花”。展示了兰叶婀娜多姿之美。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虽为草木,却有着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东方古典气质和高贵圣洁君子的风雅。纤细的绿叶,是高雅优美的舞者的舞姿;那淡雅的花朵,是舞者的衣摆;那淡淡的清香,是舞者的高雅气质。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跳起生命之舞。

      雅,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荀子·荣辱》中有注曰,正而有美德者为之雅。因而古人把美好的愿望称为雅望,把优美的文章称为雅篇,把气度不凡称为雅量……而兰花因其自身的高洁气度,为“雅”注入了有形的风骨。一个雅字,把人的道德、学识、文化、修养诸方面都囊括其中。真雅是一种内涵,它蕴含在血液中,生长在骨子里,灌注在人的精、气、神中。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爱兰花。他精研书法体势时,得益于养兰。兰叶清翠欲滴、素静整洁、疏密相宜、流畅飘逸、迎风飘拂、婀娜多姿,将兰叶的各种姿态运用到书法中,使书法结构、笔法、章法的技巧兰画映素,气脉贯通,字体秀美,错落自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势、因势利导,创作了飘逸流畅、妍美遒媚的书法新体,达到了神韵生动、随心所欲的最高艺术境界。 南宋著名画家郑思肖善画兰,尤其擅长画露根兰。所画兰花,刚劲挺拔,疏花简叶。有趣的是,他画兰时,不画泥土,根芽暴露,人问何故?答道:“土地为人夺,忍者耶?”寥寥数语,道出了画家的殷殷爱国之情,令人顿生敬意。明代文征明喜欢养兰画兰。他在诗中写道:“手培兰蕊两三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空时有蝶飞来。”画家栽兰、赏兰的情景跃然纸上。他喜爱产于福建的兰花名品建兰,并赋诗道:“灵根珍重自瓯东,绀碧吹香玉两丛。”因此,文征明不断从栽兰、赏兰中获得了艺术灵感,所画的兰花,秀丽婉润,风度翩翩,人称“文兰”,以致成为驰名画坛的画兰大家。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特喜画兰,在《折枝兰》中写道:“多画春花不值钱,一枝青兰半枝妍。”在他眼中,画遍多种花不如画半枝兰花。他所画的兰花,秀劲绝伦,脱尽时俗,时人评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作兰如写字,秀叶疏花见姿致。”郑板桥弃官归乡后,家贫如洗,女儿出嫁时,因无钱购置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作为嫁妆,并在画上题诗云:“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渐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清新脱俗的风雅之兰不再与金钱、功名利禄、文人雅士无关,如今兰花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已经走出了庭院深深的大宅院,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雅俗共赏之物,为人们用心精致生活,简朴度日增添了优雅生香的况味。老年杨绛先生始终淡雅如兰,像一缕清风,一杯香茗,一竿翠竹,一生历经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以感动。无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内敛和温润是她优雅的最佳注脚。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雅兰,总是让人心神向往,那缕缕幽芳中,有坚强不屈的精神,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走过生命里纷繁的风雨,给养几盆幽兰在室,消纳尘世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不因谷空而貌衰,滋养明月清风、淡定如水、入禅定境的身心,把红尘烟火过成幽兰雅趣的清欢日子。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