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写鲁滨逊漂流记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一共七篇,个人认为第六篇很好。望采纳。

1最近,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它讲述了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主人公鲁滨逊不顾双亲反对,放弃在家乡发展事业,一心只想航海,漂游世界,可就在他踏上甲板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他危险而多舛的命运之旅……他当过农夫,做奴隶,最终失去同伴,流落到一个荒岛上。但鲁滨逊并没有茫然失措地等待死亡的降临,而是以他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生存下来,甚至还在荒岛上养山羊、种大麦、造陶器,成了荒岛之王。后来,因援助一位英国船长,在离家三十五年后,回来了人事已非的故乡。

鲁滨逊是一个坚强、有毅力的人。虽然他初到荒岛时,感到很悲观,但他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能找到安慰自己的事物,燃起了奋力一战的勇气,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这方面,我一丁点儿都比不上鲁滨逊。平时,我做什么事都不能坚持到底。如有一次,我做一个实验,刚开始还做得不错,可渐渐地,就不能坚持下去。一旦做错,就像泄气的气球一样,没耐心再做下去。想到这儿,我十分惭愧。鲁滨逊在荒岛上都能主宰命运,而我,在平时都不能克服一点小小的困难,遇到挫折与困难就想要退缩。与鲁滨逊相比,我实在太渺小了。我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向鲁滨逊学习,做一个坚强、有毅力的人。

当我读到荒岛上的野人恶狠狠地追赶鲁滨逊,而他要时刻提防野人,想法没法逃避野人时,我又想到了我们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我们现在的社会,如果只满足于现状,不积极进取,很快就会被世界抛弃,被世界上的“野人”“吞吃”。我又想到我们是新时代的主人,我们要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然,也就会被时代抛弃,被社会上的“野人”“吞吃”掉,应时刻提醒自己“强中更有强中手”!

鲁滨逊之所以能成为荒岛之王,是因为他并不屈服于命运,而是努力去主宰命运。其实,在真实的社会里,面对大大小小的挑战,我们都应该勇于面对,敢于拼搏,这样我们就能成为主宰命运的“鲁滨逊”,才不被命运左右,不受命运摆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

2恶劣环境的斗士——《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成书于1719年左右,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受一个名叫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的海上历险经历启发而写成的。其主要内容是讲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 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
读完全文,我觉得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典型人物,他不仅赋予鲁滨逊种种人类优良的品质,像勇敢、智慧、意志坚强和挚爱劳动,并使他具有一个“理想的”资产者所应有的一切特征:实干精神、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和严谨等。所有这些又都是通过形象来表达的,鲁滨逊的坚毅的性格,就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如他怎样用整整42天工夫做一块木板,怎样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劳力做了一只独木舟,却不能使用,又顽强地开始造第二只船等等。笛福就是通过许许多多真实的细节把人物性格突出出来。
我认为在《鲁滨逊飘流记》一文中令读者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真实具体、亲切自然,巨大的吸引力让人不忍释手。这主要是因为笛福采用了“我”来叙述和回忆,给读者讲故事,并且经常取证于鲁滨逊的日记,将人物细微的思想活动刻画得纤毫毕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字句也是使小说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作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鲁滨逊飘流记》的显著特点就是对事物一五一十地描摹。面对准确、细致的特征描写和形象刻画,读者很难分辨其中的真假,作品语言自然流畅,文字通俗易懂,整部作品似乎在向读者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两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部作品还保持着巨大的魅力。
《鲁滨逊飘流记》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主人公惊险、新奇、真实的个人经历,但是其深层的吸引力却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的孤独感在读者心中产生的共鸣。其实每个身处闹市的人又何尝没有孤独的感受,而流落荒岛的鲁滨孙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知音,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让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喜爱这本书呢?
18世纪初期,资本主义正处在自由竞争的上升阶段,正因为有这样的时代背景,才孕育出了“鲁滨逊”这个前无古人的资产阶级正面形象,它具有相当典型的代表性: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白手起家地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些都让人们,特别是满脑子充满希望和梦想的青年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他,也把他当作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我认为《鲁滨逊飘流记》的确是一部雅俗共赏的文学名著,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尝的文学大餐。

3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孙,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孙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 风暴海啸,全船除鲁滨孙无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 流落孤岛,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孙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而且尽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个临时性围墙,作防御工事。但只过了十几天,突然发生塌方。鲁滨孙不但把落下来的松土运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撑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塌方的灾难。
永不放弃,鲁滨孙奠定了生活的基础。 一次,鲁滨孙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的恩惠。从此,鲁滨孙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孙成为了种田高手。知道什么时候下种,现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永不放弃,鲁滨孙有了生活的口粮。 造船回乡,鲁滨孙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光砍树就是数月。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他怎么也无法让船下水。这下,数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现,这个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鲁滨孙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 我的人生也会随着这本书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

4 提起鲁滨孙这个叫得十分响亮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他是世界闻名的早期探险家。前几天,我刚刚阅读完了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飘流记》大作,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直到现在,我还想着《鲁滨孙飘流记》的惊心动魄。 《鲁滨孙飘流记》讲的是鲁滨孙从小就想在海上航行。稍长大些,他随好朋友一起出去航海,学会了些本领,但几次都十分失败,都是死里逃生才活过来的。有一次,他从巴西出发,航海遇到巨大的海啸和风暴,全船的人除他一人外,全部被淹死,他游到一个无人的荒岛,利用在破船上找到的东西和在森林中采到的野果,还有捕捉到的野兽,在那个毫无人烟在的小岛上住了整整二十八年又一个月,才和一些外来的人经历了些战斗,回到了巴西。 读了这本书,我感触很深,一个普通的人,怎能在岛上仅用几支枪、一些数得清的大米小麦,甚至连鞋子都没有而生存二十八年呢!这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鲁滨孙办到了。他曾在无药而发高烧的情况下,利用简单的烟叶、水和少量的食品,做成了一种可以吃的东西。他一连几天四肢无力,但他坚持到底,坚信自己的病一定会好的。他不因一些很难办的事情而绝望的精神鼓舞着我。 在这方面,我也有同感。有一段时间,我的成绩都大浮下降,我想:我为什么会考得那么差。后来,我寻找原因,重新振足起来,努力复习。终于,我又一次我考了前几名。我深刻的认识到: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就要坚持不解的奋斗到底。要不被客观的条件所束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学习,同样如此。一次考好容易,难的在于要坚持每次考好。我想,只要自己勤奋、努力、持之以恒,我心中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这些天,我常常常深思一个问题:我们生活道路还很长很长,以后,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重重困难、克服重重困难,是鲁滨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回答。

5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他。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哪?
这本书叫《鲁宾逊漂流记》。故事并不复杂: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宾逊,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的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有一次风暴将船只打翻,鲁宾逊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小说的主要部分就是对他这段荒岛生活的生动记述。
除了精彩离奇的故事外,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宾逊的性格。他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决不气馁。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没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训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还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晒面做面包。在岛上的第24年,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个忠实的奴仆。就这样,鲁宾逊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面对人生困境,鲁宾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现在,在西方,“鲁宾逊”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鲁宾逊漂流记》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还在于它的真实性和不凡的艺术表现力。在他之前,欧洲的长篇小说大都是以帝王将相的业绩或骑士美女的浪漫传奇为主要内容的。笛福开始尝试用日常语言来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小说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对鲁宾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而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形象力和艺术表现力。此外,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这一切给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

6人生的荒谬与嘲笑
——书评:解构《鲁滨逊漂流记》
人一生下来就是一个不断经历苦难的历程,这个历程永远没有边界。人是有家的么?也许有,也许从来就没有。
——题记
我很奇怪,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经常会做一些这样的梦:一个人生活在青山绿水中,盖一间茅草房,没有人打扰,悠然逍遥,不与世争锋;游走八方,没有拘束;夜晚仰望能见天上繁星,侧耳可听百虫争鸣;与花鸟为伴,同流水唱和;功名利碌如粪土,荣华富贵若浮云。做这样的梦在那时到底有些可笑,那是出于不安份的心呢?还是对凡世的一种厌恶呢?我至今还说不出来。那时我还没读过桃花源,自然还没有桃花源的概念;如果说它是来自于潜意识的一种暗示,那会是注定我一生的飘流呢?
读《鲁滨逊漂流记》让人感到赏心悦目,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充满传奇色彩,同时荒岛的中后期生活附带了不少的温馨气氛。本文并不试图对该书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及其它功能做出评价,--这些早已写满几大堆纸了。本文主要是对鲁滨逊从梦想到梦想的实现这个历程引发一些哲学性的思考,这跟我在上面的一段表述有关。
出身在中产阶级家庭的鲁滨逊很小的时候爱胡思乱想,什么都不喜欢做,一心想着要遨游四海。终于有一次在朋友的怂恿下,他不顾双亲的反对和规劝,坐上他朋友父亲的船出海了。说到这里,我不禁提出:鲁为何很小就有这种想法?他的反抗精神又从何处来?从鲁的家庭背景看,他父亲做着生意,而且门路宽广,他如果努力一点,完全可以像我们现代的很多人一样:致富发家,然后买辆小轿车或私人游艇,娶一个漂亮的妻子,再组建一个家庭,生几个baby,幸福快乐地度过一生。这些对于我们现实的很多人来说,何乐而不为呢?但他还是为了“见见世面”,不顾父亲的劝告而上了船。从表面上来讲,他是为了“见见世面”而有遨游四海的想法的,但我们读到故事的最后发现,鲁滨逊一生都是在世界各处游走的,后来他虽然结过一次婚,还有三个孩子,但他终其一生都没有停止对世界的好奇探索。在这一点上,鲁滨逊像个哲学家:人生的意义就是可以自由地探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再说到他的反抗精神,这是很明显的对世俗的挑战。回到我们的现实中来,父母之命大过天,岂有违抗之礼?弃亲而不顾更是为不孝!在中国这个相对传统的地方,能够出现中国式的鲁滨逊却是不易的,即便是在外国,也不易出现第二个鲁滨逊。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是对自我个性的捍卫?还是对未知世界的热烈追求?在这方面,鲁滨逊又像一个清高的诗人,他用自己的激情向上苍证明:我活着,我思考。
鲁滨逊和他朋友坐船出海了,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出海。然而这次出海颇不顺利,遇到了大风暴,险些丧命。几经波折,为了生计,他开始在伦敦做了点小生意,后来在巴西花钱买了一个庄园,过上了庄园主的生活。但是他不甘于这种平庸生活,又再一次的出海了。话说到这里,你说你做得庄园主好好的,干嘛又抛弃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出去受苦呢?是傻了还是疯了?镜头再次对准我们的生活,我们大多数人的意志与感情及尊严因日子的磨砺而变得脆弱、麻木和妥协。成熟后的我们一般不谈理想,这太幼稚,只谈现实、金钱与女人,这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极少真正去爱别人,对美与丑、善与恶、良与莠早已不再敏感,早已无所谓;我们为了生存经常在别人面前低三下四,唯唯喏喏,以致把自己也丢了。然而我们却极少会像鲁滨逊那样自我发问:人为什么活着?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很多人不屑去思考这些问题,在她们看来,只有神经病才会去想那些问题;一些人则作过思考,但终因现实种种而无法改变自己的状况。在这里或许说明了一件事情,崇高的东西只能作为平凡大众的精神追求,社会发展的主流还是平凡的大众;人是社会关系的总知,离开人群的个体不是被毁灭就是自我消亡。至此,我们再去思考清高与流俗、崇高与平凡,会突然发现,人生本身是充满何其多的荒谬与嘲笑:清高借无知来讥讽流俗,流俗借贫寒来嘲笑清高;崇高借伟大来讥讽平凡,平凡借快乐来嘲笑崇高。
鲁滨逊没有想到,此次出海竟会是他苦难的历程:船在南美洲附近触礁,船员全部葬身海底,而鲁滨逊本人却九死一生,躲过巨浪的卷食,爬上了一个荒岛,并在那里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孤独生活。在岛上,鲁滨逊自力更生,借用触礁船上的物品,陆续为自己建了房子,种了粮食,养了羊,制作陶瓷,晾晒葡萄干等。闲遐之余,他还经常阅读圣经,与上帝交谈。在这里,作者为何要把鲁滨逊和上帝一起抛弃到荒岛上,而不是任意让他去世界各地探险呢?按照某文学史家的观点: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有是孤独的,都遭受孤寂的折磨。……我们都是鲁滨逊,像鲁滨逊那样孤独是人的命运。对此我不敢完全苟同,下面引用《漂流记》的一段文字: ……我当前的境况是:虽然生活依然很艰苦,但精神却轻松多了。由于读《圣经》和祈祷,思想变得高尚了,内心也有了更多的安慰,这种宽慰的心情我以前从未有过。……和以往一样,我以虔诚和欣慰的心情,度过了我上岛的周年纪念日。我常常阅读《圣经》,并认真付诸实践,再加上上帝对我的恩宠,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全新的认识。对我来说,世界是遥远的;我对它已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任何期望。可以说,我于世无求。总之,我与世界已无什么牵连,而且以后也不会再发生什么关系。因此,我对世界的看法,就像我们离开人世后对世界的看法一样:这是我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但现在已经离开了。我完全可以用亚伯拉罕对财主说的那句话:你我中间隔着一条深渊。首先,我在这里摆脱了一切人世间的罪恶。我既无“肉体的欲望、视觉的贪欲,也无人生的虚荣”。我一无所求,因为,我所有的一切,已尽够我享受了。我是这块领地的主人,假如我愿意,我可以在我占有的这片国土上封王称帝。我没有敌人,也没有竞争者与我来争权争势。我可以生产出整船的粮食,可是这对我没有用处,我只要生产足够我吃用的粮食就行了。我有很多的龟鳖,但我只要偶尔吃一两只就够了。…… 在这里不难发现,鲁滨逊因对病痛的恐惧和生活困难而产生了一种宗教意识,乃至对世界和人生也产生了全新的认识,此时他的精神和意识都提高到了另一个水平。独处可以反省内心,观察自我,鲁滨逊正是在这漫长的孤独生活中用实践证明自己的思索以及在上帝那里所学到的东西,从而更加肯定了自己遨游四海的决心。作者正是这样把鲁滨逊抛弃到孤岛生活二十多年,用这二十多年的生活“论证”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懂得如何思索生命的必要性。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孤独的,恐惧、痛苦的时候,我们拿什么来慰藉自己的心灵呢?是来自上帝的曙光?可是脆弱的人啊,你终需自救!上帝创造了人,人一生下来就是一个不断经历苦难的历程,这个历程永远没有边界。人是有家的么?也许有,也许从来就没有,所以我们的一生都像鲁滨逊一样西处漂流,直至抵达生命的终点。
在岛上生活的后期,鲁滨逊救了一黑人,因救他之日正好是星期五,于是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后来鲁滨逊利用一次机会,和他的朋友星期五回到了老家。此时家里已物是人非,鲁滨逊的父母早已作古,两个侄子都已有事业。这种晃如隔世的情景,看了多少让人感到世事的荒谬与可笑:世界之于人到底是什么呢?我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回答。鲁滨逊因庄园的收入已成为当地的富翁,他娶了一妻子,生下三个孩子,几年后,妻子逝世,伤心之余,他又燃起少年时的探险雄心,随他侄子出海了。总有一次出海,他可能再也不会回来。
故事到这里完了,这犹如人生终有结局一样。作为结尾,我只能这么说:人一生下来就是一个不断经历苦难的历程,这个历程永远没有边界。人是有家的么?也许有,也许从来就没有。人生一大梦,无论梦是善是恶、是悲是喜,一觉醒来,才发现梦里充满了如此多的荒谬与嘲笑。

7《鲁滨孙漂流记》是一本十分有趣的小说,书中写到了航海,荒岛,沉船等许多我们平时不曾经历的事情,还有关于对吃人生番,非洲海岸,巴西种植园等出色的景物描写.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与主人公在一起进行奇趣的旅行.
《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出生于伦敦的一个信奉新教的家庭,他接受了洛克的思想,反对专制,主张民权与信仰自由.笛福虽然长期从事政治,但是在政治上可以说一直很失败.《鲁滨孙漂流记》发表之后,笛福才认清自己是个写小说的.可是当时伦敦的达官贵人却认为笛福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但是也正是由于笛福降低了他的身份,他在文学界的声誉却已经上升到了不朽的地位.
在这本英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的小说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主人公鲁宾孙了.这个极其生动的人物形象有着许多骄人的品质.
他具有顽强奋斗的意志力,在困难面前不悲观,绝望,也不对生活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脚踏实地地去战胜困难,用自己的行动来达到目的.
他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他出生于中等家庭,父亲曾以过来人的身份劝他留在家中,舒舒服服地过日子.正是他不安于现状的性格决定了他将违背父母的意愿,去实现遨游四海的梦想.第一次远行经历的海上风暴虽然使他动摇过,但不久非洲海岸的成功冒险,使他更坚定了再次出海的决心.第三次航海到巴西,蒸蒸日上的种植园并不能使他满足,他还想另辟新天地.他这种胆大无畏,百折不挠的冒险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另外,他还是个具有实干精神的人.在杳无人烟的荒岛上,鲁宾孙要解决生存问题,他认为空想是无济于事的,于是他把船上能搬下来的东西全都搬下来了,这才为之后的生存提供了基础.他不断地与大自然作斗争,靠着自己的双手,改变了生活,逐步取得了成功.
正是有了这些品质,才能让鲁宾孙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多,始终保持着一个文明人的面貌.
小说中有一段让我感受颇深,是一段关于对鲁宾孙心理的描写,讲的是他自己非常矛盾的心理.他最初来到孤岛时,生死未卜,孤独寂寞,急切地盼望有人出现,一来可以搭救自己,二来可以排除寂寞.后来,他努力工作,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生存空间.到这时,他又非常害怕人们来到这里,打破他刚刚营造好的平静氛围.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岛上有人的脚印,令他惊恐万分.由此看来,同一件事.即使是同一人所遭遇的,在不同的情况下,时而会让人感到高兴,时而会让人觉得烦恼.所以,如何用一种正确,冷静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中的悲喜和祸福.尤其是在如今这日新月异的社会,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鲁宾孙以他的智慧,毅力,坚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们懂得了: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经过努力才能见到彩虹.只有做了一切努力,才能获得幸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