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碑材在开凿后为何突然放弃?阳山碑材与朱元璋有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2

南京市中国著名的古都,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南京麒麟门外江宁区汤山镇有座阳山,山势延绵,风景秀丽,不知从哪辈人起,山上出现了几块人工开凿过的特殊石头,足足有十几米高,四十米长,巨大的体量让后人迷惑不解,会是谁在这荒山野岭实施这样的大型工程呢?从石头上面凿开的洞看,它们像是要被运走的,然而,在石头的另一边却还和山体连着,开山劈石工程仿佛在它即将结束时突然停了下来。人们不禁要问,这庞大的工程为什么又放弃了呢?

在阳山脚下,有一个名叫坟头村的小村落,这样的村名在中国并不常见,甚至有些怪异,触目惊心的坟头二字不禁使人浮想联翩。坟头村名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明代,一天,村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村里的男丁突然都被召集到阳山,他们每人每天要凿出一百斤的石屑,完不成任务的就会被处死。随着死去的人越来越多,漫山遍野的坟头成了这个村落的代名词,渐渐地,这里真的被改称为坟头村。夺走这些男丁生命的就是阳山上这三块奇怪的巨石,至于为什么要牺牲这么多生命去开采这些石头,这个巨大的谜团一直笼罩在阳山山谷中。

这三块巨石中,最大的一块高达14.2米,长度更达到49.4米,另外两块虽然形状不一,但体量同样惊人。在这些巨石的底部有许多贯穿的长方形孔洞,巨石由此与地面分离开,如果这仅仅是一个劈山工程,似乎并没有令人惊讶之处。但从石头的形制来看,这些切凿成形的庞然大物可能还要被整体运走。什么样的建筑需要如此巨大的石材?它们要被运向哪里?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如此巨大的人工建筑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世界历史上几乎所有国家的重点工程都会作为重要的事件记录在该国的史册上。但蹊跷的是,关于阳山上的巨石工程,学者们查遍典籍,竟然查不到任何官方记录,这引起了人们无尽的遐想。

曾任江宁知府的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游阳山时写下了气势磅礴的《洪武大石碑歌》,诗曰:青龙山前一方,弓尺量之十丈长。碑如长剑青天倚,十万骆驼拉不起。有研究人员发现,在这首诗行文开端的小注里,记录着离汤山十五里,阳山所在的辖区正是汤山镇,方圆数十公里,哪里还能找到第二个地方存在这十万骆驼都拉不起的巨石,这几块阳山石材不就是诗歌描写的石碑吗?看来要研究这三块巨石还得从石碑入手,研究人员从一块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石碑观察到传统石碑的三个基本特征。顶部雕刻有龙纹图案的部位是碑首,其下是碑身,碑身表面布满了标明此碑用意的刻字,底部的雕刻是碑座。从这三块阳山巨石的基本形状来看,具有作为石碑三个基本构件的对应关系,看来,眼前这些巨石就是用来造碑的。

四千年前,在古埃及法老命令全国的奴隶堆筑起了让后人叹为观止的金字塔,在中国,第一位极权霸主秦始皇也曾召集千万民众垒起万里长城。这些不惜血本的巨大工程常常需要调动整个国家的人力和物力,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如此强势的行为只有集权统治势力才能具备。而阳山的巨大碑材埋葬了无数工匠的生命,是否也是专制帝王的手笔呢?从地域看,阳山隶属于南京,在中国历史上曾几度喧嚣的南京古城1800多年前,吴国的孙权就在此建都,此后相继有好几个朝代都以这里为都城。一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沧桑的历史给古都南京留下满城的遗迹,也使阳山碑材的建造者更加扑朔迷离。那首袁枚的诗歌再次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诗歌全名叫《洪武大石碑歌》,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这是否意味着阳山碑材与朱元璋有一定关系呢?

朱元璋早期曾经采纳过军师刘伯温的一个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其中高筑墙三字格言更是被他一直奉守了下来。公元1366年,朱元璋征调全国百万余众,不遗余力地用高大城墙把整个南京城都包围保护了起来,那么阳山碑材是否也是这三字格言影响下的一个结果呢?当地的民间传说,这几块碑材是朱元璋下令开凿的,当时,朱元璋想将这些石碑摆在南京的后宰门,用以阻挡敌人在紫金山上面,用大炮攻打南京城。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没有更多的证据证明阳山碑材就是洪武帝朱元璋下令开采的,如果这个说法不能成立,那么《洪武大石碑歌》中的洪武二字是否就可以理解为阳山巨石是朱元璋后代为其开凿的呢?如此宏伟的工程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又为什么没有完成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