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孩子总是抢别人玩具,训斥还是强制归还?家长的做法影响很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01.孩子总是抢别人东西,真让人头疼;

前两天带孩子在小区广场玩,小区一位宝妈也带着两岁多的女儿在玩耍。过了一会儿,就听到她家女儿的叫声:“给我玩,给我玩!”

原来这个孩子看到一个哥哥在玩球,非要去抢,人家小男孩自然也不乐意,两个人就抢起来了。孩子妈妈赶快上前把皮球还给小男孩,这个孩子就不乐意了,哇的哭了起来,声音特别大,大家都忍不住往这边看,这个宝妈也很尴尬,赶紧哄着孩子,可是效果看起来也不太好。

养过孩子的都知道,这种时候真的有点无奈了,讲道理也不听,孩子只顾着宣泄情绪。其实我们要想知道该怎么做,就要弄明白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02.为什么孩子会喜欢抢别人的玩具呢?

*对孩子需求的不恰当回应,让孩子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孩子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有些是合理的需求,有些是不合理的需求,家长对孩子需求的错误回应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对孩子的需求无底线的满足;

印象最深的是《妈妈是超人》中黄圣依的婆婆对安迪的宠爱,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安迪喜欢去游乐场,那就修一个游乐场,安迪喜欢滑冰,那就修一个滑冰场,网友们惊呼:果然有钱任性,安迪奶奶也在节目中谈到“他要什么我都满足他”。

有经济条件,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没有什么错,但是无止尽的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孩子可能对唾手可得的东西不珍惜,还会形成“只要我想要所有东西都是我的”这种错误观念。

另一种就是对孩子的合理需求都不满足,总是给孩子灌输一种匮乏感,试图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产生愧疚感,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自己不配享受好东西的潜意识,继而变得自卑压抑,不敢表达自己。还可能对别的孩子享受的玩具抱有很强的敌意,可能伤害别人或者抢走别人的 玩具进行破坏,自己享受不到的别人也不能享受。

这两种都是极端的对待孩子需求的方式,孩子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当他看到自己想要什么都会被满足,或者什么需求都无法满足,就会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进而出现不当行为。

*低龄儿童的物权意识还没有充分发展,以为看到的东西都是自己的;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在一岁以后,会以自我为中心的,他所看到的世界都是围着他转的,所以,孩子在这个阶段会产生一种“看到的东西都是自己的”这样的认知,这会导致这个阶段的孩子看起来占有欲特别强,如果无法拿到东西,就会歇斯底里的反抗。

他们的物权意识还没有觉醒,或者说还没有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所有才会出现看到好玩的好看的就想拿到手里的情况,家长这时候不要把这种情况定义为自私,这只是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

*家长错误的 育儿 观,认为抢别人东西的孩子才不会被欺负;

还有一部分家长,会对孩子抢别人东西的行为视而不见,或者嘴上制止实际上心里骄傲,认为自己孩子强势,这样以后就不会被人欺负了。

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太多见,至少我接触的小区的宝妈很少有这样的,但是也不可否认肯定有这种情况存在的。如果放任不管,孩子可能会成了“小霸王”,看到别人的东西就要抢,时间久了,孩子会被同龄人孤立,无法交到朋友,对孩子的心理 健康 和成长非常不利。

03.家长可以做些什么来引导孩子?

如果孩子有这样抢东西的习惯,家长要有耐心,认识到这是培养孩子物权意识的好时机,不要粗暴的打一顿或者训斥一顿,这可能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对其他人非常仇视,不利于正确的引导孩子。

*选择好时机,教会孩子东西的归属权不同;

物权意识的培养是要从一个家庭开始的,家长们可以抓住时机,提醒孩子这是不同人的东西。

在刷牙的时候,拿着牙刷告诉孩子这是妈妈的、这是爸爸的、这是宝宝的;在吃饭的时候,告诉孩子这是妈妈的勺子、这是爸爸的勺子、这是宝宝的勺子;换拖鞋的时候,区分不同人的拖鞋......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瞬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孩子的物权意识,让孩子逐渐意识到东西的归属,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孩子的。

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孩子的物权意识是在不断强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合理满足孩子要求,引导孩子学会分享的快乐;

每个人都会产生各种需求,孩子也不例外,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家长们不能全都满足也不能置之不理。

合理正当的需求要及时满足,比如陪伴的需求、玩耍的需求等,孩子对各种各样的玩具和零食饮料等抵抗力是很弱的,像这样的需求就不能无限制的满足了。

我个人用的方法是成长表格,如果做到一些事情,就可以得到一个小星星,积满10个星星可以换取一个玩具或者冰淇淋等,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孩子逐渐养成一些好习惯,逐渐向自律过渡,而且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玩具,这种感觉要远比直接买给孩子的幸福感要强的多,也可以让孩子知道努力的意义。

当然, 在选择一些好习惯的时候要注意跟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选择孩子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的目标,而且每个阶段的 重点不一样,不要一次把所有的目标都列上去,容易让孩子产生畏难心理。

还有一点,家长们有个习惯,把好吃的都留给孩子,自己只吃不好的部分,其实这个习惯真的不太好,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不知道分享,眼里只有自己。

曾经我也是这样对待孩子的,总觉得什么好吃的都想留给孩子,直到有一次,家里的香蕉放的时间久了,有一个皮有黑点点,孩子就说:“这个坏了,给妈妈吃,我要吃好的。”那一刻我的心真的很凉,但这怪不得孩子,他以为这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别人就该吃不好的。

从那以后,他们吃什么零食和好吃的,我都要分着吃,分少了还不乐意,家里老人还说我没有个当妈的样子,什么都跟孩子抢,但其实,孩子越来越知道关心大人,也知道有好吃的 给我留着,同理心越来越强。

*出去玩的时候带上他喜欢的玩具,鼓励孩子和别人交换;

家长带孩子出门的时候,给孩子带一个玩具,这样可以让他自己玩,也可以和别人分享着玩,这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并不会因为分享就让快乐减少。

如果想和别人互换玩具玩,要有礼貌的询问别人,不能直接动手去抢,这也是孩子的人际交往重要的一课。

*如果孩子撒泼耍赖,接受他的情绪,拒绝无理要求;

当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地上撒泼耍赖时,家长要注意两个方面:区别对待他的情绪和行为。对他的情绪低落表示理解和接纳,但是对他的行为是不认可的,具体可以这么做。

“妈妈知道你得不到自己的玩具非常难过,我很理解你,但是你抢别人的 玩具是不对的,你想想别人抢你的玩具时你是什么心情呢?”妈妈们可以试试这么说,也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接纳他的情绪,但是耍赖是不对的,如果孩子继续耍赖,家长只需要平静的在旁边等着就好,当孩子觉得这种方式不起作用的时候,自然不会再用这种方式了。

养育孩子并非是一件非常教条的事情,一切办法的有效性都要依据孩子的独特性,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情绪,坚定而温和的做一个理智的家长。

作者:四点老师,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二宝妈妈,记录 育儿 趣事,探寻 育儿 规律,不做完美妈妈,做一个跟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的妈妈。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