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刘长佑为什么主动提出入侵日本?为什么被人拒绝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06

几年前,《刘长佑集》在崀山举行首发式,此书作为《湖湘文库》重点书目,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省内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刘长佑集》首发仪式。

那么,这个刘长佑是谁呢?很多人却不熟悉他。

刘长佑是清末著名的湘军将领,也是清政府依靠的朝廷重臣。凭借着平定太平天国、剿灭农民起义、镇压天地会等一系列功绩,他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很快便坐到了两江总督的位置。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刘长佑在光绪七年(1881年)的时候,就提出了主动进攻日本的计划。


当时,日本的国力远没有甲午战争时期那样强盛,如果,清政府肯采纳这个建议的话,那就不会有日本后来的侵略。

其实,刘长佑想要对日本开战,并不是他具有远见卓识,而是源于当时日本对琉球的染指。要知道,从明朝开始,琉球就一直是我国的藩属国。明朝与琉球的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洪武五年(1372年)的明太祖时期。所以,琉球在给我国进贡的同时,自身也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琉球百姓的服饰与内地相似,且皇宫和我国的封建王朝一样,都是坐东朝西。然而,日本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不仅擅自把琉球划到了自己的国土中,还在三年之后突然攻下了琉球。此外,为了彻底斩断琉球和清王朝之间的联系,日本侵略者勒令琉球国王不准再向清王朝进贡。

所以,面对日本的蛮横,琉球国王是敢怒不敢言。由于本国过于弱小,他只有将希望寄托在宗主国身上,希望强大的清王朝可以替自己讨回公道。


当时,清廷的大权都被慈禧太后掌握。虽然,慈禧太后沉迷于享乐,但听说小小的日本竟然敢挑起事端,还是觉得应该有所行动。

她本想出兵帮助琉球赶走日本,可是,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也是自顾不暇,根本没有余力去帮助他人。最终,慈禧只是派人向日本表示了抗议,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琉球国王见清王朝不肯出兵,顿时面如死灰。

这期间,负责传信的琉球使者林世功,为了引起清廷的重视,更是在皇宫门外自杀抗议。看到闹出了人命,慈禧不得不唤来李鸿章,命他全权负责琉球事件,一定要给琉球国王一个交代。然而,李鸿章一心都在训练海军身上,并不想将此事闹大。

因此,他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抗议,想要将此事应付过去。可是,日本侵略的意图已显,清廷的几次抗议根本毫无作用。看着琉球渐渐落入了日本的手中,大臣刘长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威严,他仔细谋划了进攻日本的路线。


刘长佑一生经历的血战无数,并非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在他的攻日计划中,他建议将清军兵分三路,分别为北路军、中路军、南路军。

在具体的实施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军队组成北路军,在库页岛集结之后向日本发动攻击;其余的军队组成中路军和南路军,中路军事先和朝鲜商量好作战路线,然后和朝鲜军队联合起来,从朝鲜出发进攻日本;而南路军则从宁波乘船前往日本进行战斗。

为了令慈禧太后认可自己的作战计划,刘长佑还耐心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在刘长佑看来,日本近年来虽然发展迅猛,但相比于地大物博的清王朝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在洋务运动后,朝廷已经有了一定的家底。倘若全国齐心协力攻打日本的话,日本方面是很难抵抗的。况且,周边的朝鲜、越南、缅甸等国家也会从中协助。

当时,刘长佑信心满满地将自己的计划呈递给了慈禧太后,并再三地揭露日本的野心。但是,慈禧太后等人却始终认为,欧美列强才是朝廷首要的敌人,国土狭小的日本根本不足为虑。尽管,日本侵占了琉球,但说到底还是无伤大雅的。就这样,刘长佑的奏疏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一点回应。有的大臣见他准备攻打日本,还笑他是主次不分,杞人忧天。


最后,慈禧太后决定用谈判的方式来决定琉球问题。

光绪五年(1879年),清廷和日本谈判了好多次,但都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使此事暂且被搁置了下来。后来,随着日本野心的进一步膨胀,甲午战争爆发了。这时,清政府才惊奇地发现,自己眼中可有可无的日本,竟然是一只潜伏已久的恶狼,且非常贪婪。

看到自己引以为荣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慈禧太后这才想起了刘长佑“兵分三路”的计划。但可惜的是,如今想要攻打日本已经是不可能了。可见,清朝走到如此地步,真的是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自此之后,清政府彻底沦为了列强眼中的鱼肉,任人宰割。

当初,因为清廷没有接受自己的建议,刘长佑选择了辞官回家。但回到家乡的刘长佑,还是整日忧国忧民,担心清朝的统治。最终,在1887年(光绪十三年),刘长佑在忧虑中溘然长逝,享年69岁。或许,这就是刘长佑的一生,虽有报国之心,但却是壮志未酬,遗憾终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