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易个人履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1

董易,这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自1935年起就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在“一二·九”运动中,他的热血与激情彰显了青年的爱国热情。1936年,他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中国共产党,坚定地站在抗日的最前线。



1937年,董易深入敌占区,秘密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的英勇与智慧在危险的环境中熠熠生辉。1938年,党组织的决定让他转战昆明,进入西南联合大学,他在此期间一边攻读中文系,一边在地下坚持党的工作,对抗国民党的压制和三青团的破坏。在“民先”停止活动后,他作为“群社”的发起人之一,领导着学生社团,积极组织抗日救亡和爱国进步的运动,如“联大话剧团”、“联大戏剧研究社”和“群声壁报”的创建,都留下了他显著的贡献。



面对皖南事变后的艰难时期,董易坚守党的“隐蔽精干”方针,以教书为掩护,辗转于各地,如弥勒、普洱、陆良和昆明,为党的工作据点建设和昆明爱国学生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7年,他因敌特的威胁,被党组织安排到泰国任教,继续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甚至组织华侨学生维护华侨教育自由。1949年至1953年,他在潮汕闽粤赣边区团结报社和粤东区农民报社担任副社长,展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1953年至1966年,他在中国青年杂志社任副总编,1966年后转至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担任研究室负责人,他的学术研究工作同样卓有成效。



董易的一生,无论是教学、编辑还是研究,都充满了无私奉献和执着追求。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者的高尚品格,对后辈的培养和扶持,展现了他无私的奉献精神。他的事迹,无疑是那个时代最生动的历史记忆。



扩展资料

董易北京人。中共党员。1941年肄业于西南联大文学院。曾在云南、泰国等地任教,1949年后历任汕头日报社副社长,《中国青年》副总编辑,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室研究员。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论文《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初探》、《沈从文和他的小说创作概观》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