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乡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读汪曾祺的文章有一种品尝「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的快感。他的散文,大多是写各地吃食民俗,小中见大,笔调恬淡有趣,令人爱不释手。汪曾祺对吃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兴趣,这点不仅体现在写上,也体现在动手做上,记得有篇写他的文章,说他爱研究吃,更喜欢做给别人吃,一伙朋友小聚他做了一大桌子美食,自己却在一旁吃着一叠清脆萝卜,怡然自得。

他写吃食,无不提到家乡高邮,故乡的回忆浸在一类类食物里,发酵的越发醇香。其实,有一种乡愁藏在味蕾里,当舌尖忆起故乡的味道时,情便油然而生。

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他写到:『这种咸鸭蛋一般是要用筷子敲破「空头」,再一头扎下去,红油就冒了出来。』他更夸口说别处的咸鸭蛋他是绝对瞧不上的。

他对家乡的眷恋就像那筷子扎下去冒出来的滋滋红油,下笔即触及思乡的心弦,乡愁就这样在纸上漫开来。他一再深情款款地追忆着故乡的食物,纵使儿时的故乡远去,他依然可以活在这份快乐里。

在《萝卜》中,他的这种情感展现得更为透彻。对家乡、童年的悠悠依恋、绵绵情思,借色彩鲜明、脆嫩多汁的杨花萝卜一一倾诉。

《葡萄月令》里从一月写到十二月,不紧不慢地描写了葡萄的十二个月,好像他笔下的葡萄不仅仅是种吃食,更是一位老友。那些食物在他笔下也好似有了意识,有了精神。汪曾祺的文字就有一种魅力,在他笔下似乎看不到那个年代的苦难,有也只是浅浅的幽默。

汪曾祺曾说:『在任何逆境中都不能丧失对生活有 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生活的爱。』而在这些困境中磨练的求生意志、乐观态度及「对家乡的爱」,让其一生都能从中汲取无限有益的营养,在自得其乐中安之若素。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