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征服听众的琴声》 原文和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原文:

1813年的一天,在波兰中部的一个小镇上,一户人家的客厅里灯火通明,孩子们在钢琴曲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只有那个三岁的小男孩,并没有和其他孩子一起跳舞,而是瞪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母亲弹奏琴键的手指。

这个小男孩叫弗里德里克  弗朗索瓦    肖邦,没错,这个年纪三岁的小男孩就是日后名满世界的钢琴诗人——肖邦。

那晚,年幼的肖邦对钢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入神的看着母亲弹奏钢琴,仿佛完全进入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

欢乐的舞会结束了,孩子们也都散去了,忙了一天的母亲准备休息了。忽然从楼下的客厅里传来一阵清脆的钢琴弹奏声,母亲感到很奇怪,心想:都这么晚了,到底是谁在弹钢琴呢?

母亲轻轻的走下楼梯,看到小小的肖邦正坐在琴凳上,有模有样的用小手指敲击着琴键。

听着小肖邦弹奏的颇(Pō)有旋律感的曲子,看着他那小小而专注的样子,母亲问他:“宝贝,你在弹奏什么呢?”

小肖邦抬起稚嫩的小脸,认真地对母亲说:“我在弹奏您刚刚弹奏过的曲子呀!”

看到儿子对钢琴如此热爱,如此有天分,母亲非常高兴。第2天,母亲就请来一位很棒的音乐老师,专门教儿子弹钢琴。

三岁的小肖邦简直太开心了,从此以后,他便全心的投入到学习弹奏钢琴中。他整天坐在钢琴前不停的弹呀弹,可是他的年纪实在太小,手也很小,为了让自己的手指间距更大,他甚至在手指缝里加上了木塞子!这是很疼的,小肖邦经常从睡梦中疼的哭醒过来。可是为了能更好的弹钢琴,他还是继续坚持着。

正是通过这种辛苦的练习,小肖邦进步神速。在6岁那年,他跟家人一起搬到了华沙居住。到他7岁的时候,就能自己作曲了。他的第1首作品问世后,便引起了轰动。在当时的华沙音乐圈中,他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

当小肖邦完成了他的第1次正式大舞台演奏后,观众们都被这个孩子指尖流淌出的美妙钢琴曲彻底征服了,剧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第2天,在华沙的街头巷尾,到处传送着肖邦的名字,所有人都知道波兰出了一位莫扎特一样的音乐神童。

1830年,正当肖邦在国外举行音乐会期间,波兰国内爆发动乱,他无法回到祖国,无奈之下只好移居巴黎。

刚到巴黎时,那里的人们还不知道肖邦的才华,在当时早已名满巴黎的钢琴家里斯特的帮助下,肖邦一举成名。

那是在李斯特的一场演奏会上,按照当时音乐会的习惯,演奏过程中要熄灭现场的灯火。黑暗中听众们完全被琴声吸引住了,正当大家以为李斯特的演技又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时,灯亮了。在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喝彩声中,人们看到坐在钢琴旁的并不是李斯特,而是一位陌生的青年。

原来是李斯特在灯火熄灭的时候,悄悄的把肖邦换了上去。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巴黎人都认识肖邦。肖邦也没有辜负李斯特的厚爱,用他的琴声征服了巴黎人的心。

小故事读后感:

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从小出说是为了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在将来的生活中能遇到更多的机会。从大处说,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国家的公民。任何一种学习过程,都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辛苦的努力。每次人生舞台上绚丽绽放的背后都是无数刻苦和努力支撑的结果。就像故事中的小肖邦一样,从小三岁开始学习钢琴,对钢琴引来了强大的兴趣,开始努力学习,最终他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钢琴诗人。努力总会有结果。当其他孩子在跳舞的时候,只有小肖邦目不转睛地看着母亲弹奏琴键的手指。你不努力,怎么会有好成就?就像(中 唐)韩愈说的那句话——学知不足,业精于勤。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