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读书图鉴:看清代大儒是如何教我们读书的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你会读书吗?你知道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吗?清代大儒家晚清名臣曾国藩,他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只需三部教会你有效阅读。

第一,要读经典,因为曾国藩自己就是儒家标准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曾教大儿子读书从小就很有规划,主要以《十三经》和《二十三史》为根本。

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就是他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不就是学习别人的智慧与思想吗,知识性的东西会随着时间而不断更新,但思想性的东西,智慧性的东西,越经过时间的沉淀就越有学习的价值,所以读书最大的捷径就是读经典。

经典一定要精读,因为从学习的效率上来说,精读要比泛读还重要,泛读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抓到什么读什么,虽然这样能学到不少东西,但学得多也忘得多,但精读就不一样了,能吃得很深吃得透能才能保证所学的东西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第二,一书不尽不读新书,就是说一本书没读完的情况下,不要急着读另一本书,事实上就读书而言有很多人有这种毛病,忽然一下弄好多书,这本翻翻,那本翻翻。

美曰其名,读了好多书,其实一本都没有读完,一本都没有读通读透,而曾国藩主张一本没读完,也就是一本没有读懂就不要忙着去读其他的书,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

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学习的境界要先入乎其内,再能出乎其外,读书更是这样一本书,你要先能沉浸进去,才能最终从书中获取有用的东西。

当然曾国藩虽然主张读书要沉浸其中,但他从来不主张死记硬背,他跟儿子说:读书沉浸其中,其实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情,不要当成任务来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方式,属于老牛拉破车,车破牛也累,不会有什么好收获。

不过读书更应该是愉悦轻松的事情,但这不代表像看闲书那样就行,曾国藩主张看书的时候要做札记,也就是看书的时候得学会动手记笔记,边写写画画。

并且要把读书时的所感所想,无论是心得体会还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随手记下来,这样才能有助于读而后学,后来胡适先生就对曾国藩这种读书作札记得方法最为推崇。

第三,就是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方向,曾国藩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老大不喜欢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曾国藩就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方向去读书,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对于大儿子感兴趣的这些所谓的西学,曾国藩自己不太懂,但为了儿子也努力的去看了不少,后来曾纪泽写了两本书都是曾国藩亲自批阅后为之刻板发行的。

对于他的二儿子,曾国藩就更是这样了,不仅鼓励曾纪鸿培养数学研究的兴趣,更难能可贵的是二儿子结婚之后和他的老婆二人都是喜欢读书的人。

曾国藩觉得儿媳能喜欢读书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儿子的时候顺便教儿媳,后来在曾国藩的引导下也成了一位有名的才女。

说起曾国藩,真是一个海纳百川式的人物,当他的幕府中网罗的天下最杰出的英才,包括李善兰、华恒方、徐寿等一大批当时最杰出的科学家,他不仅自己教儿子,还主张儿子与这些饱学之士学习。

这也可以看出曾国藩的胸襟真不是一般的人可以比拟的,后来他主张从年幼的孩子当中选拔一些聪明的对外输入,因为他的大力提倡,于是近代历史上有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学生这三十多个孩子中就有一名叫詹天佑的学生。

后来他成为了中国铁路工程学的奠基人,所以曾国藩所主张的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不仅仅只读书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他所倡导的洋务运动,本质就是想通过学习来使陈旧的中国脱胎换骨。

无论结果如何,这种学习的姿态,应该算是这个儒家知识分子身上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记得苏东坡曾说过这句话: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曾国藩则模仿他说:不可一日不读书。

后来曾国藩在晚年总结人生的时候,曾经很自豪的对孩子们说,自己一生是无一日不读书,这话真的是掷地有声。一个人的一生做到了日日读书这一件事,这样的人生也真的是值得骄傲与自豪了。

当然对于曾国藩这样的大儒来说,能一生坚持读书也不算稀奇。但作为普通的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加深自己的思考,提升自己认知,去阅读吧,去遇见更多的智慧和更好的自己。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