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故事和传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5-07
凡去过颐和园的人,都不会错过这样一个景点,它坐落在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十七孔桥的东侧,蜷卧在雕有波浪的青石座上,是一只栩栩如生、体态优美的铜牛。

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文治武功,仿盛唐而自比尧舜禹,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二十年(1755),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



乾隆皇帝作为一代较有作为的君主。铸造铜牛也不是毫无意义,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中国古代把铜也称作金,人们也就称铜牛为“金牛”,就连下令铸造它的乾隆皇帝,也这么叫它。



作为颐和园的标志之一,每天吸引了无数游客的驻足拍照。不过又有多少细心的观众注意过,这条栩栩如生的大铜牛,尾巴根处竟然有一明显的接痕。也就是说这大名鼎鼎的铜牛断过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关于这铜牛的尾巴是怎么消失的,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慈禧在建颐和园时,妄想着自己就是天上的王母娘娘,于是传令下去: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就还要有牛郎和织女了。于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上,安置了一头铜牛,用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所在的方向。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阵势。



从此以后,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望着“织女”。有一年的七月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会织女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地走到湖里,朝着织女亭的方向游过去了。奈何昆明湖实在是太大了,这头铜牛游到一半便沉到了湖底下,再也出不来了。



有人将这件奇事禀报了慈禧。她起初不信,起身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于是又派人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安在原来的地方。怕它还会跑,又用铁链子将它锁上。

等到了第二年的七月七,这第二头铜牛又动了起来,眼看铁链子也锁不住了。慈禧忙差手下几个保镖的壮汉前去将它拉住。这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于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拉断了。



这时候又有人找来了更粗的铁链子,七手八脚总算将铜牛锁住了。从此昆明湖边上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不过,这已经是第二只了,那另一只呢?相传还在昆明湖底下哪!

传说轶事大家就权当一乐,不过这断尾之谜到底是回事呢?是随着那些宝贵的文物一起流失海外了吗?其实不是,这里就不得不说真相让人心痛。

1868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8年,园中一片萧索,负责看园的太监们每晚还照例巡视。5月13日夜里,当巡更的太监们走到澹泊宁静附近时,远远看见残破的墙壁后有人影晃动,还有窸窸窣窣的声响。太监们立刻将鸟枪从肩头摘下,悄悄靠近。当他们走近时,看见几个人影正就着微弱的月光忙活着什么。

听得有人过来,他们立即抛下工具四散而去。太监们旋即鸣放鸟枪,“砰砰”几声枪响后,只听一声惨叫,一人胳膊中枪倒地哀嚎,其余人则作鸟兽散。中枪者被扭送至内务府。



经慎刑司审问,该犯系宛平县民石三,与首犯张八和同犯张对儿,半夜从藻园门附近坍塌的园墙潜入,欲盗挖碎铜铁卖钱,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拿获了。首犯张八到案后再经审讯,原来他并非初犯,清漪园内失踪的“牛尾巴”也与他们有关。

张八原属内务府正白旗,曾入圆明园充当园户。同治元年(1862年),他与主犯王十锯断了铜牛的尾巴,卖了废铜。案发后,张八被拿获,经刑部审讯,责杖一百,流放两千里,并在脸上刺“盗官物”三字,同时销除旗籍,交大兴县编入民籍。



从此,镇水的铜牛便没了半截尾巴。因为是铜铸,铜牛躲过了英法联军放的那场大火,可没想到却被自家的“园户”盯上,如此真相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现在颐和园里铜牛的尾巴为什么不是断掉的呢?它是什么时候接上的呢?由于当时流传下来的影像资料不多,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资料进行大致的推测。



注意,这时候铜牛的半截尾巴没有了。英国摄影师托马斯摄于1875年

光绪十年至二十一年间(1884年至1895年),慈禧太后打着“还政”后退居休养的旗号,挪用海军经费重修了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此后,颐和园重新成为皇家禁地,外国摄影师不能随便出入了,因此这期间铜牛的照片不曾得见。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正在重建尚未完工的颐和园北门

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颐和园又成为外国摄影师可以自由出入之地。



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摄于1901年

从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1901年拍摄的照片看,铜牛的断尾已经被接上了。据此推断,铜牛尾巴是在颐和园重建期间接上的。重新制作的牛尾与当初被截断之处衔接得十分工整,几乎察觉不到有接痕,这也成为一个小小的悬案。

原来的铜牛尾到底什么样子呢?执行修补的人,是修旧如旧,还是顺势自由创作了一番?如今都不得而知了。正如维纳斯的断臂,残缺的美总给人留下遐想,颐和园铜牛断而复续的牛尾巴,给安静的铜牛平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颐和园作为北京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里面的一砖一瓦,一碑一画,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动人的故事或传说。
第2个回答  2020-06-14
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於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安置了一头铜牛,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身体朝东,而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方向。这样,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格局。从此,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遥望着“织女”,却不得相聚。
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里,向着织女亭的方向游去。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人们赶忙禀报太后慈禧。慈禧开始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於是下令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放在原来的地方。防它再跑,就用铁链拴住。
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铜牛又动起来,眼看铁链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几个保镖的壮汉将它拉住。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於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断了。幸好这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铁链,七手八脚最后总算将铜牛锁住了。
从此,昆明湖边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
第3个回答  2018-10-30
十五年前五一年前
第4个回答  2021-05-30
颐和园的化身是织女
第5个回答  2024-06-05
据说在公民活,有一个被誉为牛郎化身社牛在线有一处被侄女化身根之土,它们隔着昆明湖遥遥相望,这两个今天来历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