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文为了凑字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1. 作文时为凑字数用过哪些套路

1.外貌描写不用“有……”

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句式:“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这样的句子全部以“有……”开头,显得呆板而没有新意。避免使用“有……”这样的句子,而是将每个描写部分扩充开来,形成几个短小的句子,不仅能让文章添彩,还能有效扩充文章字数。

2.语言描写不单写“说”

在进行语言描写的时候,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文章里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例如将张三无可奈何地说:“……”改成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显然,后者给人的感觉更好,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章的字数。在语文记叙文写作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训练这样的写作技巧,让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3.不用被滥用的成语

作者:小哇

链接:/question/58027335/answer/3136156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很多同学和家长的心目中,认为文章中出现越多的成语越能显得作者的文采,其实不然,大量运用搭配有套路的成语,反而适得其反,容易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和厌烦感,同时文章也失去了细节感受。比如,写春天不用“风和日丽”,而是改成:“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4.替换“很”和“非常”这样的副词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5.动作描写多用动词

动作描写中多连续使用动词,能让文章细节更生动、更有灵气。比如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句子也由一句干巴巴的短剧变成了一个长句,不知不觉间文章字数就增加了。

其实这些招式看起来容易,实际上运用起来还是很困难。尤其是写考场作文与平时自己写日记或者感想很不一样,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写多写多写!

四年级的时候换了班主任,作文字数要求突然从300变成了800。

我怎么写也过不了四百字。

赶上写春游,我灵机一动。

"上车前,班长开始点名,张杰,李欢,陈思思,殷杰…………"

我把全班的名字写了一遍。

写到最后,还差一大截。

于是又写下一段。

"春游结束了,大家准备回家,上车前,班长开始点名,张杰,李欢,陈思思,殷杰…………"

我一边写一边觉得自己聪明。

写完数了数,还差八十个字,也难不住我。

"班长点完名,发现有的同学不遵守纪律,离开了队伍。于是又重新点名一次,张杰,李欢,陈思思,殷杰…………"

还好第二天是星期四,只用站两天。

2. 凑字数作文

今天放学回家前,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一个小练笔----要求写一篇一百个字的作文,内容是关于即将来临的暑假,自己的打算。

回到家,小明马上拿出作文簿,洋洋洒洒就写了一大段。过了一会儿,他想:“写了这么多应该差不多了,要不我数数看吧!”一,二,三,四,——,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咦,还差十二个字。

怎么办呢?小明瞪起眼珠子,心里可急了。心想,如果随随便便写十二个字,会被老师批评的。

哎呀,气死了,烦死了,急死了。忽然,小明眼睛随意地一瞟,发现桌子上贴着的一张纸,那是自己的座右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我要冷静,再冷静,相信自己,不就是十二个字吗?只见他手撑下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天花板,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早知道我就不偷工减料了。哎,要不再写详细点,不行,那样看起来会很??卵剑?训刮依玻?rdquo;突然,小明脑海里想起了前天晚上电视里说一个评书演员出车祸的事。

评书,评书,对了,他一拍脑门计上心来:“有了,人家电视上都那样做,观众还听得津津有味,应该我也可以这样的,嘻嘻,就这么定了。”小明拿起笔,唰唰几笔就搞定了。

因为自己解决了问题,他心情好像天气一样从雨转多云,又从多云转晴,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笑逐颜开了。第二天作文发下来了,老师在班上批评了小明,“大家知道小明同学最后写的十二个字是什么吗?”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合分解。”

哈哈,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同学们大多都笑出了眼泪来了。大家知道凑字数的命运是什么吗?那就是批评。

3. 作文时为凑字数用过哪些套路

1.外貌描写不用“有……”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句式:“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这样的句子全部以“有……”开头,显得呆板而没有新意。避免使用“有……”这样的句子,而是将每个描写部分扩充开来,形成几个短小的句子,不仅能让文章添彩,还能有效扩充文章字数。

2.语言描写不单写“说”在进行语言描写的时候,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文章里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例如将张三无可奈何地说:“……”改成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显然,后者给人的感觉更好,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章的字数。

在语文记叙文写作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训练这样的写作技巧,让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3.不用被滥用的成语作者:小哇链接:/question/58027335/answer/313615664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在很多同学和家长的心目中,认为文章中出现越多的成语越能显得作者的文采,其实不然,大量运用搭配有套路的成语,反而适得其反,容易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和厌烦感,同时文章也失去了细节感受。

比如,写春天不用“风和日丽”,而是改成:“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4.替换“很”和“非常”这样的副词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5.动作描写多用动词动作描写中多连续使用动词,能让文章细节更生动、更有灵气。

比如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句子也由一句干巴巴的短剧变成了一个长句,不知不觉间文章字数就增加了。其实这些招式看起来容易,实际上运用起来还是很困难。

尤其是写考场作文与平时自己写日记或者感想很不一样,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写多写多写!四年级的时候换了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5646265班主任,作文字数要求突然从300变成了800。我怎么写也过不了四百字。

赶上写春游,我灵机一动。"上车前,班长开始点名,张杰,李欢,陈思思,殷杰…………"我把全班的名字写了一遍。

写到最后,还差一大截。于是又写下一段。

"春游结束了,大家准备回家,上车前,班长开始点名,张杰,李欢,陈思思,殷杰…………"我一边写一边觉得自己聪明。写完数了数,还差八十个字,也难不住我。

"班长点完名,发现有的同学不遵守纪律,离开了队伍。于是又重新点名一次,张杰,李欢,陈思思,殷杰…………"还好第二天是星期四,只用站两天。

4. 为什么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都要求字数必须在400字以上

小学3年级后,孩子开始接触作文,在此阶段,只需要表述清晰,词能答意,一小段叙述就可以拿到作文的高分,而到了小学高年级,一篇作文需要达到400字左右的要求,这对一些缺少作文训练的孩子来说就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以至出现标点的滥用、词语的重复、段落脱离中心等等凑字的做法,结果适得其反,一篇好好的文章变成了语句不通、前后不连贯甚至是跑题的低分作文。

其实,一篇小学叙事作文,写到400字的要求并不困难,训练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细节描写能力。

5. 如何写好语文作文

一、选材要新。

什么样的题材叫新? 我想题材新,主要是反对材料的千篇一律、百人一面。 比如写《我的某某同学》这个题目,如果所有的同学都是写“助人为乐”、“勤奋学习”这些事情,就显得很空洞、乏味。

又比如《记一件小事》这个题目,也许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好人好事”这个题材,那你就应该避开这个写作角度,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入手,从自己生活中的特殊瞬间入手,捕捉在这一瞬间中的新意。或者调动自己的“逆向思维”,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让自己的思维始终富有生命力和新鲜感,笔下的文字也必然充满活力,活蹦乱跳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实行的都是命题作文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的最大问题是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化,我在上面举的两个作文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能够别出心裁的赋予“命题作文”以新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正像一位作家所说的那样:“命题作文就是在你身旁设置了一堵厚厚的墙,如果只是在墙的阴影下徘徊,写出的文章必然是老气横秋、毫无生气。可是如果你穿越了这堵墙,就会看到别致的风景。”

当然,严格上讲,题材没有新与不新的区别。只有写法上“新”与“不新”的区别,如果细节的刻画能够给人带来新鲜感,或者看待题材的角度有新的变化,同样能够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而言,这个主题——父爱——是陈旧得不能再陈旧了,而他所运用的材料,也谈不上新颖独到,但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文,关键还是熔铸在其中的真情,以及他在细节刻画上的体情入微,所以能摇荡性情、感人至深。其他的,像鲁迅的名篇《一件小事》、《风筝》,莫不如此。

因此,我反复强调,语言的表现力和想象力,细节描画的到位,感情的熔铸,这些因素比题材的选择往往来的重要。(在五十、六十年代,中国的文坛曾经盛行主题决定论,事实证明,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也压制了中国文艺的发展。)

现在,普遍在提倡新概念作文,学生都象脱笼的鸟儿,一旦获得自由,就一味的锐意求新,在求新的同时,往往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所谓“变而未达,况而愈下”,宿病未除,又染新疾。好的文章需要分寸感——语言的节奏感,感情投入的恰到好处,层次分明的叙事时间等等,而这种“分寸感”不是仅仅依靠浮夸矫饰、趋时骛新所能达到的。

很多所谓的“新文体”、“新文章”,只不过是旧衣架上的一袭华丽的袍子而已。好的文章,不但要有血有肉,而且也需要有主宰这篇文章的灵魂。

二、构思要新。 0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波浪一般富于变化。

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0 00构思要新就是指在安排材料上巧妙,要有曲折,有变化,不要平铺直叙。

凡事必然有一个发展过程,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常常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如果能真实地再现事情的冲突和变化,便会使文章生动感人。

如一位同学在写《我尊敬的一个人》时,把一个经常掏垃圾的老人误认为是“财迷老头”,后来通过三次矛盾冲突,揭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歌颂了他的高尚品质。 00另外,在构思上,还有几个常用的方法。

00抑扬手法的运用,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是欲扬先抑法。

文章开头通过打电报、拟电文表现出范爱农简直像是一个不通人情、胆小如鼠的不革命的懦夫,对这样的人,作者甚至写道:“这范爱农……很可恶。……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这是“抑”。然而下文写出通过多次交往,才得知范爱农不是那样的人,他和鲁迅一样对反动派的残酷杀害革命者是极基愤恨,只是当时对发电报作用有看法。

这是“扬”。通过这一抑一扬,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由于运用了抑扬手法,所以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0 00可以运用突转法。

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例如《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写小王科长通过改革(分鞋到个人)解决了县机关澡堂老丢拖鞋的问题,没想到却有人向市委书记告他的状——利用职权乱发实物。

结尾的“突转,转喜为忧,使文章波澜起伏。 可以运用误会法。

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例如《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花。

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0 00可以设置悬念。“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急欲解除心头之念。

《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6. 请教作文凑字数大法

独孤飞龙 先生此言差矣,我虽不才,几乎不读书,但过去多次被派去代表学校参加写作竞赛,我学生时代参与竞赛不下6,7次,然获奖不多,愧不敢当。

但回到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这种“常人”而言,凑字是一种技巧,所谓术不在诈,贵乎以弱克强,对于文学根基不足的我们这类人而言,必要的凑字和虚无的渲染是引起阅卷老师共鸣的最有效手段。

考场之上只有输赢,没有素养高低,我个人小建议:

1.文章之中可以凑字之处主要是心情,风景,联想上的漫无边际的编造,其贵在于唯美,不妨借鉴一些优秀的,或满分作文之类文章中的描写,也就是“临摹”一些,此招我读书时代百试不爽

2.其次是对于名人名士,经典的举例。其贵在于举例时的眼光和角度,不要拘泥于大众化的口味,要换角度思考

3.最后可以大书之处在结尾,结尾常决定此文终究是凤是鸡,对于多愁善感的语文老师而言,文章煽情是必须的

另外PS。高中以后要多了解典故和不为人知的轶事,很有帮助,因为高中老师最想要看到的是积累多沉淀深的作品,这是一大技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