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之文言文解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1. 文言文不教为民战是为弃之如何解释

更正: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语出《论语.子路》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这是本篇的最后一段。我们翻开这篇第一段,是子路问政。

现在把孔子这句话放在《子路》这篇的最后作结论更妙。因为子路的个性比较冲动,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

孔子骂过子路,“暴虎冯河”,只晓得用武力、用军事,偏向于武功,而不懂得为政之道。可是在这里的结论,却主张一个国家无论如何不能忘记国防,不能忘记军事。

如果不教人民军事的知识和技能,不巩固自己国防上的战备,等于自己要把国家丢掉,是不可以的。孔子在许多地方,表面上看起来,不大赞成用武力解决问题,但对于国防的战备,他认为非常重要。

个人的修养也是如此,随时要准备战斗的精神,但不轻易用兵。中国武功的道理也是一样,练拳、练刀、练剑的人,要练到最高的武功,可不是为了轻易杀害别人,而主要在于求得和平的自卫。

----南怀瑾。

2. 文言文翻译 今两责而俱弃之,则美恶、是非果何在哉

臣司马光曰:诸葛丰之于堪、猛,前誉而后毁,其志非为朝廷进善而去奸也,欲比周求进而已矣。斯亦郑朋、杨兴之流,乌在其为刚直哉!人君者,察美恶,辨是非,赏以劝善,罚以惩奸,所以为治也。使丰言得实,则丰不当绌;若其诬罔,则堪、猛何辜焉!今两责而俱弃之,则美恶、是非果何在哉!

臣司马光认为(因为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作者对一些历史事件会做一些评价让皇帝参考):诸葛丰对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先是赞誉后上书弹劾,他这种行为不是真的在为朝廷引见贤才除去奸邪,而是想结党营私求上进而已。这是郑朋、杨兴(这两人背景请查阅相关资料,是拍马屁界比较有名的人物)这一类的人,怎么能说他是刚正的人呢。一国之君,要仔细去考察人事的好坏,辨别人事的是非,有所奖赏是为了劝导人们行善,有所惩罚是为了警惕奸邪,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如果诸葛丰的话是确实的,那么就不应当罢黜他;如果他是诬告诋毁,那堪、猛又有什么罪啊!现在皇上对双方都加以惩治,贬弃了他们,那么所谓的是非好坏究竟在哪里呢?

=====================================

背景资料

====

诸葛丰,字少季,琅邪郡人。因通晓经书而成为郡中文学之士,凭借刚直著名。汉元帝提拔他做了司隶校尉,诸葛丰检举、揭发,无所畏避。京师的人们为了赞扬他而说:“为什么好久不见有谗言离间的小人了,这是因为朝廷上有了个诸葛丰。”汉元帝赏识他的这种节操,让他和光禄大夫享有同等官秩。当时,侍中许章因为是皇帝的外戚受到宠信而显贵,骄奢淫逸,不遵守法令制度,他的宾客犯了罪,与他有牵连。诸葛丰查证了许章牵连在案的事实,正想向皇帝上奏,恰好碰到许章外出,诸葛丰停下车,举着符节对许章说:“下车。”想就此逮捕许章。许章窘迫之际,驱车逃走了,诸葛丰也驱车追赶。许章因为能够自由进入宫中,故自己到皇上那里投案自首。诸葛丰也就进宫上奏,皇帝就收缴了诸葛丰的符节。司隶校尉没有符节,是从诸葛丰开始的。诸葛丰于是上书谢罪,说:“我愚蠢、怯懦,皇上您没有考虑我的能力大小,让我做了司隶校尉,又让我和光禄大夫享有同等官秩,这官职已很高了,身在其位,责任重大,本不是我能够胜任的。我常常担心突然死去,没法报答您的大恩大德,永远背上尸位素餐的名声。所以我时常盼望能有朝一日为朝廷献身,不顾一切地惩治奸邪,将他们的头颅砍下来悬挂在都市之中,再书写出他们的罪恶,使天下人都明白作恶的人应受到惩罚,这样以后我就是被诛杀,也心甘情愿。现在奸邪污浊之气惊动了上天,因此灾难、变异屡屡出现,老百姓因之而贫乏。这是臣下不能效忠朝廷的应验,我对此实在有一种无尽的羞耻感。现在皇上您的宽厚就像上天能覆盖一切,大地能够承受一切一样,没有什么不能够容纳的。您派尚书令尧给我诏书说:‘司隶校尉批评、举奏之事,褒奖善良,惩治邪恶,不能专权行事,应中庸平和,顺应经术宗旨。’皇上对我恩深德厚,我深感荣幸,叩头拜谢。但是我承受不了内心的忧闷,恳求皇上赐给一点闲暇召见我,请皇上裁决。”皇上没有答应他。此后,诸葛丰提的建议皇上更加不采纳。诸葛丰常在春、夏两季逮捕、惩治犯人,朝廷官员大都反对他这样做。于是皇上让他去做了城门校尉,诸葛丰便上书皇上告发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皇上认为他不正直,就下诏给御史说:“城门校尉诸葛丰,以前和光禄勋堪、光禄大夫猛一起在朝的时候,多次称赞二人的长处。诸葛丰前段时间做司隶校尉时,不顺应时令整饬法纪,专门从事残酷的惩罚,想用这种方式获得虚假的威名,我不忍心把他交给有关衙门处置,调任他做城门校尉。但他不从内心反省自己,反而怨恨堪、猛二人,并以弹劾进行报复。他所告发的都是毫无根据的事,只不过是为了张扬他人难以验证的罪过,他任意地褒奖、诋毁他人,不顾及以前说过的话,是极不信实的行为。我可怜他年纪大了,不忍心用刑法惩治他,可罢免他为平民。”(选自《汉书·列传第七十七·诸葛丰传》)

皇上下诏给御史又说:“诸葛丰曾告发堪、猛二人贞信不立,我可怜他们而不惩治,又爱惜他们的才能没有很好发挥,可降堪做河东太守,猛做槐里令。

司马光说:诸葛丰对于堪、猛二人,先是称赞后是诋毁,他的心意并不是为了朝廷的善政而进言,也不是为了除去奸邪,只是想借此亲近皇上,求得进身之阶罢了,哪里可以算是一位刚直的人物啊!一国之君,要仔细去考察人事的好坏,辨别人事的是非,有所奖赏是为了劝导人们行善,有所惩罚是为了警惕奸邪,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如果诸葛丰的话是确实的,那么就不应当罢黜他;如果他是诬告诋毁,那堪、猛又有什么罪啊!现在皇上对双方都加以惩治,贬弃了他们,那么所谓的是非好坏究竟在哪里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