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请举例说明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0-14
宋代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
1,“文”指的是文官,“武”指的是武将——而不是武器军备、军队;2,“重”与“轻”是指对文官和武将的权力分配以及由此带来的地位上的轻重变化。所以,逻辑上讲,“重文轻武”国策应该是一套政策系统,这个政策系统理应包含两方面的措施:1、重用文官,提高文官的地位;2、抑制武将的权力,降低武将的地位。下面我们就“大致”从这两方面说明“重文轻武”国策 的实施措施。

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的相关例子:
宋朝皇帝给予文士至高地位的还有另外一句话:“不许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这句话据说是太祖赵匡胤所说,但也有人怀疑为杜撰。不过,事实却是宋朝皇帝的确极少杀戮士大夫,若非谋反之类的重罪,诛杀士大夫的案例的确罕见。所以“不杀士大夫”这条家训的真实性很高,它就算不是赵宋王朝的成文法,也一定是习惯法。

这不能不说是宋朝皇帝给予士大夫的一个优待,因为中国历史上其它各朝都不能与之相比。其它各朝,我们熟悉的反而是诸如焚书坑儒、重用酷吏、廷杖、文字狱等多种名目的杀戮士人案例。所以,清代王夫之格外羡慕宋朝文人待遇,认为“自太祖勒不杀士大夫之誓以诏子孙,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张邦昌躬篡,而止于自裁,蔡京、贾似道陷国危亡,皆保首领于贬所。……宋之初兴,岂有自贵之士使太祖不得而贱者感其护惜之情乎?”

反观武将之地位,就格外悲哀。因唐末五代以来的教训,宋朝统治者始终对武将保持高度的戒备与防范。与对士大夫态度不同的是,宋朝皇帝始终视武将为政权的直接威胁或者潜在威胁,所以采取猜忌、防范态度,稍有过错即遭到罢官或者问罪,甚至即便证据不足也能被定死罪。这种司法待遇上的不公平,简直堪称“天壤之别”。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