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先秦诸子对于人性的观点

求先秦诸子对于人性的观点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3 小时
孔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孟子 荀子 韩非
请详细说明一下 谢谢大家!会追加分数的噢~

第1个回答  2006-12-20
文学为人生,首先应了解何谓文学。
    自物质与意识分家以后,几乎所有人都把文学归为意识,一打开网页搜索“文学”,意识形态、审美意识等名词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其中在钱钟书的《文学原理—发展论》中,文学是被这样定义的:“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以感情为中心,但它是感情和思想认识的结合;它是一种虚构,但又具有特殊形态的真实性;它是有目的的,但又具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目的性;它具有阶级性,但又是一种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及全人类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被定义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代表大多数文学家的观点,作为一种抽象概念,也被世人所接受。
    文学的产生应该说是人生余裕的体现,是人在解决温饱之后才会产生的审美意识形态。就文学本身来说应如此,可就文学的作用来讲,或许并非这样。
    自古以来的文学,有人把它当作吟风弄月无病呻吟,有人把它玩味成形式主义的文字游戏,还有人把它用做拯救人类于危机中的最后抵抗方式,一个最有效的制胜法宝。或许这也算作文学为人生,但还不如说是文学存在于生活中具有的某种功能,用以排泄自己情绪或是文以载道拯救人类的无形人造器物。因此,沈雁冰把这些中国旧文学的文学观念分为:(一)文以载道;(二)游戏人生‘
    从历史的纵向角度来看文学为人生,儒学是必之不了。孔子一直居于中国文化的显学地位,他的儒学思想从边缘进入主流从而成为主导。通过意识形态化使他的一家之言上升为王权主义,使野人孔子成为王者万世之师,并波及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余波震荡。文学为他的人生可谓划上浓墨重彩的惊叹号,而为他所影响的整个封建社会则在潮起潮落的政权更迭中付出了多少血的代价!我们说辨证的看待儒学,这种等级观念森严的思想未能让中国在半封建半殖民时代遭受“断层”的文化之灾;但它为个人人生懂得弊端也已暴露无疑。且不用说“三纲五常”“殉节守贞”“愚忠愚孝”,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所著《女则》也只是告戒后宫宾妃宫人身为女子应恪守的所有道德礼仪,同样作为女人,却把他人的人生断送在儒学堆砌的华丽与宏伟之中。
   有人说中国文化是多元化的.先秦有诸子百家,汉有今古文今,唐有儒释道三教。更何况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处士横议,私学兴而百家起,皆为我国文学多元化的表征。殊不知这诸子之学,貌似多元,其实归一,即一个王权。所谓“民贵君轻”“民为邦本”“天听自我听民”等,民本的花朵是开得如何灿烂,而民权的果实却始终没有成熟。有人说中国文学是人性的。先秦诸子与后世儒生经师及政客论政无不从人性出发,从人性出发的思想尚且不一定是肯定人性的,更何况从人生出发的文学一定是肯定人生的?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学,只在道德上规定人的本质,从来没有在法权上肯定人的本性,理论上提的很高,而实际上只是意识形态,没有任何可谓人生的具体权利。这是旧文学,此为其一。
   在特定的革命年代,“文学为人生”又是另一番景象。
   从“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者”特定立场出发,文学不仅为政治服务,还从属于政治,从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这时候似乎不可说文学为人生,还不如理解为“文学为政治,政治控制个人人生”。
   文学本质上是人生余裕的体现,其与社会人生的关系颇为松散,在特定年代强调文学为人生,更始多此一举。鲁迅在1927年4月8日到黄埔军校演讲时就对这个问题作了形象的剖析。他认为在革命年代,文学是“最不中用的”:“有实力的人并不开口,就杀人,被压迫的人讲几句话,写几个字,就要被杀;即使幸而不被杀,但天天呐喊、叫苦、鸣不平,而有实力的人仍然压迫、虐待、杀戮,没有办法对付他们,这文学于人们又有什么益处呢?”
   于是,特定时代的文学是抵不过船坚炮利和心狠手辣的杀戮者。此为其二。
   而从文学的分类来看,大致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这其间的各种类型则在当今社会体现出极其不平等。以诗歌为例。
   诗可谓最精致最凝练的文学,它的每一个字都可能经过了长久的考量、熔铸才造出来的。诗有什么价值?诗对人生有什么意义?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作诗的人似乎很难养活自己,要不开饭馆,要不做买卖,或者做其他的。还记得去年去成都宽巷子的时候,茶馆老板是个有名的宽巷子诗人,他还拿出许多诗作供我们翻阅欣赏,后还有新闻报社的采访手记及留言。尽管我们闲情逸致纵横捭阖的大谈一通,但隐隐感觉这位不屈不挠颇有诗人气节的“钉子户”仍然在等待政府拆迁的通令。连自己入住多年的家园也捍卫不了,没有任何发言权,诗对自己还有何意义?待到自己的房子被移为平地的时候,“宽巷子诗人”的美誉也随之不复存在了。
   再有光写诗那点稿费,远远不如一个小说家。有的畅销书作家写一部小说,其稿费收入似乎可以相当于一个高产诗人一辈子的稿费:第一次卖文字得的稿费,然后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然后小说选刊还要选载,多少遍?加上现在传媒发展的日新月异,百家讲坛捧红的刘心武、易中天引发的文学热潮,带来的经济效益怕是诗人远不可及的。在今天,写诗的比读诗的还要多,尤其象我们这种情窦初开的小青年。听说在1980年代,说“我是一个写诗的”,就可以拿到饭票菜票,甚至可以得到美女的青睐。许多高校,有些诗人是到处游学的。当年北大北师大都会收留这样一些“流浪诗人”、“游走诗人”。他们走到哪个高校只要说一声“我是写诗的”,就可能会找到饭菜票和宿舍,甚至还有女朋友。但当今时代,写诗越来越困难,写诗的目的也不在是豪言壮语的为人生,原因之一就是当今大众文化的普及以及这种文化没有给诗人留下多少写作空间。
   当然,我并不是说一定要用物质来界定人生、衡量文学,只是真正与“文学”为舞者毕竟是少数,走进书店放眼一看,那些设计精美装帧独特价格不菲的书籍正是文学大家们高谈阔论“文学为人生”的阵地,这就叫“市场经济!”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