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二府三司制指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6
枢密院作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其长官被称为枢密使,与政事堂一同被称作东、西“二府”。而“三司”(户部、盐铁、度支)则负责财政事务,被称为“计省”,其长官被称为“三司使”,也称作“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这两个机构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共同构成了最高辅政机关。
在宋太祖建国之后,他不断强化皇权,削弱相权。需要注意的是,宰相并非一个单独的官名,而是一个领导层群体,由除皇帝外的最高领导人组成。在宋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将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尽管三省及六部长官存在,但他们未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实际上成为了闲职。实际的权力集中在“中书门下”这一机构,也称作政事堂或都堂,负责处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通常由中书、门下两省的侍郎担任,且人数不定。此外,设有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此来分割行政权。
宋神宗元丰改制时,废除了二府三司制,改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同时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同时兼任中书侍郎。到了南宋初年,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头衔,成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两省的侍郎,而是将两省侍郎的职位改为参知政事。孝宗以后,正宰相被称为左右丞相,副宰相则继续称为参知政事。
此外,南宋的皇帝为了加强皇权,曾设置“同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销旦事”这两个职位,由老臣或权臣担任,以处理军国大事,这些职位的设立实际上是为了加强皇权并巩固封建统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