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如何治理雾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8-02
连日来,中国百余城市遭遇“十面霾伏”,PM2.5数值突破警戒线,雾霾笼罩,大气污染严重。雾霾不止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各国苦恼的问题,很多国家也都在尝试各种办法整治雾霾。英国出台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美国实行控煤计划,减少了pm2.5的排放;日本环境省制定PM2.5标准;德国制定长短期减排措施……盘点各国治理雾霾治理举措。
【英国:立法划定禁止燃烧煤炭的“烟尘控制区”,大力推动天然气取代煤炭】19世纪,英国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伦敦工厂所产生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英国人自此痛定思痛大力整治环境,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包括:使用无烟燃料,推广电和天然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扩大绿化面积;着力打造低碳生态社会。时至今日,伦敦通过70年的努力,有了明显的进步。

【美国:重点限制机动车及电厂排污】美国环保署在1997年7月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对标准进行了完善实现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24小时监测,并在政府官网上公布当天PM2.5监控结果和次日的预报数据。民众还可以下载手机应用,随时查询自己所在地的空气总体状况、实时状况、PM2.5值和臭氧监测数据等。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基于他的“气候变化应对行动”承诺,实施了一系列的法规提高用煤成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美国国家环保局控煤计划实施之后,对区域治霾计划也带来了好处。控煤也就减少了pm2.5的排放,从而减弱了霾的产生基础。

【法国:向公众提供卫生建议】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并预防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法国于2010年颁布了空气质量法令,其中规定了PM2.5和PM10的浓度上限。此外,法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案,如减排方案、颗粒物方案、碳排放交易体系、地方空气质量方案和大气保护方案等。

【日本:**地方携手治理】日本环境省2009年9月9日公布了PM2.5环境标准,规定PM2.5的“年平均值在15微克/立方米以下,日平均值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东京大气污染诉讼案推动了地方政府对PM2.5的立法。2000年12月东京都制定相关条例,规定达不到PM2.5排放标准的柴油机汽车禁止在东京都内行驶。2002年12月首都圈7都县市首脑会议上决定加强合作,促使尽快安装减少PM2.5排放的过滤器装置,设置了“柴油机汽车对策推进本部”。如今,首都圈已经发展为9都县市蓝天网络组织,定期在高速公路入口及休息区进行相关检查。大多数的汽车企业在生产设计柴油机汽车的时候就加装过滤器,越来越多的旧车也开始安装过滤器。

【德国:制定长短期减排措施】在德国,如果空气出现严重污染,则要首先采取应急行动。若想从根本上减少城市大气污染,还需要从立法和管理上采取一些长效措施。德国的做法通常有以下几种:第一,德国正大力鼓励机动车安装尾气清洁装置,安装过滤器的车主可获得国家补贴。第二,严格大型锅炉和工业设施排放标准。欧洲已统一规定了工业排放标准,出台《工业排放令》。第三,设定小型锅炉设备排放标准,例如房屋暖气等供暖设备。第四,设定机械设备排放标准,如工程机械。

【韩国】上世纪90年代初,首尔因为大气污染严重被评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随着韩国产业升级和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首尔以及整个韩国的大气质量才有了本质性的好转。首尔对工厂、学校等诱发人口集中设施的新、扩建进行总量控制,当北京用摇号来控制私家车时,首尔是以税费来抑制私家车的增长与使用。同时,首尔也有“限号”。有车族可到交管部门登记,在周一至周五上班期间选择一天不开车,那么剩余的4天,经过南山隧道时拥堵费减半,而购车时税金也下浮5%。

【意大利米兰】米兰因为空气污染严重,政府决定对污染最严重汽车征税,工作日7时至19时,污染严重的汽车必须缴纳2至10欧元税才能进入市区。罗马实行“绿色周日”活动,只有电动汽车等环保车才能上街行驶。市政当局2007年试推禁令,规定每立方米空气中污染物连续12天超过50毫克时,禁止机动车上道。不过,不少环保主义者认为,禁车不是根本之道,政府应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墨西哥】墨西哥城中居住着多达2000万人口,尽管多年的治理已让墨西哥城走出了全球10大污染城市的行列,但是随着城市中汽车数量的翻倍,再加上四面环山的不利地理条件,墨西哥城的空气污染问题愈加凸显。今年10月,墨西哥政府对正在建设的医院外部安装多达2500平方米的特殊外墙,这种特殊的墙体可以有效清除空气中的多种污染物,任何有机颗粒只要接触到这种墙体表面就会通过化学反应而被分解,这其中的催化剂就是二氧化碳,这种反应只需日光的照射便可进行,这种技术此前在澳大利亚与迪拜投入应用,预计有望在更多国家得到大规模推广。

【伊朗德黑兰】近几年来,德黑兰市区上空各类污染物含量、特别是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严重超标,空气质量急剧恶化。当局政府尝试进行人工降雨或形**工气流,将笼罩德黑兰的“烟雾”吹散,另外还采取推广清洁能源和淘汰老式汽车、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措施,但效果尚不明显。

【巴西】作为新兴经济体之一的巴西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也受到过严重的污染和破坏,1985年至1994年的治理第一阶段,库巴唐市重点控制主要污染源头企业的“三废”排放,并在1992年获得联合国授予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典范城市”称号。1994年起,库巴唐市将治理重心转到恢复植被和城市重新规划上,并启动了针对环境事故的应急预案。在20多年时间里,当地企业共投入10亿美元用于治污。如今库巴唐工业园区内有54家从事石油化工、冶金和化肥生产的企业,每月的大气颗粒物排放量骤减至300吨,仅为当年的1%。
第2个回答  2014-04-09
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对1952年印象深刻。这一年的春天,她的父亲突然病逝,这个年仅25岁的女人,成为大英帝国的国王。等到这年的冬天,她遭遇了继位后的一次重大危机,整个伦敦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
12月5日,她站在窗口,外面几乎什么也看不到。那天伦敦市区的能见度仅为4米多,最严重时,能见度为零。富含二氧化碳,氢氯酸,粉糠剂混合物和硫磺酸的烟雾将人们包裹其中,随着呼吸,进入人体。农场主把牲口运到伦敦市中心的市场里,本打算卖个好价钱,结果发现他们呼吸困难,一些不那么强壮的最终窒息而死。脆弱的人类,更是难以忍受了,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资料显示,有1.2万人因这次污染事件而死亡。
就在雾霾围困欧陆,毒害人命时,另一片满是化学颗粒的愁云笼罩在与伦敦隔海相望的美国上空。也是1952年,"对经济发展引发的一次地震"由加州发生。
这是媒体上的一种形象说法,指的是这一年加州理工大学化学教授利耶·哈根-斯密特公布的一份报告。这位教授研究发现,汽车和石油成了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的主要空气污染源。
事实上,整个二战期间,这座城市就一直被烟雾占领。当时人们还怀疑是日本对美国本土发动了化学攻势。但直到1952年,人们才把目光焦距到美国人最喜欢的汽车身上。当时,洛杉矶的空气也已经处于非常危险的状况,三年之后的1955年9月份,一场严重的雾霾压城,两天里,超过400个65岁以上的老人因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
发生在英美的这一切距离日本人还是太远了,对这个在二战中变成废墟一片、满目疮痍的国家而言,发展才是第一要务,经济才是重中之重。就在洛杉矶的老人们慢慢在1955年的浓雾中衰竭死亡时,日本四日市的第一座炼油厂投产了,此后八年里,该市相继建造了三个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周围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化工厂。
浓烈的黑雾,从烟囱里冒出,四下扩散,弥漫在毫不知情的市民上空。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大量的硫氧化物、碳氢化物、氮氧化物和飘尘等污染物,使整座城市终年黄烟弥漫,恶臭刺鼻。到1961年,历史上以"四日市哮喘"闻名的疾病开始大面积爆发。
其他城市也好不到哪里去。大阪,因为煤烟污染,获得了"烟都"称号。而首都东京的冬天,因为燃煤采暖而排出的废气,横亘在天空和城市之间,太阳难得一见。
太阳也看不见人们。那段时间,若从太空俯瞰地球,亚洲、欧洲、美洲这三个人类活动密集的地区,大都被灰色的阴影覆盖。人类迎来了历史上发展的黄金时代,但也迎来了大气污染最为危险的时刻。
2.7万美元巨款治污
危险迫在眉睫,但政府却动力不足,排污的企业也多方阻挠。雾霾笼罩的城市里,一场与利益集团的拉锯战也在进行。
1956年,《清洁空气法》出炉。但是,这部法律在实施阶段,遭到了很大阻力。彼时伦敦家庭取暖主要靠烧煤,不让烧了,大家自然不乐意。对工厂和城市来说,要将生产设备换成更环保的,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资本家自然多般拖延。
只是,1952年的万人丧命的惨剧刚过去不久,要求改变的声音和动力,远比阻力要大,英国尚能缓慢推动空气变革。而在美国和日本,就没那么简单了。
利耶·哈根-斯密特那份引起经济界动荡的报告公布不久,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很快提出反驳称,汽车尾气会立刻会从大气中消失,根本不可能悬浮在城市上空影响人们健康。而壳牌等石油巨头也资助研究机构,寻找到所谓证据,否定了斯密特的那份报告。时任加州州长面对民众的抱怨,则回应称:"忍忍就过去了。"
表面上看,美国的反应甚至比英国还要更快一些。1955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出台第一部治理空气污染的法律《空气污染控制法》,要求联邦政府为地方治理空气污染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两年后,洛杉矶收到联邦政府用于治理大气污染的3.7万美元。这可真是一笔巨款,如果拿这些钱来购买福特刚刚出产的Edsel轿车,估计能买到30辆。
日本的情况同样不乐观。1960年代,日本政界与商界的联系过于紧密,尤其是选举过程中,许多政界人物需要企业界、行业协会进行支持,才能获得足够选票。这致使在污染越来越厉害的时候,政客们也受制于财团,而无所作为。一直到1970年代,日本政府才在国内压力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下,开始正视环境问题。
日本作对了什么
2013年12月12日,北京又迎来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日本驻华使馆经济部(环境)一等书记官井上直己在使馆内部向记者讲述了日本人治理大气污染的坎坷过程。那一天,距离日本大使馆300米的美国驻华使馆公布的空气检测指数,PM2.5一直处于50左右。
"当时一些状况跟现在中国的情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井上直己告诉记者。虽然日本空气污染从1960年代就已经很严重,但直到1971年,日本才成立了环境厅。"日本环境厅设立的时候,离国会议事堂很近,三百米左右,但是雾霾严重时,从房间里是看不到国会建筑的。"
与政府的迟缓相比,担忧自身健康的民众更快的行动起来。
1967年,9名罹患哮喘病的四日市市民,将石油提炼公司、电力公司等6家企业告上法院,要求公司停止运转并赔偿损失。
诉讼时间极为漫长,这期间也经历了无数明争暗斗。一直持续了4年10个月,法院才最终做出判决,虽然没有支持原告提出的工厂停止运转的请求,但却支持了所有的赔偿请求。
日本国民迅速效仿,多地都出现了类似的诉讼。"支付赔偿金对企业来说也是负担,这是一种成本。"井上直己说,加上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改善排污设备需要支付的成本,"这两个相比较的话,企业慢慢选择加强环境治理。"
日本人民在法庭里与企业家当庭相向,美国人民则走上街头,直接向政治家表达不满。1970年4月22日,全美国共2O00万人参加了环境保护大游行。国会当天被迫休会,因为大部分议员都去参加游行和集会了。纽约市市长也下令,这座城市最为繁华的曼哈顿第五大道禁止车辆通行,把空间留给集会者。这场被誉为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互动,最终起到了效果,迫使共和党民主党联合起来推动环境立法。抗议的发起者将这一天命名为"地球日"。
这些,中国可否能学会?
治理污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在洛杉矶,时好时坏的空气持续了很多年。据《雾霾之城--洛杉矶雾霾史》一书,一直到2007年,洛杉矶人才呼吸到没有烟尘的空气,见到持续长久的蓝天白云。此时,距离洛杉矶成立统一的空气污染防治部门,已经过去整整60年了。
同样经过60多年后,伦敦依然在为空气的质量而发愁。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曾说过,伦敦空气污染80%的原因是汽车尾气排放。他也一直在拿伦敦的交通开刀,收取拥堵费限制私家车进市区,发展公共交通网络,鼓励市民绿色出行。他甚至以身作则,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但是凭借着平均指数为20的PM2.5数据,这座城市也一直难以摆脱欧洲污染最严重首都的帽子。
而当记者询问井上直己,日本治理大气污染用了多长时间时,这个谨慎的日本年轻人沉思良久却没有给出一个具体时间,他只是强调,虽然工厂排污已经得到了根治,但日本又在面临着新的问题。"2000年以后,机动车的排放成为一个新的污染物。"井上直己说,已经有了相当治理经验的日本政府,这一次,做出了迅速反应,通过旧车淘汰、提高发动机排污标准等一系列措施,开始应对机动车之害。
但是现在,他们还将面临另一个头痛的问题:漂浮在中国大气中的颗粒物,已经远渡重洋,到了日韩上空,甚至连美国环保署署长吉娜·麦卡锡也公开宣称"中国排放的污染正在吹向美国西海岸"。
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世界上再次遇到了大面积的空气污染难题。日本、美国的环保专家和官员们,开始不断的访问北京,与中国的官员们交流经验,探讨技术合作的可能。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