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是如何对其韵味说进行诗化表达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0-08-05
在唐代末期,对中国诗学有一些理论研究的“夫子”,阐释前人的诗作,总结诗歌文论,自成一家且对后来诗坛有一定影响的人,便是司空图。
司图空生活的年代,是宦官争权夺利、战乱纷起,百姓民不聊生的时代,司图空在险恶的宦海风浪上拼搏几十年之后,几经沉浮,当他看到“朝廷微弱,纲纪大坏”,李唐王朝大厦将倾,已经无法挽回之时,于是隐居深山,诗酒自娱。当他静下心来的时候,佛教的精神安逸学和无我空灵学对他有特别的启迪,他在诗中企图创造一个恬淡、超脱的佛教精神境界,来消除内心的恐惧、悲哀与痛苦,作为他精神上的寄托。司空图晚年的思想,兼容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然而他的诗论,特别是《诗品》,有浓厚的佛老思想成分,佛老哲学是《诗品》的主要思想源头。
司空图提出了诗歌的“韵味说”,他的思想精髓和理论含义是什么呢?他继承先秦以来的诗评理论思想,对这以前的诗歌创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对诗歌的“味”作了深入的探讨,说“文之难,而诗之难又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与李生论诗书》)。他认为“味是诗歌必须具有的特殊属性,并且把能否辨识这种属性提到了创作与评论的首位。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他为诗歌理论创立了“韵味说”。
在司空图369年之前,钟嵘提出了诗论“滋味说”,何为滋味?《说文》段注释曰:“滋,言多也。”味,《说文》解为“滋味”也,指人的器官对于食物的感觉或对气体的感受。滋味,指味觉上的综合快感。后来引申转化指审美快感,逐渐引入文艺领域。滋味与韵味,虽只一字之差,但就钟嵘和司空图的诗学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钟嵘寻着魏国嵇康理论踪迹,把诗歌的“味”儿当作艺术的审美标准。他和司空图审美文化的情感传达功能不一样。(情感传达作为审美文化最基本的显在功能,是由审美文化的感性本质与该文化形式上的表情特征共同决定的)。钟嵘在《诗品序》中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不难看出,他所说的滋味是通过自己感性媒介尝到的那么一点儿味儿,他带着主观情感,不是斯多葛式的漠然。司空图似乎模糊情感,模糊品味者自己的创造和想象,强调诗歌的韵味是诗化表达的方式。他的《诗品》二十四目硬性规定了诗化的标准:雄浑、冲淡、纤脓、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司空图把诗的“味”提高到更深层次,有“意味性”地和主体发生联系,他强调“情以物兴”、“物以情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他的二十四目对诗性途径进行了总结性的概括,揭示了人类诗化深沉的内在精神领域,主体心灵与天地并生,与万物齐一,即所谓品味人生真谛,领悟自然的奥秘,用整个心怀去感受世界。钟嵘虽然也提到了诗化的“味”儿,但主观灵性这种深层的开挖远未及司空图,他只是从咀嚼回味所感到的诗的味道的香醇来评判诗的质量。
司空图和钟嵘的对诗评的范围旨趣不同。钟嵘的《诗品》是评论诗人,探索渊源,以上、中、下三品定优劣。他认为诗歌是“吟咏性情”而抒发感情的,他不太注意典故的迁移,他是坚持有感必发,有情必溢的“吟咏性情”论者。后来,钟嵘的思想受魏晋时期陆机的影响,摈弃了儒家义理对诗的束缚,开始注重诗言志与抒情的统一,力图艺术的美与功利作用的善统一起来,从而体现了诗歌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应该说,司空图是在钟嵘的诗歌理论基础上,进一步从审美的角度,来品味诗的质量,从二十四个品目大体可以看出,他是就诗的意境和风格来辨味的。每一品描绘一种诗化的境界,要求好诗内涵形象的寓意,比一般意识情感更恢弘、深广、追求较高的文化智慧与特殊的哲学境界。他的二十四品,就其意境来讲,大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意识,界定了诗性及诗的意境的动因。因此,他的诗学理论不再模糊地统而论之,在思维的时空与思维的想象范畴上是一次难得的逾越。这些,都是钟嵘所无法企及的。
司空图的诗学理论,明显地带有老庄的道家思想,主张一种恬淡、清丽的生活方式和为文方式。企图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物我两忘,天性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安静地享受那种清贫的隐居生活,不问政务和宦权之争,乐于过着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散生活。他的“性情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诗品·实境》)幻化出诗国的天空,超脱自然时空的约束;他的“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元宗”(《诗品·高古》)把自己的精神寄托给神素般的田畦仙境,把道家骨风暴露得淋漓尽致;他的“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诗品·典雅》),抵达情感的启口是他体味自然的深刻感受;他的“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物我两忘,栩栩然,不辨蝴蝶与庄周了”,道家思想为他研究诗学理论提供了安逸的发展空间。清静寡欲、超然无外、远离“庙堂之高”和尘嚣之扰的佛道合一的思想,奠定了他的诗学探讨基础。这些对诗质的认识都是钟嵘没有达到的。钟嵘单从激情的土壤里寻觅到诗歌的灵性,受到了思维视野的局限。
钟嵘与司空图的诗学理论并不是没有共同之处,首先应该承认,钟嵘的思想是基础,是寻找诗源的小径,司空图凭着自己的灵性和钟嵘的思想雨露,尽享甘甜之美,在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中找到了诗学的多种意境。其次,钟嵘对赋、比、兴三义的阐释和对情物关系的剖析也和司空图大致相近。只是在《诗品》的风格和评判视野上受到了局限,而未能接触诗论的本质。
综上所述,钟嵘的思想是司空图思维的载体,他们共同完善了诗学理论的研究,对后世的诗作和诗论都有启迪和指导,为我国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开辟了思想道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