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孔子论"孝" 翻译 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4-12
有子曰:“,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原文】
2、子曰:“弟子入则孝①、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
《论语•学而篇》
【注释】
① 弟子:此指年纪幼小的人.②文:指古代文献.
【翻译】
孔子说:“弟子们无论在家还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了.”
【解读】
“入”“出”互文见义,意即不论是“出”,还是“入”,都要讲究“孝”“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三句紧随,一气呵成,鱼贯而下,语势自然.孝、悌、谨、信、爱、仁,孔子从六个方面告诫弟子.以“孝悌”为根本,“谨”“信”“爱”为行为规范,以“仁”为核心,以“仁”为奋斗目标.学习应是广义的,不仅仅限于学习书本知识,首先是学做人,其次才是“学文”.学生,要求做人在前、读书在后;进德在前,修业在后.这段话表现了孔子为“学”的基本思想.
姴秱憗啶弑 2014-10-02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