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向阳的人物经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谷向阳 ,1944年生,汉族,犁云居士,斋号犁云书屋,山东嘉祥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为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教授。至今任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书法协会副主席。兼任中国楹联出版社《百家联稿》丛书编委会顾问、山东圣域诗联学会顾问、中国北方画院名誉院长等20多个国内知名书画艺术团体机构的要职。自1994年11月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联坛十杰”荣誉称号起,一直活跃在弘扬楹联文化的前沿,2007年著作《中国楹联学概论》编入国学大师季羡林主编的“东方文化集成”出版发行。
谷向阳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出版社《百家联稿》丛书编委会顾问,山东圣域诗联学会顾问,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北方画院名誉院长,谷向阳联墨画院院长。
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
从1966年文革开始,谷向阳教授潜心完成了从传统楹联资料收集整理、楹联创作、理论研究编撰的“楹联三部曲”,成绩斐然;
80年代起,他主编的对联书籍“几等身高”,编著对联大部头专集共计16部1200万字。楹联创作近6000 副。
在系统理论研究上,他撰写楹联理论文章多篇,共计80余万字。
他的论文汲取前辈的理论精华,秉承北大前贤“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学风,着力对资料精心掌握和认真选择,尽量做到从论据到论点的细致论证,全面客观理性的分析,使自己推理的内在逻辑尽量严密,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1969年,谷向阳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直至成为东方学系教授。45年来,他一直热衷于中国楹联、书法艺术的探索和研究。笔者看到一副他的自撰书联:“甘当教授因传道,愿化春泥犹护花”,就是他真实的自我写照。在校期间,他讲授楹联、书法等传统文化课,教过北大国内学生、新加坡、韩国、日本、泰国、印尼、澳大利亚、埃及、美国、英国、法国等亚非欧美洲达30多个国家留学生,辛勤培养了众多学子,可谓桃李遍天下。
当今,常言道:功夫在笔墨之外。他的书法源自于他在北大文化氛围的长期浸染,源自于他的博学多识,更源自于他对楹联艺术的挚爱。从而厚积博发,融会贯通,形成妍婉雅致、俊逸空灵、溶融通达的艺术特征,酣畅怡然之书风很快被感染、被磁化。特别是品读他的自撰联墨,蕴籍有味,文书并茂,令人赏心悦目,越欣赏越觉心旷神怡,越欣赏越觉回味无穷。
为中国楹联寻找“坐标”
——记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谷向阳
一个新理论的确立,被学界比作是迷雾下的坐标原点。学者王克煜认为,谷向阳为传承和发扬楹联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潜心于古老的楹联艺术,数十年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为楹联这一文化系统找寻“坐标”。他用一颗恒心,在楹联的艺术世界里,演绎着自己绚丽多彩的人生。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的生活从未离开过楹联,尽管谁都不去怀疑它这“小文章,却显大学问”,正所谓“撑天拄地两行字,纳古藏今一段文”。但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庞大的文化体系里,楹联就如同一粒不起眼的小石子,多少年来就从来没有找到它应有的位置。
现任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书法协会副主席、年近七旬的谷向阳,一生衷情于楹联。他孤独地行走在文字里,只一墨一砚一笔一纸。寒暑更迭40余载,潜心于古老的楹联艺术,执著、沉醉、痴迷,经他收集整理楹联书籍共计16部1200万字,楹联创作6000余副,研究撰写的理论文章80多万字……他呕心沥血几十年,几乎倾其所有,最终完成《中国楹联学概论》,被学界高度评价为:“在文学艺术的基本框架内,为楹联这一文化系统找到了一个坐标原点。”
谷向阳的楹联讲究平仄相谐,对仗工整,修辞传神达意精炼巧妙,具有很浓的古典人文气息,雅致新颖,不落窠臼,非大手笔不能出也。楹联再经他挥墨书写,则是不可多得的联墨艺术品,为行家所称道,深受众多藏家的好评,如题泰山云步桥联:瀑斜云桥,仙梭织锦;空悬玉磴,天降布梯等。
1965年,谷向阳考入北京大学,喜爱浏览祖国的名山大川的他,外出游玩时,被园林胜迹、古寺庙宇中的一副副楹联所吸引,尤其是泰山上楹联中深邃的文化内涵更是令他回味不已,流连忘返。也许是出于下意识的喜欢,他把看到的精美楹联都记录了下来,一年多记了几十个笔记本。他被楹联中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所震慑,从此与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0年,谷向阳毕业留校工作,主攻很少有人研究的楹联、书法。从此,他开始了楹联的收集、整理、挖掘、研究工作。工作之余,他跑遍了北京各大图书馆,有关楹联的图书几乎都让他翻遍了。能复印的资料就复印,不能复印的就抄写,这些资料整整装了一大麻袋。他边收集资料边进行系统辑录和整理。还利用出差或寒暑假到各地考察,辑录名联、访问当地名人学者、僧家道人、山野村夫,搜集与楹联有关的掌故、传说,每次出行都是满载而归。面对收集来的数十万副楹联,又是一项浩瀚的工程:进行鉴定、分类、注释……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工作到天明,有多少个周末忘记晨昏。
在研究中,谷向阳发现,楹联是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学。楹联文化是具有极强渗透力的文化,既与人民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又为文人雅士喜闻乐见。因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能够得以连绵延续,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因为种种原因,楹联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多年以来被长期排斥在文学殿堂之外,面临散失的危机。谷向阳以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责任感紧迫感,赋予自己一种使命:对中国楹联文化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以自己为基石,构架起一座中国楹联文化系统大厦。谷向阳在掌握了大量楹联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后,立足当代领先的理论基础上,博采众长,执著探讨,精研考证,旁征远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名胜楹联大观》、《中国店堂对联集成》、《中国楹联大典》、《中国楹联学概论》等图书一部部脱颖而出。《中国楹联学概论》的问世,终于使古老的楹联艺术从迷雾中走出,从“乡野小道”中走出,从与谜语酒令为伍的阴影中走出,第一次从理论及文化地位上,真正找到自己的归宿与落脚点。中国楹联学会创始人、著名楹联学家马萧萧老前辈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度盛赞说:“这是一本最能代表中国现代楹联学理论、既继承和发扬传统又超越创新的经典力作,为现代楹联学大厦的构建奠定了基石,对楹联学的发展历史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宝剑锋从磨砺出。谷向阳在楹联领域内卓越的学术成就。楹联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以内容和形式之美,对立而统一,营造出和谐之美。从1970年至今,他创作、受邀题写全国各地风景名胜联、各种嵌名联、贺婚联、贺寿联、庆典联、行业部门联、厅堂居寝联、格言联、即兴联、禅意联、题赠联、新春节日联、挽联等各类楹联。他的楹联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极高的品位,风格清新、健朗、雅逸,独具魅力。不论叙事还是咏物,写景还是抒情,言志还是论理,谷向阳都游刃有余,轻松自如,切人、切事、切情,不露痕迹,镶嵌自然。
如今,谷向阳的书法作品已经被陆续收录在50多部专集中。他声誉遍及海外,曾受邀远赴美国、日本、加拿大、泰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者访问,举办个展、连展、楹联书法艺术交流展,弘扬祖国的楹联书法艺术魅力,架起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盛况空前,极大地弘扬了华夏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和文明。
今天,楹联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谷向阳退休后依然精神焕发。诚如他自撰自书的《江城子·述怀》所言:年逾花甲鬓添霜。体不胖,志犹壮。赋对吟诗,拙笔记沧桑。泼墨挥毫抒感慨,铭心语,为人忙。名利淡泊襟坦荡。时狂放,又何妨。效春蚕吐丝,余热伴夕阳。忧乐荣辱谁计得,一滴水,汇海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