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轶事数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1.汪曾祺对自己的作品极有自信。他曾描述自己创作的体会:“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刀却立,四顾踌躇,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

2.汪曾祺一九四六年在上海,因为找不到工作,情绪低落。他的老师沈从文写信把汪曾祺大骂了一顿:“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中有一支笔,怕什么!”以自己靠一支笔打天下的经历鼓励他,还让师母张兆和写长信安慰他。

3.汪曾祺是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书时的爱徒,沈从文对他极为欣赏,待他亦师亦友。沈从文常说,汪曾祺的文章比他自己的还要好,也比老舍的好。最难得的是其能“宠辱不惊”。

4.汪曾祺在反右时受到冲击,下放到农村劳动。他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画马铃薯图谱,想给自己刻一方印章:“效力军台”,自比为清朝受罚的大臣。不过因为条件有限,因此只用朱笔画了一幅印章图案。他又曾自作诗曰:“三十年前了了时,曾拟许身作画师,何期出塞修芋谱,搔发临畦和胭脂。”

5.汪曾祺画马铃薯,有了一个科学上的新发现,原来麻土豆的花是有香味的。之前人们一直认为,马铃薯的花都是没有香气的。

6.汪曾祺在沽源吃了很多的土豆,据他回忆,足有七八十种。比如“男爵”,一个可以当一顿饭;有一种味极甜脆,可以当水果生吃;他最喜欢的是“紫土豆”,薯肉黄如蒸栗,味道也像蒸栗,但入口更为细腻。他曾夸下海口,全国吃过如此多种土豆的,只有他一个人而已。他回北京探亲时,也会将张家口的土豆和口蘑带给家人吃。

7.下放张家口的经历对汪曾祺影响很大。他根据这段经历创作出了《七里茶坊》、《黄油烙饼》、《寂寞和温暖》、《羊舍一夕》、《看水》、《羊舍一夕》、《王全》等著名小说,以及《葡萄月令》等散文名作。

8.汪曾祺在家中与子女平等相处,有如朋友,除了妻子施松卿以外,他的子女甚至是孙女都叫他“老头儿”。他曾写道:“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9.汪曾祺与妻子施松卿一生恩爱。汪曾祺不善生计,晚年写了文章,发表便算,也不懂得收取稿费。还是靠施松卿当他的专职秘书才能应付。

10.沈从文有一次在路边看到一个瘫在地上的“路倒”,以为是难民。仔细一瞧,竟然是喝得烂醉的汪曾祺。沈从文叫了几个同学把汪曾祺抬到宿舍,又给他灌了好些浓茶让他醒酒。

11.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时,曾作枪手替同学杨毓珉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论文。老师闻一多看了,十分满意,称其“比汪曾祺写的还要好。”汪曾祺去世后,杨毓珉又从故纸堆中将这篇报告翻了出来,那已经是五十四年之后的事情了。

12.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时生活随性散漫,经常旷课。朱自清是其任课教师之一。朱为人方正古板,因此不喜汪曾祺。中文系主任曾想让朱自清收汪曾祺做助教,朱自清说:“汪曾祺连我的课都不上,我怎么能要他当我的助教呢?”

13.汪曾祺在文革时受到冲击,后来得江青赏识,将其调入《沙家浜》写作班子。汪曾祺因此颇感激江青的“知遇之恩”。文革之后,汪曾祺曾写文回忆与江青交往等事,观点仍是不偏不倚,并不以时移势易而有所歪曲。

14.汪曾祺颇喜提携后辈。曾为许多青年作家的作品写序。阅读这些作家的作品,并写成评论,占用了汪老不少时间,其对此却毫无怨言。

15.汪曾祺曾计划写一部有关汉武帝的长篇小说,可惜未能完成。他认为汉武帝的精神状态很成问题,值得用现代的心理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16. 农科所的人物,很多真有其原型。不过在不同作品中,却表现出不同的面目。例如《寂寞和温暖》中平易近人的谷子专家俊哥儿李,在《尴尬》中却与相貌丑陋的技术员偷情,并且有了私生子。

17.汪曾祺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认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她妈管得着吗!’”

18.汪曾祺早年间喜读西方文学,最喜欢的作家是契诃夫和阿索林。

19.汪曾祺在市场碰见一位要买牛肉却又不会烹调的女士。打听之下,知道原来她家中从不吃牛羊肉,但儿女要到外地学习工作,因此提前让他们有所适应。汪曾祺把这位母亲请到一边,讲了各种牛肉的做法,从清炖、红烧、咖喱牛肉,直到广东的蚝油炒牛肉、四川的水煮牛肉、干煸牛肉丝等等。

20.汪曾祺早就想写大淖的故事,但是一直不知道家乡人口中的“大淖”的“淖”字是什么。这个疑问,到他被下放到张家口劳动方才解开,原来“淖”字来自于蒙古话,指的是一片水。

21.《异禀》中王二其人真有原型,汪曾祺写熏烧摊子的细节也都是真的。他后来回到家乡,还曾见到王二的后人。

22.汪曾祺和施松卿回高邮探亲,在船上照过一张合影,被人称为“高邮湖上老鸳鸯。”

23.汪曾祺和施松卿是西南联大的校友。汪曾祺是中文系的“才子”,施松卿是外文系的林黛玉。二人那时都耳闻过对方,但并不认识。

24.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不喜欢上体育课,因此常常逃课。最后因为体育课学分不够,只能从西南联大肄业。

25.汪曾祺很爱吃。初到西南联大时,盘缠尚未用尽,有些同学还能收到家中汇款,因此大家将昆明大大小小的饭馆都吃了个遍。汪曾祺对昆明的汽锅鸡印象深刻,认为是全中国最好吃的鸡。那时只要有人说“我们去培养一下正气”,便是大家去吃汽锅鸡的暗号了。

26.汪曾祺不仅爱吃,也喜欢动手做吃的。曾自创“塞馅回锅油条”,嚼之酥脆,声动十里,“比炸春卷味道好”。他曾说:“ 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姜,调佐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如果主人手忙脚乱,客人坐立不安,这酒还喝个什么劲!”

27.汪曾祺在解放后的第一篇小说是《羊舍一夕》。这篇小说以他下放劳动的经历为背景,但笔触却是田园牧歌似的。随后他又写出了《王全》和《看水》。这三篇小说被编成了一个集子:《羊舍的夜晚》。据说当时给汪曾祺的稿费是最高标准,与郭沫若、老舍平齐。这笔稿费(八百元)直至八十年代仍是汪家存下的唯一的一笔巨款。

28.汪曾祺最负盛名的小说,可能是《受戒》和《大淖记事》。但他自己最喜欢的,是《异秉》和《职业》。

29.汪曾祺的父亲名叫汪菊生,字淡如,取的是“人淡如菊”之意。汪菊生多才多艺,笙管箫笛,书画篆刻,无一不能。汪菊生还是个体育健将,撑杆跳在江苏全省运动会上拿过第一。又会武艺,懂骑术。是个极聪明且多才多艺的人。汪曾祺与父亲感情很深,写过很多回忆的文字。汪菊生通医术,为穷人看病常不收诊金,又热心公益。《钓鱼的医生》中王淡人的原型便是汪菊生。

30.汪曾祺父亲对汪曾祺的教育理念颇为现代。汪曾祺十七岁时初恋,暑假在家写情书,汪菊生则从旁参谋。汪曾祺才十多岁,汪菊生喝酒时便也给他斟满一杯,抽烟时也自己一根,儿子一根。汪曾祺也因此一辈子烟不离手,酒不辍口。

待续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