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曾国藩家书:将来百川分流,终会同归大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10月的第四本书《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最高统帅。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候。

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最高峰。

后世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曾国藩在当下也是被称为管理能力很强的人,在冯唐的《成事心法》上就引用了大部分的曾国藩语录。在很多读书/听书软件上,也有很多人进行曾国藩语录的解读。

文本进行了简单的白话翻译,阅读起来有一点点小挑战。所以,我就慢慢读吧。

他在给四位弟弟的家书中,说到四弟、六弟没有能够入学,心中怅然若失,他给他们分析这事时,说到:

『我们这些人读书,只为了两件事:一是修进德行,讲求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办法,以求不愧此生;一是修行学业,练习记诵词章的方法,以求能自强独立。』

『功名得到与否,穷苦还是通达,都由天做主,给予还是夺去,由别人做主;学业不精,则由我做主。但是我没有见过学业真的高明,却始终得不到衣食的。』

『农民如果真的辛勤耕作,即使有饥馑,也一定有丰收之年;商人如果真的囤积了货物,即使有积压停滞,也一定会有通畅的时候;时人如果真的能够精于学业,何以见得他最后不能得到科举功名呢?即便最终得不到科举功名,难道又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求得衣食吗?因此只要担心自己学业不够精通。』

在第二封给弟弟的信中,他写道:

『格物,是获取真知的事;诚意,是身体力行的事。什么是物?就是所谓从根本到末节的一切事物。身、心、意、知、家、国、天下,都是物,天地万物都是物,日常生活里的事也都是物。格,就是研究物的道理。比如侍奉双亲,是物;研究为什么要侍奉双亲,就是格物了。要跟随兄长,这是物;研究为什么要跟随兄长,就是格物了。我的心,是物;研究自己的心理状况,深入地思考,就是格物了。我的心,是物;研究养生的道理,深入地细研,就是格物了。每天看的书,句句都是物;研究养生的道理,深入地细研,就是格物了。每天看的书,句句都是物;切身体会、穷尽其中的道理,就是格物。这是获取真理的事情。所谓诚意,就是根据知道的事情,努力地去施行,也就是不欺骗。知道一句,就施行一句,这是身体力行的事。这二者并进,下学和上达都在此了。』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02

前面读了大量曾国藩给弟弟们的书信,都在说教弟弟们,同时也有点指责弟弟们在学习上的不认真,今日阅读的内容中,曾国藩提到弟弟们回信责怪他。

『弟弟们在家读书,不知每天怎么用功?我自从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然懒惰如故,但是每天用楷书写日记,每天读十页史书,每天记一条茶余偶谈,这三件事没有一天间断过。』

这是用自己的实践来告诫弟弟们。

『天下有益处的事,一定会有促成损害的事在里面,不可不辨别清楚。』

他谈到读书: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就绝不会甘心做下等;有识,就知道学问永无止境,不敢因为一点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没有见识;有恒,就绝对没有做不成的事。这三者缺一不可。』

在谈到读经书一事时,他说到:

『读经有一个”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这就是所谓的耐。』

『读史的方法,没有比设身处地思考更妙的了。每看一处,就像我和当时之人一起谈笑吃饭一样。不必每个人物都能记住,只要记住一个人,就好像和他交往认识一样;不必事事都能记住,只要记住一件事,就好像亲身经历了那件事一样。经书用来穷尽真理,史书用来考证事实。』

在给父母的家书中,曾国藩提到:

『兄弟和睦,就算是穷苦小户人家,也一定能兴旺;兄弟不和,即便是世家大族,也一定会衰败。』

本书道光二十四年-道光二十八年的家书

这个阶段的曾国藩还没有得到很高的职位,并且差事不是经常有,他也处在欠债理家,到能每年拿到三百两银子的俸禄。

虽然自身的生活并不是特别好,但是他仍坚持帮扶家里,引导弟弟们努力学习。

读这本书的感觉就是跟随着曾国藩的家书文字一步步地了解整个家族中的故事,有点像在读回忆录,但是却比回忆录更加有味道。

以下为今日的句子摘抄:

『太阳当空,就会西偏,月亮满盈,就要亏损。天有孤虚时日,地有东南缺口,没有永远完美而没有缺憾的东西。』

『看的涉猎杂书也不必多,也只要十页就行。但一部书没有读完,就不可以换其他的,这是万万不可改变的方法。』

『将来百川分流,终会同归大海。』

『我们这些人只有增进德行、修习学业两件事靠得住。增进德行,就是孝悌仁义;修习学业,就是作诗文、写字。这两件事由我们自己做主,得到一尺进步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尺,得到一寸也就是我们的一寸。今天增进一分德行,便是积攒了一升稻谷;明天修习了一分学业,又算是余下了一文钱。德行、学业一同进步,家产就会与日俱增。』

『我们用功,要努力去除傲气,努力戒掉自满,不要被人家冷笑,才能有所进步。』

『傲气既已养成,始终不会前进,所以一生潦倒穷困,没有丝毫的进步。』

道光二十九年~咸丰八年

「兄弟之间,有一次欺骗,就终归无法长久下去。全部戳破,就算现在嫌这样太过耿直,但是时间久了最终可以互相原谅。」

「因为儿子要是有贤德,那么不靠我的官职俸禄,也可以自己找到衣食;儿子要是不成才,那么多积攒一文钱,他就将多造一份孽,之后淫佚作恶,一定会大大地玷污我们家的名声。」

「弟弟们看到父亲和叔父纯孝的行为,能够人人绝尽全力,服侍长辈,这就是我们家第一件吉祥之事了。」

「商贾人家,勤俭的能够延续三四代;耕读人家,谨慎俭朴的能够延续五六代;孝友之家,却可以绵延十代,八代之久。」

「凡是一个家族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住几分,没有不兴旺的。要是一分都没有,没有不衰败的。“和”字能守得住几分,没有不兴旺的,不和气的没有不衰败的。」

「名望,是造物主所珍重爱惜的。不会轻易给人。」

「凡是读书有难解之处的,不必立即求得明确的解释。」

「我认为读书不求强记,这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但凡是追求强记的,还有着追求虚名的想法横亘在心中,所以越发不能记得,要是没有一点点好名之心,记得也好,记不得也好,心中宽然没有负担,反而觉得安定舒服,或许反倒能够记得一两个地方,这也是说不准的事。」

本书咸丰七年-咸丰九年的内容,笔记如下 :

『精神越使用就会越发扬,阳气越提起就会越兴盛。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眠时就越高兴。要是有爱惜精神的想法,畏惧不前,懒懒散散、没有精神,一定难以成就事业。』

『强能克制,强能宽恕,强能行善,都是战胜自我的意思。比如不习惯早起,就强迫自己天没亮就起床;不习惯庄重持敬,就强迫自己坐有坐相;不习惯劳苦,就强迫自己和士兵同甘共苦,强迫自己勤劳而不倦怠。这就是强。不习惯持之以恒,就强迫自己坚持,始终如一。这就是坚毅。』

『习惯成自然,日子久了可以成大器。』

『读书之法,阅览、朗读、抄写、作文,四者每天都不可以缺少一条。』

『孔子说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凡是做一件事,无论大小难易,都应该有始有终。』

『勤劳是生动之气,俭约是收敛之气。』

『早起,有恒,稳重,这三点都是你最为紧要的任务。早起是先人的家法,没有恒心是我的大耻辱,不稳重是你自身的短处,所以特地谆谆告诫你。』

本书的咸丰十年曾国藩和家人之间的书信。

「早,就是早起;扫,就是打扫屋子;考,就是祭祀祖先,奉祀先父、曾祖父、以及先母、祖母、曾祖母;宝,就是亲戚邻里之间经常往来,贺喜吊丧,问疾济急等,星冈公说,人与人相待是无价之宝。」

「《易经》说: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我只有用一个“勤”字报效君主,用“爱民”两个字报答亲人。我才学和见识都很平常,很难建功立业,只能守住一个“勤”字,终日劳苦,从此稍微为皇上分忧。行军打仗,本来就是扰乱百姓的事,要时时刻刻存有爱民之心,不能让先人积累的福泽被我一个人耗尽。」

「天下古今的庸才,都是因为这个“惰”字导致失败;天下古今的才人,都是因为一个“傲”字导致失败。」

「天地间只有谦虚谨慎是承载福分的方法,骄傲就会自满,自满就会倾覆。凡是动口说话、动笔写字、讨厌别人俗气,嫌弃别人鄙陋,议论别人缺点,揭发别人隐私,都是骄傲的表现。」

「想要除去傲气,总要把不随便非议讥笑别人作为第一要义;想要除去懒惰,总要把不晚起床作为第一要义。」

「只有星冈公的八字、三不信、以及我的八本,三致祥而已。八字,是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三不信是药医、地仙、僧巫,八本是“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不早晏起为本,做官以不爱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是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此书143-163页

「古今的文人学者,没有谁不被家常琐事劳苦身体,没有谁不被世态冷暖影响心境。」

「应该宽让的。是利,是名;应该严厉的是。是礼,是义。四方面都顾及了,手下又有强兵。就不会有无法相处的悍将了。」

「自古以来的帝王将相,没有人不是由自立自强做出来的,就算是圣贤,也都各自有自立自强的方法,所以能够独立不惧,坚韧不拔。」

「刚强的意思不是暴虐,而是坚强矫健;柔弱的意思不是卑微软弱,而是谦虚退让。为公家办事,就应该坚强矫健。争名逐利。则应该谦虚退让,开创家业,就应该坚强矫健,守成安乐,就应该谦虚退让,出门和别人应酬来往,就应该坚强矫健,回到家里和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就应该谦虚退让。」

「有才之人愤恨这种没有根据的诽谤,悍然不管,诽谤却会日益滋长;有德之人畏惧这种无缘无故的诽谤,而埋头加强自己的修养,那么诽谤也会一天天熄灭。」

这个时间里的曾国藩和弟弟都在外带兵打战,他一直和弟弟们强调「谦」「谨」二字。

本书同治二年与同治三年的书信:

「两军相对,哀着胜矣」

「古代圣贤说,窒欲,就是降龙;所说的惩忿,就是伏虎。儒家佛家的根本虽然不同,但在节制血气这一点上,未尝不是相通的,总之是不要让我的嗜欲损害我的身体性命罢了。」

「《中庸》里的“学、问、思、辨、行”五个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将愚笨变为明智,柔弱变为刚强。」

「凡是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干为辅;凡是成大事。人谋占一半,天意占一半。一半是天缘凑巧,一半是努力迁就。」

「自古以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只占到十分之三,天意总是占到十分之七。往往出力多的不是成就大名的人,成就大名的人也不是享到福分的人。」

「富贵功名都是人世间虚幻的荣誉,只有胸襟广大是真正受用的。」

本书同治三年~同治五年的内容:

「身体强健的人,就像富人因为戒除奢侈而更加富有;身体孱弱的人,就像穷人因为节俭吝啬而自我保全。节俭吝啬并非只是在饮食、性欲上,即便是读书用心。也应该俭约,不要太过分。我的八本匾中,说养生要以少恼怒为根本。」

「养生之道大概有五件事:一是睡觉吃饭要有规律,二是控制情绪,三是节制欲望,四是每晚临睡前洗脚,五是每天两顿饭之后各步行三千步。」

「凡是家道可以持久的,都不是依靠一时的官爵,而是依靠长远的家规;不是依靠一两个人的突然发达,而是依靠大家的维持。我要是有福气罢官回家,就会和弟弟你一起尽力维持。老亲旧眷,贫贱族亲,都不可以怠慢,对待贫穷的人家要和富贵人家一样,正当兴盛的时候就要提前做好衰败时候的打算,自然就会有深厚稳固的根基了。」

阅读曾国藩家书最后三章内容,曾国藩在去世前一年中仍在给家里写信。

同治六年

 『申甫所说的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星冈公所说的有福之人善退财,真是应对逆境的好办法。』

『能立能达为基本,以不怨不尤为应用。』

『立,就是发奋自强,站得住。达,就是办事圆融,行得通。』

『灾祸的到来,本来就难以预料,然而只要做到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这四条,终究可以弥补一二。

同治十年

为学四事:

一是看新书要追求快速,不多看就会太孤陋寡闻。

二是温习旧书要追求熟练,不背诵就容易忘记。

三是写字要有恒心,不善于写字就好像身上没有衣服,山中没有草木。

四是写文章要苦思冥想,不善于写文章就像哑巴不能说话,马跛足不能行走。

End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