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1.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作者】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他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生平诗作逾万首。四十六岁入

蜀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其后为四川宣抚使幕僚远至南郑(今属陕西)

前线,诗风由此一变。他特别珍视蜀中十年的生活。诗集因此题名为《剑南集》

以志纪念。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临终犹念念不忘祖国的

统一。其诗以豪迈雄放为主导风格,词则兼备豪放、婉约之长。有《放翁词》。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桃花水》、《画楼空》等。五代词人演为《诉衷

情令》,用以写相思之情。陆游此词,就体制而言,当是《诉衷情令》。双调,

四十四字,平韵。 ②万里觅封侯:东汉班超说过,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

取封侯”。后来他出使西域,使葱岭以东五十余国归附汉朝,因功封为定远侯。

这里借指立功报国。 ③梁州:汉中。汉中有梁山,故名梁州。匹马戍梁州:

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四十八岁时在汉中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 ④关:

关塞。河:河防。关河:泛指边地险要的战守之处。 ⑤“尘暗”句:传说苏

秦十次游说秦王无成,回家时“黑貂之裘弊”(《战国策·秦策》)。这里则

是以貂裘积满灰尘,陈旧变色,暗示自已长期闲置而功业未成。 ⑥天山:在

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心在天山,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 ⑦沧洲:

水边。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的三山村。

【品评】

此词抒发国仇未报、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愤。虽然这本是作者在许多优秀诗

篇里反复抒写的主题,殆难有所翻新。但由于作者注意运用和发挥词体自身特

点,所以在表现上与诗作颇有不同。此词上片基本上是五七言句式,虽然在时

空的交错中,腾挪自如地比照了当年的情豪气雄和今日的落魄潦倒,却未能显

出诗词之大别。下片则句式尽变,表现了长短句的某些优长。“胡未灭”,说

国仇未报;“鬓先秋”,叹此身已老;“泪空流”,诉壮志难伸;三个三字短

句“一吟悲一事”,并以对句形式组成一韵,九个字说尽了一生心事。篇末,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个四言对句,用八个字浑无著力痕迹地概括了同样

的意思,使理想与现实,报国立功的热望和投闲置散的冷遇,处于尖锐的对立

之中,从而揭示了作者悲愤的根由和实质。“心在天山”,又与开头的“当年

万里觅封侯”相呼应,表明报国初心始终不渝。“身老沧洲”并非意在叹老,

而是愤恨权臣误国,致使自已请缨无路,白首无成,含意都是较深的。象这样

的进行今昔对比的词作,在结构上,一般都是上片思昔,下片抚今。此词却打

破了这种常用的结构方式,以更有利于情感的跌宕回旋:上片两句思昔,两句

抚今;下片句句抚今,而又句句与思昔相关合。这也体现了作者创新的意向。

2.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关于身老沧洲

注意原词为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并非沧州,写成沧州有歧义,因而是错误的,沧州是地名,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身老沧州会让人误读为自己空有一身功夫(沧州),却不能前线(天山)杀敌。但实际上沧州的地界在燕云十六州,当时宋朝是与金人交战,燕云十六州正是前线。在这里沧洲是指: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出自: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许由 。”因而此句解读为:自己空有一身报国的热血,但却只能在这种滨水的地方隐居生活。

3.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运用什么抒情手法

人在曹营,心在汉 一个意思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 ,反省现实 。"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 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 ,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 ,"早岁那知世事艰"," 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

4. 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什么意思

意思是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出自:《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原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释义: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陆游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5. 心在天山外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译文]我的心在西北,身却要老死湖旁! [出典]南宋陆游《诉衷情》 注: 1、《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2、注释: ①觅:寻求。

②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 ③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

何处:不知何处。无踪迹可寻之意。

④“胡未灭”三句:胡未灭:用《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鬓先秋:鬓发先白。

⑤“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沧洲: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

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 3、译文1: 想到年轻时为功名万里从军,跨骏马,上梁州,保卫边疆。

旧时的关河在哪里,已如梦境,穿过的貂裘,也变得暗淡无光。 敌人未消灭,我的头发已白,想到这,就要哭,但有何用?谁能料这一生竟这样空过,我的心在西北,身却要老死湖旁! 译文2: 当年为了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单枪匹马奔赴梁州前线。

如今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过去的从军生活,那时出征的战袍都已经尘封色暗了。 胡人还未消灭,两鬓都已花白,只能独自白白地伤心落泪。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在天山抗故,如今却只能老死于沧洲! 4、陆游生平见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和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5、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

“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又岂能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

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

6.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介绍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出自陆游的《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