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宏的社会评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谦 谦 君 子 风
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科技局办公室 陈雪萍
认识曾德宏老师已有一年的时光。在这一年里,他给我的感觉总是像柔风一缕,带来淡淡的幽香;又如谦谦君子,令人肃然起敬。
字如其人,他用心书写出每一个字,雅静宜人。
他把他的心力都交给了书法,他对书法的那种恭敬态度让人惊叹。
(一)初见曾德宏
当初,报社安排我做一次采访,要我去见一个名字叫做曾德宏的书法家。没有见面的时候,已经在一些现成资料上作了一个一般性的了解。
也如一般定势的思维,心想素未蒙面的他,应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我怀着一种敬仰之情出发,去采访者这位书法家。
在珠玉街6号一单元8楼,我叩开了曾德宏先生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个30多岁的精干男子,偏分的头发,穿一件毛衣,套一件西装,眼神有些犀利,一脸的开心。他给我让座,沏茶。我一时真不知他是主人还是仆人。他的一句“我就是曾德宏”,才使我从七八十岁的老人的定势中一下子醒过神来,真没想这个身材瘦小的年轻人居然就是曾德宏。
他的客厅正面挂着著名画家冯恩泰的牡丹水仙图横幅,对面是著名书法家李代煊的楷书六条屏。过堂的地方,是曾先生自撰自书的行书木刻对联“顺逆无常,吾唯思进取;得失有道,尔当慎经营。”从这里,大约可以见得主人的人生境界了。
上四五步阶梯,是一间与客厅连通的工作间,层沿装着铁花栏杆。工作间里摆一张大案桌,铺着毛毡,摆放着文房四宝。壁上挂着著名画家王兴全的山水横幅,极有韵致。墙的一边,挂着曾德宏老师自己的书法日课,一件是临写颜鲁公的《祭侄文稿》,雄浑,苍劲,大气磅礴,一气呵成。一边是临写米元章的蜀素帖,风流蕴藉,典雅别致,略殊风樯阵马之态。
我全然打乱了事先拟好的采访提纲,我们很随便地聊起了书法,侃起了诗歌,谈起了对联,论起了文学艺术和现实生活。
我说,想看你写字。曾老师说好呀。他抓起笔来,牵过一张纸,也不叠格子,顺手就写下一句“书山岂无路”;再拿一张纸来,写下一句“学海安有涯”,正好凑成一副对联,隶书,风格在《石门颂》和《张迁碑》之间,格局大,古拙,厚重。我正心下里喜欢,他已经题完款识,说:“送给你做个纪念。”
他的精湛的书法技艺,他的高尚的人格,特别是他的谦谦君子之风,令我迫不及待地想成为他的学生。
我说:“真想给你当学生,向你学书法。”
他说:“欢迎。”
我就在匆匆忙忙的采编工作之余,爱上了书法。
(二)教师曾德宏
曾德宏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盖过了他在教育界的影响。虽然他曾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虽然他是四川省青年骨干教师、宜宾市第四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宜宾市高中教师资格评审专家组成员,但是,社会各界人士说起曾德宏,一般都和书法相关联。 而教育和书法,构成了曾德宏生活的全部,撕不开,分不了。作为一个在中学里呆了19年的语文高级教师,曾德宏对初中、高中(包括职高)语文教学可谓驾轻就熟。他教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扎实,文学艺术修养好。问起他的同事,都说,他的学生,普遍是字写得好,作文有奇思妙想,总分高。
2005年下期,他在宜宾市一中所教学生苏扬,作文56分,为全市第一。同时,还有其他9名学生取得54分左右的高分。这10名同学的考试作文,先后在《宜宾晚报》刊载,成为高中作文应试教学的典范。
2007年6月,他辅导的学生作文《一部手机引发的事件》、《大妈办证》在香港“汇知·世界中学生华文微型小说创作大赛”中获得入选奖,他本人获得指导老师奖。
说起他的学生,他说,象鼻中学91级的学生,成材学生多。最值得骄傲的是,没有一个学生的书写不漂亮的,无论男生女生。
在曾老师的语文教学观里,书法,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他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格外注重学生平时作业和考试时卷面的书写,这和著名诗人流沙河在一篇散文中强调一个文人要写好字如出一辙。当然,这种观念和实践,也为他的学生在应试中挣了分。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曾德宏老师的左面,那么书法教学就是他的右面。
他在宜宾市商职中的7年里,培养了好几个省、市级书法家协会会员。
1991年以来,他先后在西南民族学院宜宾教学点、宜宾教育学院、宜宾师范学校、宜宾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宜宾市青少年宫兼职任教,培养的学生王连富、彭坚等考取了书法硕士研究生,培养了张涛、肖春霖、杨帆、钟卫、刘正权等成为宜宾有一定影响的书法人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对学生的教育循循善诱,注重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他让学生大胆去写,仔细点评不对之处。他时常忙碌得废寝忘食,但他朴素,为人和蔼,总能静下心来,和学生打成一团,在同学们一起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总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同学们都非常佩服曾老师,总觉得曾老师会魔法一般,毛笔一旦握入曾老师手里就变得非常听话,乖乖地书写出流畅的文字。而在我们的手里总是不听话,怎么也写不出老师那样的感觉。更有的学生私下偷偷地把曾老师视为偶像,立志要像曾老师学习,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成为曾老师那样的书法家。
(三)书法家曾德宏
曾德宏老师学文出身,多年周旋在文化圈中,学养丰厚,壮士文心,确是性情中人。
他之于书法极少功利之心,全凭一个与生俱来的兴趣和夙愿,追求着艺术的真谛,享受着其中的激情和惬意。在跟着曾老师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对书法的那种崇尚,用心去书写,融知识和灵性,潜心磨炼,以求得至真至美艺术圣境,真可谓清心游艺。他的书法清气浑然,雅静宜人,充溢着灵气、才气、书卷气。他的书法中点划起伏有序,行进中墨趣天然。看得出他调动成法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创造精神,看似简淡的字面充实平和,气意悠远;善于融气血于字体,气势磅礴,难能可贵。
1993 年以来,他的作品17次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他也因此成为我市较早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宜宾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文学艺术奖励中,他获得阳翰笙文艺奖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2006年,宜宾市委、市政府授予他“宜宾市拔尖人才”的光荣称号。
1996 年参加“全国首届行草书作品展”,他是我市唯一参展作者。2002年参加中国首届书法“兰亭奖”大展,他又是我市唯一参展作者。他是我市参加过中国“兰亭奖”展览、全国展览、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这三大展览为数不多的书法家之一。2003年,他在宜宾成功地举办了曾德宏书法作品展览,出版了《曾德宏书法集》,举办了曾德宏书法学术研讨会。他还多次组织曾德宏师生书法作品展览,为推动宜宾书法事业的发展,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此外,他的作品多次参加中日、中韩书法交流展和众多的区域性展览。
大浪淘沙。中国书法热之后,坚守者,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修道者。
(四)谦谦君子曾德宏
当别人都在宣称自己的能耐的时候,曾德宏老师却总是宣称他是一个农民。诚然,农村出身的他,有着憨厚、诚实、执著、坚韧、顽强等等优秀品质。他用勤奋点亮人生的航灯,他自己有一段自白:“余少时,以牧牛为乐,故染牛之素朴与倔强。精骑术,好戏水,村中人无出其右者。擅双钩及人物画,能文,善书而讷于言。不敏,常背过于人。行为举止有异同类。年十四,父殁,乃自觉发奋读书。愤世嫉俗,行侠仗义,关切时事,有换地掀天之想。弱冠从教,门隶遍野,难以数列。而立以来,幽居玄武山中,有隔世之感。读‘束狂入世犹嫌放,学拙论文尚厌奇’,乃叹岁月沧桑,人事蹉跎,人已老而志未酬,荣辱得失,何复为怀?偶忆少壮之吾,竟不知今之余为谁欤?”
即使是今天已经成为宜宾学院的书法副教授的曾老师,仍然是这样素朴、谦逊,平易近人,优雅如谦谦君子。无论是全国展览的消息,还是省里边的展览或培训,曾德宏老师总是复印了资料,散发给大家。有时,他还骑着自行车,给学生们送到家中。气候炎热,看到他汗流浃背还乐呵呵的样子,实在让人感动。我们说,曾老师,你说一句话就行,其余的事我们来做。他总说,给大家跑跑路,应该的,我乐意为大家服务。
跟曾老师学习书法一年多了,从没见他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说话,他总是和我们讨论怎么写。他不像一些人那样拥有资料密不示人,他总是把他的收藏品拿出来,大家一起欣赏。书籍、资料,也拿来大家看。他全然没有老师的架子,他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兄长,一个同路人,一个谦谦君子。
2007年9月10日
与曾德宏只有着两个小时的对话之缘,却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讶异着这小个儿农家子弟身上怎么会有那么多雄强先锋的东西?也许是艰涩贫困的农村生活磨砺出他倔强的刚性。小小年纪便初尝人世炎凉,村干部倚权谋私,划分田土时把毗邻德宏家的好田土划到他的名下,而且把离得远且孬的田土划到德宏家。德宏不满又奈之不何,嫉恶如仇的他在大路边的石块上写下了抨击村干部不正之风的打油诗。他永远忘不了那场生命的炼狱。父亲病逝后,13岁的德宏必须分担家庭担子,耕田种地。一次大雨天,德宏驾驭着牛犁田,牛突然反常,拖着铧犁狂奔而去(拖山)。德宏拼命地追赶,拖住铧犁,将其插入石块地,而牛却挣脱缰绊跑了。德宏追得精疲力竭也没能追上。过后还是家人去寻找回来的。德宏因此大病了一场。此事令他悟到了意志和精神上的雄强对生存的意义。1984年考入宜宾师范,开始凸现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和开拓精神。主动担纲组织英语演讲性趣小组,成立演讲协会并主持全校演讲和辩论会,非常认真,恐自己普通话演讲水平跟不上,抓紧课余时间哪怕十几分钟骑着单车去附近山坡上独自对着寂静的山野大声朗读一阵。喜爱文学,更热恋书法,将生活费的三分之二用于买纸墨。倡仪成立校书法协会,上门拜罗光清、刘伯元、侯开嘉为师,受侯开嘉直接影响,加入了侯开嘉门下的十三人书法小组,定期活动,理念先行,勤奋操练,相互切磋,受益匪浅。92年开始入展四川第一届新人新作展之后,便频频参加省及国家级展及赛事并获奖。擅长行草和隶书,汲取先人古法之营养,也在现代名家沙孟海书艺中寻找自我取舍。书风迭宕多姿、厚重、大气、时代气息浓。
二十多年过去了,今日的曾德宏已不是当年在耕牛拖山的威慑中稚弱的少年了。年届不惑的德宏能主动从容地驾驭着自己的命运,正昂首执教于讲台,同时在书林中有所建树并小有名气了。但他并不满足,仍在处心积虑、雄心勃勃地超越自己,超越他人。他将自己的过去作了一个小结,正作反思、调整、充电,以备新的冲刺。(丁芝萍)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