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外国人是怎么称呼清朝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26
在清朝时期,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按照他们的称呼习惯,将清朝称为“Qing’s empire of China”(大清帝国)。这种称呼方式反映了清朝的满族统治者和汉族之间的关系,以及清朝作为统一中国的政权地位。
清朝通过棉花和茶叶的交易,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引起物价上涨。为了消费这些财富,欧洲人开始大量进口中国的商品,如丝绸、茶叶、瓷器等。这使得中国对银的需求量急剧增长,但由于中国本身并非银产量大国,因此需要依赖进口。英国人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商机,将印度的棉花和鸦片引入中国市场。这种贸易对清朝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人通过向中国出口棉花,换取中国的茶叶和其他商品,使得英国对华贸易额大幅增长。
然而,这种贸易格局并未持续太久。19世纪上半叶,棉花贸易逐渐萎缩,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自身棉花生产无法被替代,另一方面是因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纺织机器的发明使得棉花需求量上涨,英国人将更高附加值的鸦片作为对华输出主力。至此,中英贸易关系发生了历史性逆转,鸦片战争爆发,清朝面临巨大危机。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市场上的东方产品比西方产品更受欢迎。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经营印度,从中攫取资源再与中国交易,获得大量财富。然而,这一贸易体系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派出一个以马戛尔尼伯爵为首的庞大使团,第一次踏上中国这个神秘东方帝国的土地。使团对清朝的贫穷和落后感到震惊,与他们对中国的富裕和繁荣的期待大相径庭。
尽管清朝被视为一个半殖民地,但它仍然能够保持统一和稳定。这是因为清朝具有国家性和世界性双重属性,其内政和外交高度打通,能主导世界秩序。英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特殊,是大社会小政府,政治议题主要由社会发起,政府对社会有更强的服务属性。英国的决策逻辑使国家利益与商人利益相结合,英国商人的利益转化为国家利益。因此,英国通过扶持当地统治者开放市场,建立非正式帝国,实现低成本统治。对于大清,英国的目的是让其开放贸易,成为稳定、统一而适度繁荣的帝国,符合英国利益。
清朝的领土与“China”的领土有直接继承关系。1903年大清帝国获得国际承认为主权国家,所辖区域为主权领土,没有这个国际承认,那么“China”根本就不存在。大清帝国在1903年以前就是具体边界不明的满洲宗主国加上几块不同也不相干的殖民地,如果1903年以后还是这个状态,那么1911年辛亥革命时朝廷宣布退位,那就肯定解体了,因为没那个权力传位给袁世凯,只有权力回满洲老家,老宗主国不行了,那他旗下的殖民地就可以被其他独立国家瓜分或各自独立,殖民地之间也不存在兼并的权力,就是想合并也合并不了。那大清一解体,至少会出现十几个国家,满洲国不大可能是“China”,那其他的一堆国家也搞不清楚哪个是“China”国,最大可能就是没有哪个国叫“China”国。大清帝国是殖民时代唯一胜利国,是全球唯一把全部殖民地消化成主权领土的宗主国,所以“China”完全是由大清捏造出来的,和之前什么汉唐元明清鸟毛关系都没有。满洲国无法独立成功也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政府的准许,国际上就不承认,因为主权国家领土分裂,那是需要有政府同意,两厢情愿才行,政府同意举行独立公投,那才能走法律程序独立,就如同外蒙古公投那样,而满洲国独立是袁世凯政府不反对也不支持,提交国联处理,那国联也没办法处理,你个主权政府不表态。详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