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景物描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5

1. 以登高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以景衬情,景物描写与

登高

我喜爱登高.因为登高不仅能望远,还能洗濯心志.

高巅之处极目远眺,就会感悟到山野之旷阔、江河之悠远.身处逆境、心情阴郁的人站到了高处,心绪会顺着目光奔腾远泻,视野无阻,心情无阻,思想无阻,瞬间得到一种豁达的抚慰与释然.

对于登高的妙处.荀子这样说:“吾曾 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孟子亦说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寓意是告诉我们:要想不断突破和超越眼界和视点,就得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想高度,这样方能以超然物外心境看破世间的变幻与纷扰.

人在一个环境待久了,往往会产生一种“近视”的乏味感,甚至为一些不顺意不满足而烦忧.倘若此时能去登高望远,或许其目光就会穿越“名利围城”,惊感世界之博大,愧悟个人所求之缈小,进而鄙薄那些被自己戚戚于心的无不是身外之物,过眼烟云.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性迈;林间松韵石山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之鸣佩.这是淡泊修身、宁静养性的至高禅境,是追求“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心志历练.

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登临高处时都会得到一种启示:身处高端,既能体味到“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和“山高人为峰”的威赫;亦能感知“高处不胜寒”的惶惧与脚踏大地生活的踏实.同时,感悟到应该保持一颗成功不过于惊喜、挫败不过于失落的平常之心.这样才会活得洒脱和真切.

其实,人生的成长与价值的体现,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职位的晋升,更重要的是思想修养、技能学养等多方面的“登高”,只有不断注重学习提高的人,才能始终站在人生的高地,领略人生世界的博大精深、多姿多彩.

2. 结合《登高》写一篇400字的写景片段作文

如山的父亲

父亲开始变得很老了。原本漆黑的头发中隐隐飘荡着些白丝。时光碾过他的容颜,皱纹慢慢如爬山虎般爬上了他逐渐苍老的容颜。父亲慢慢弯了腰,步伐渐渐不再如同疾风了。

父爱是各种各样的。有温柔得如沐春风的,也有如同狂风骤雨的。有淳淳如同泉水叮咚的,也有如同门前风铃的。而我觉得父亲给我的印象是如山的。

他坚强如山。去年冬天,在我印象中天一直是灰蒙蒙的,仿佛要倾泻所有的心事。父亲接到医院的电话,说爷爷病重了。父亲有些黯然,昨天才说马上就可以出院,为何今日却病重了?父亲忙忙赶往医院,医生说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输血小板,要是他的造血功能依旧无法恢复……为了治愈爷爷的病,父亲拼命赚钱,每晚只睡5个小时。我看见他眼睛里充满血丝,心里很心疼。

爷爷无比高兴地出了院,以为自己马上又可以回家种田。父亲没有告诉爷爷,这次出院便真的就只有离开了。父亲有些哽咽地对我说,辛苦了一辈子,依旧还想着种田,是爸爸没用啊。父亲没有掉下一滴泪,尽心尽力地安排好爷爷的葬礼。父亲是坚强的,在面对亲人的离去,却独自一个人承受下了那么多无法言语的痛楚。仿佛眼泪与他的血肉融为一体,让我觉得他坚强如山。

他是我如山般的依靠。记得中考的时候,成绩不上不下的我有些焦灼。整晚整晚无法入眠。我不停地担忧着自己的各科成绩,压力如石般死死地压住了我,而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成绩起伏越来越大。

3. 以“登高”写一篇六百字的作文

杜甫《登高》赏析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句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

“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

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

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

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

“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

“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

“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评解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

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

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

4. 要《登高》的环境描写

风萧萧兮,成悲矣。猿歇斯底里的哀鸣长啸。鸟漫无目的的孤单盘旋。无边落叶绘缤纷。俯瞰大地,无尽长江波涛汹涌,浪花轰鸣飞溅,被激起的浪花似闪流跌宕于岩石上,被摔的粉身碎骨。远望群山层叠,细看一位饱经沧桑佝偻着的老人立于其中。他双鬓斑白,年华已老,孤身一人,寂寞无助,他面容带着悲伤携着焦急,潦倒的身影衬着孤秋亦是这般凄凉。

《登高》前四句话的描写

杜甫拖着他那个,年老、体弱、多病的身躯来到了离家乡很远的地方,那里很偏僻,罕无人烟,但风景独好,这里离战争很远,离硝烟很远,这里很平静,这里的气氛让人感到很悲感,这时杜甫听见了猿猴的叫声。听起来让人觉得很凄凉,眼前风急天高水中的小快陆地上白鸟飞回,更添加了杜甫心中的感伤,他很伤心,想到了死去的亲人,国家的安危,还有自己现在陷入的困境,他凭心中的悲伤,去拿笔墨,想要把自己的悲伤情绪从诗中爆发出来。

他从包袱里取出笔墨纸,在一块又大又平的石头上开始写诗,他写了风急天高猿啸哀,诸请沙白鸟飞回,写到这里停了停,看见了离身数米的地方是个悬崖峭壁,上面的树枝风吹的,正有萧萧的声音,然后,树叶就成片的掉下去,于是他走了过去看见那悬崖下面,是滚滚不尽的长江,心中感慨一人倒下万人起,然后他很吃力得有走回了大石头哪儿,又开始了,下面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滚滚长江奔流怒吼,冷却了年少轻狂的一腔热血。

萧萧落木摇曳忧愁,旋舞着浓浓烈烈的惆怅落寞。

疾进的风撩乱他一去不返的青丝

寥廓的天哭尽他茕茕孑立的孤影

猿猱何以诉愁肠?独啸哀鸣

百鸟怎知思过往?飞回盘旋

忆往昔,惜流芳,方解得夜夜不成眠

岁月漫漫,换满头银发,话与谁人倾?

那模糊的,

是浑浊苦涩的冷酒

抑或是泫然欲流的热泪?!

5.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怎样写一篇关于秋天景象的作文

秋天的景象火热热的夏天过去了,秋妈妈忙着给树木披上金装.登高望去,犹如一片茫茫的金海.秋风吹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样轻盈地旋转,地上满是落叶,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毯.看,那边又飘飘摇摇落下一片大叶子,我连忙跑过去,伸出双手接住了它.啊,那叶片活象一只金色的小船!于是,我轻轻地把它放进了小河,我远远望去好像一艘船一样.这时,一片桃形的叶子落在我的面前,我捧在手心里想:“它可能是孙悟空偷蟠桃的时候,不小心碰掉了一颗小小的仙桃吧?一落到凡间,却变成了一片小小的树叶了.”我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好像还真有了一股桃子的香气呢!我正在遐想着,又一片柳悄悄落在我的脚面上.我拾起来一看,啊,还带着绿色呢.不由暗暗地猜到:“它大概是看到了姐姐们纷纷落下,也想到地面上来玩耍.地上的落叶越来越多,使我也知道了秋天到了.树梢变秃了,秋天要过去了,我珍藏了几片黄叶,迎接下一个美丽的金秋.。

6. 写一篇关于杜甫《登高》鉴赏的作文400字

杜甫《登高》赏析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句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

“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

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

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

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

“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

“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

“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评解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

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

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

7. 关于杜甫的登高扩写作文800字左右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今年的的秋天格外萧瑟。天显得那么高远,秋风急得要去与朋友团圆。而我,站在这山颠看着这一切,感受着秋的寒意。远处的河洲清清,沙岸上空有群群的白鸟低空回翔,相依相偎。惟有我只身一人,听着猿的哀啼替我诉说着无尽的心事。抬头,那叶一点一点凋零,那也一片一片落下,悄无声息。可,又被无情的秋风卷起,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直到消失在我的视线中。低头,长江奔流不息,江水翻滚,澎湃,四溅,不停向前。谁知到那里是否有尽头,是否有人正和我有一样的感受?我只身一人在万里外漂泊,常年客居他乡,中秋节只能仰天长望,糟酒下肚,只为忘记孤独。自晚年来,这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今日还能独自登山,我深感万幸。时世的艰难,生活的困苦,让我恨得鬓发早已如霜般苍白。可谁能懂?而今,将酒举起,却只能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经接受不了了,连着糟酒都不能喝了…… 现在在这高山之上,看着空旷辽阔的景色,看着秋的凄凉,我的心疼痛不止。这愁苦寂寞的心,唉……

今年的秋天格外萧瑟。天显得那么高远,秋风急得要去与朋友团圆。我站在这山颠看着这一切,感受着秋的寒意。远处的河洲清清,沙岸上空有群群的白鸟低空回翔,相依相偎。惟有我只身一人,听着猿的哀啼替我诉说着心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