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化简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从一种较为“广义”的文化概念去讲德国文化史,事实上比一般所谓的历史(其实只是政治历史)更能反应某种语言共同体的精神。

本书叙述简明扼要,能让读者把握住每一小节的核心思想,虽然同时展开得不足也是一个缺点。

第一章:德国文化的历史基础

古典文化:古希腊的精神性激情、paideia(教化),理性力量和实践(praxis);古罗马的国家体制和法律。

基督教文化:天主教和新教。绝对性和普遍性的诉求,根源于基督教有关人类对世界事务担负有责任的信念;救赎史的构思,与古典哲学(中的paideia)的融合,将历史表现为上帝掌控的人类的教育;个人(位格)的思想,拓宽古希腊人道主义,上帝面前人人拥有同等价值。

日耳曼文化:自然界中的上帝;民族命运的悲剧感。

第二章:德意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古典文化权威的传承,同时导致文化的停滞,尤其自然科学。

中世纪之所以是文化史研究的范例,因为其文化统一性,严格规定了人生活的所有领域的相互关系(属灵秩序与属世秩序的统一)。

查理大帝:文化纲领是将帝国与教会统一在共同的历史使命之下。benedictus教派:将教派规则中的宗教精神,转变为一种世界形象。

萨克森皇帝:巩固帝国的统一,以神圣解释一切的世界里,没有人感受到世俗世界与宗教世界的对立;骑士阶层成为时代的教育和文化象征;世袭和门第相配的结构体系,是当时社会秩序的基础,背后的信念是,世界上存在着出于上帝的意愿而不同的各种等级,等级区分对于当时人来说没什么,在上帝面前依旧人人平等,因为(出于宗教意识)之所以划分等级,是要求每个人在自己的等级之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历史进程的特点,作为宗教力量掌握者的教皇与以上帝之名作为世俗社会管理者的皇帝。

staufen皇帝:中世纪王室政治和文化的最高点。

经院哲学:知识帮助人进入信仰,信仰赋予人明智。

骑士诗:骑士生活的与女人、世界、上帝的三重关系;高雅爱情,对已婚妇女的爱慕。

罗马艺术:

第三章:中世纪晚期

城市和市民文化:城市是中世纪晚期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原因是新兴职业的形成和流动性较大的商业贸易的兴起,城市逐渐成为包括农村人口在内的经济和精神文化;货币经济开始取代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交换体系(汉萨同盟);中世纪农村的社会问题,农民受压迫,流入城市,城市有火灾和瘟疫的威胁(黑死病),欧洲出于恐惧的宗教想象,迫害犹太人,犹太人向东迁徙;虽然医学不发达,但是城市中已经有医院,靠信徒建立,动力来自对人类的宗教责任感,“爱邻人”的训诫;中世纪晚期,市民阶层对社会文化生活已经具有一种决定性影响。

精神和宗教思想:中世纪晚期文化总体上,不再向高度推进,而是趋向普及和大众化;哲学领域,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经济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关注,有关个别和细节的认知,成为人们关注的现实,唯名论(nomalism)脱颖而出,比如duns scottus,这反映了新的精神状态,抽象思维方式受到挑战,以及更为关注个别和具体,这为近代自然科学,实验性方法和数学论证的发展,创造条件;但中世纪晚期的一切生活领域仍与宗教有直接联系,人类存在的现实问题,总从宗教来应对,因此大众虔诚的概念最为流行:外在的礼拜仪式内化为祷告,市民阶层与受难的耶稣和圣母玛利亚的心灵联系,以及在教会的宽恕中死去的“垂死的艺术”(ars moriendi)。

哥特式艺术:与罗马式艺术的区别在于,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罗马式将墙作为整体来承受拱顶的重量(圆形拱顶),哥特式则采用了十字穹棱拱顶(尖形拱顶),因此消除了沉重感;哥特式的内部空间,有着平衡的一致性,狭长的玻璃窗早就了“光体构架”的效应,突出大殿的高度和墙体的轻巧,一种超越尘世的美感;死亡之舞主题的绘画,典型的中世纪晚期作品,在死亡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晚期哥特式风格,一种新的空间感,创建一种以人为本的建筑风格。

第四章: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国家与宗教: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