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之儿童文学的人物:小孩和老人、动物   8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2018年5月21日      小雨      忆安姑娘

“给孩子看的书,主人公当然,多数是小孩儿了。从古典少女小说中的孤女,到后来顽童小说中的淘气包,再到生活在现代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的少男少女……形形色色,多得数也数不过来。孩子们喜欢这些小主人公,是因为他们同等身高,孩子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成长的经验。

老人,作为孩子们童年时最亲近的人,也常常会出现在童书中。”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会过多或少地受到这么一类人的影响,他们身处逆境,却总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不错的结果,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很励志。在儿童文学中,也有这么一类人,像无人不知的灰姑娘,海蒂,安妮等等,首先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孤儿,这一下子就会引出读者的同情心,很自然地会希望主人公最终能获得幸福。事实上,这些十来岁的小女孩,虽然身处逆境,但她们个个自强不息,像天使一样善良、快乐,乐于助人,最后总能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这样的故事,经久不衰。

1.《波丽安娜》:“小姑娘,你跳着走进了我的生活”

不知道为什么,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一下子想起了《荆棘鸟》当中,拉尔夫对麦迪说的那句:“你为什么要闯进我的心,那是上帝都无法占据的位置。”有时,一句简单的陈述,反而最能直抒胸臆,将人物的内心,也是作者的观点,猝不及防地摆在了读者眼前,而作为一个旁观者,登时被拉进了故事里。

在这个故事里,作者将背景设定为一个人人心灵紧闭、冷漠、孤独的沉闷小镇。波丽小姐就生活在这个镇子上,她从不打扮自己,“像牡蛎一样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任何人来往,她的内心越来越痛苦。”直到有一天,失去父母的波丽安娜来到姨妈波丽小姐家生活以后,一切都改变了。这个热情的女孩影响改变了很多人,裂解开了大人们一个又一个心锁。她所做的,就是教人一个快乐的游戏。故事的真谛就是:“从各种事情中寻找快乐。如果你总能坚持寻找的话,在任何事情上你都会找出让人高兴的东西来。”

说一说这个快乐的游戏:小拐杖。

“是一个……游戏?”

“对呀, 是‘只要高兴’的游戏。”

……

“拐杖?”

“是的。你知道, 我想要一个洋娃娃, 爸爸也写信告诉他们了, 可是当捐助箱送来的时候,女士们却说没有人捐洋娃娃, 只有一些小拐杖。她们把它送过来, 她们想或许这些小拐杖有时候对某些孩子会有用。我们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玩游戏的。”……

“噢, 仁慈的上帝! 我实在看不见这里面有什么开心的是——你想要一个洋娃娃,却得到了一副拐杖。”

波丽安娜拍着手:“有啊……有啊!”她咯咯地笑着说,“但是一开始,我和你一样,也看不出这里面有什么可让人高兴的。”她认真地补充道,“后来,爸爸不得不告诉了我。”

“那么,你或许也会告诉我了?”楠希几乎停下了脚步。

“你真笨!哎呀,就是说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不需要那些拐杖。”波丽安娜高兴地欢呼雀跃着,“你看这很容易——当你知道该怎样去想的时候。”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这样一个小女孩,瘦弱、穿着红格子布衣裳,两条亚麻色的粗辫子拖在背后,草帽下面,露出一张热切的长满雀斑的笑脸。她就像一个小太阳,温暖照耀着周围的人。

2.《淘气包埃米尔》:“他整天淘不完的气,那小子”

我觉得这是一部充满回忆的书,更像是一个大人在回味他的童年时光。虽然书里是一个又一个可笑又可气的小故事。主人公埃米尔是一个五岁的爱调皮捣蛋的小男孩,整天惹是生非,喜欢恶作剧捉弄人,闹得四邻不安,十足的熊孩子。

这本书的作者是瑞典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她笔下的顽童小说,语言精炼、故事有趣,适合孩子自己读,也适合大人讲给孩子听。在这本书里,作者并没有直白地对读者说出一些她所认为的道理,而只是描写人物、语言、动作、故事情节这些基本元素,让读者自己体会,通过一个五岁的顽童,以及他与家人的生活片段,作者什么都不说,却又仿佛时时在提醒你: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一个单纯的、天性好动的小男孩儿,在还不知道忧愁为何物的年纪里,肆无忌惮地探索着周围世界里的一切新奇有趣的事物,因为他有爱他的家人,理解包容他的父母。在孩子的眼里,他是冲锋在前的战士,他为自己而战,他为快乐而战;而作为一个成人读者,看到的更多的是故事中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现实中自身经历的缩影。

埃米尔,一个顽童的形象。而顽童,我们谁不曾是顽童过?

3.《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我一定会给秋代摘到紫斑风铃花的”

童书里关于成长的话题说也说不完,成长类小说也是最受欢迎和喜爱的题材之一。除了幻想小说喜欢将故事设定为主人公离家——冒险——回家,这样的成长故事,写实小说同样喜欢用成长经历作为线索来创作故事。

日本作家古田足日的《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乍一读来名字有些绕嘴,但是看了故事,就知道,原来它说的是两个孩子,“一年级大个子”的是男孩正也,“二年级小个子”的是女孩秋代。正也虽然个子高高的,身体也很强壮,但是他胆子很小;秋代与正也相反,是个子小小的,人却非常坚强。

作者用孩童的视角或者说孩童的身份参与其中,将一个个像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孩子形象描绘出来,在故事里,秋代和正也相互帮助,相互成长着。其中有一段这样描写,摘录下来,只因为很喜欢作者这样的语言叙述风格。

“正也两手抱着一大把紫斑风铃花,睡着了。身边还散落着好多紫斑风铃花。

脸上、衣服上全是泥。

‘正也。”

正也被摇醒了,睁开眼睛,看到秋代的脸,笑了。

‘正也,害怕了吧?’

这个浑身是泥的孩子,太让秋代怜惜了,她都快要落泪了。她以为,正也会像在上学的坡道上一样,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紧紧地抓住她的手。

可正也没有哭,也没有抓住她的手,正也说:‘我摘了呀,秋代,我摘的紫斑风铃花,多得秋代都抱不过来哟。”

4.《苹果树上的外婆》: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幻想外婆

也许在孩童的世界里,缺失的东西总可以找到替代,这大概是天性里的乐观使然。在这本《苹果树上的外婆》里,作者并没有明确地说明,这位既会爬树,又能来无影去无踪的,神出鬼没如同幻影一般的外婆,到底是不是小男孩安迪的想象,只是安迪的妈妈是这么说的。我倒希望这不是作者的想法,或者不管是不是作者的,或任何人的,我希望这位幻想外婆是真实存在的,哪怕它是一种超自然的现象,也是蛮好的。

米拉·洛贝创作的这位外婆,是从小失去外婆和奶奶的小男孩儿奥迪,在见过外婆的照片以后,爬到苹果树上玩儿时,忽然神奇出现的。她看起来就像一个真人一样,带着奥迪去游乐场,去大草原,还坐船去了印度。但每次都是被现实中的人打断的。如果你读了这个故事,你就会不停地猜想:奥迪到底是不是在做梦?可是转念在想:那真的重要吗?

“动物,是童书中最常见的人物。不论是拟人化的动物,还是保留原始状态的动物,都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最像我们人类的,就是动物了。”

写作,其实很多时候应该纯粹一些。比如出于爱好,好玩儿,自娱自乐,至少这样可以写得无拘无束。我觉得写童书,能忘情地将那些充满脑袋里的不着边际的幻想,随手涂鸦般记录下来,是件很愉快的事。这大概就是灵感四溅,可遇而不可求的写作状态了。

1.《我爸爸的小飞龙》:嚼口香糖的老虎,吃棒棒糖的鳄鱼……

故事的主角是“我爸爸”,开场是这样说的:“那时,我爸爸还是个小男孩。一个阴冷的下雨天里,他在街上碰见了……”用这样的口吻讲故事,会让人感觉更加亲切。在这里,动物们可以同人类讲话,这是幻想小说的特点,“我爸爸”在一个雨天收留了一只老流浪猫,这只流浪猫告诉“我爸爸”,有一头小飞龙从天而降掉到了荒岛上,于是,“我爸爸”决定要做一个英雄,他出发了……好了,我也不知不觉借用了作者的口吻,错把他爸爸当成“我爸爸”了,难保小读者们不会产生这样的心理。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这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书,里面有许多动物,发生着千奇百怪的事情,它们有动物社会的法则和智慧,不过它们的智慧都处在幼儿园水平,所以可以想象其中的快乐了。

2.《杜立德医生的故事》:能和动物说话的怪医生

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风格是什么呢?大概就是文字传达给人的感觉,还有文字背后,读者对作者的猜测,通过文字慢慢汇聚出一个作者的具象,每个读者心中的作者都是各不相同的,因为大家所关注的点,往往需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而产生变化,而作者所能把握的,就是要将他想表述的关键点像设计迷宫一样,要在关键部位启承整合,水平高低,立见分晓。

英国作家休·洛夫廷的动物小说,想象力丰富、幽默、给人一种安静、平和的感觉。在他的故事里,动物们总是和睦相处,没有争斗,没有剑拔弩张,哪怕是把狮子和兔子放在一起,也没关系。这本《杜立德医生的故事》里的主人公,也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好人,他单纯、友爱、热爱生命。他于动物们的相处,让人看到了一种超越种族的关爱和包容。当然,这也是一部冒险小说,最后主人公从非洲回到家乡,并且通过双头羚羊巡演,赚了很多钱,再也不用为日子担心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