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子宏评明朝十六帝·朱高炽的明朝十六帝·朱高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达孝昭皇帝——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即公元1378年,崩于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即公元1425年。
洪武十一年(1378)七月二十三日,仁孝文皇后徐氏于明朝中都凤阳(临濠)生下了明仁宗朱高炽。关于明仁宗朱高炽的诞生也有个传说,据《明史·仁宗本纪》中记载,“母仁孝文皇后,梦冠冕执圭者上谒。寤而生帝”,这虽说未必是真,但足以表明仁宗为储君及称帝时的清明,因为古代帝王有传说的,一般都是某方面很突出的。
由于朱高炽少年饱读儒家经典,且因为人宽厚,深受是时为帝的太祖喜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仅十七岁的朱高炽就被册立为燕王世子,同时诚孝昭皇后张氏被进封为燕世子妃。
靖难之际,朱高炽为父守据点北平,是时,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攻袭。原本深受将士拥护的朱高炽此时与将士的同心更是一种体现,只万人的守军竟然挡住了来袭的五十万南军。当朱棣击败辽东军后,挥师救援,一见北平竟能守住,对这有病(朱高炽似乎有小儿麻痹症一类的病,当时抵御南军时,也要人搀扶着)的儿子刮目相看。
郡王高煦、高燧二人皆因聪慧及会拍马屁而得到成祖的宠爱,故二人对这世子之位虎视眈眈,而这高炽为人慈厚,没有与他们一般计较。在朝廷的离间(一封书信,朝廷要让高炽归附,这打仗之际,高炽做出了明智的选择,离间信原封不动的交给了成祖,使高煦、高燧及朝廷的阴谋浮水)中,《明史》里有这样的记载,“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而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成祖践阼,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这足以表明成祖已经对这反感的长子开始另眼相待。
永乐二年(1404)二月,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其实,在立太子这事上,成祖反而倒戈次子朱高煦,为主是因高煦像成祖自己,威猛刚常且善于打仗,后成祖因孙子瞻基而选择高炽为太子,当然这封建立长之规也帮了忙。
但是,朱高煦很是不服,迟迟不就藩,想伺机行动,使支持高炽的解缙惨死,又养了一大批死士,还好当时杨士奇等说服了成祖。成祖强令高煦就藩乐安。那老三朱高燧更是大胆,竟乘着成祖得病密谋要杀死成祖,伺机矫召称帝,后有人告密,事败。这时,朱高炽竟然为朱高燧向成祖求情,成祖也就没有多大的追究。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病逝于榆木川,为了避免朱高煦及朱高燧的叛变,杨荣等密不发丧,密告朱高炽等,总算没有让他们两个人在这节骨眼上造反。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日,皇太子朱高炽顺利称帝,是为仁宗,改明年(1425年)为洪熙元年。称帝后的朱高炽,先是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阯采办;再是设三公及三孤等官职。十月,进封张氏为皇后,立长子瞻基为太子。
最为显著的是,仁宗任用了像“三杨”等一批贤臣,还重视儒学,叫百姓发扬忠孝精神,并且从自身做起。当然,仁宗也有犯过错,但是历史证明,这功过于过的洪熙朝,是受人们纪念的。在科举上,仁宗也有一番作为,他规定的“南六十、北四十”制度,一直沿用至清。
本想成就一番像唐太宗一样的大事业,但是死神却有妒忌他,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在钦安殿,这位明朝第四位皇帝突发心脏病而崩,享年四十七岁。
以我个人的观点,明仁宗一直以唐太宗为楷模,我们称之为“明代‘唐太宗’”也不为过,至少历史可以接受这位贤君的。 1. 《马上天子》杨林著 团结出版社 1998年版
2. 《明代皇帝秘史》李治亭、林乾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3. 《明朝十讲》洪钊著 哈尔滨出版社 2006年版
4. 《明朝顶级文臣》毛佩琦、刘利平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7年版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