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孔乙己>>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7
这是一篇小说,全文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第二部分(4-6)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在嘲笑声中得到鲜明的表现;第三部分(7-8)写孔乙己和孩子,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第四部分(9-11)写孔乙己遭受残害即将死亡的惨状,表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令人窒息的地步;第五部分(12-13)写孔乙己的结局。用猜想结尾,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
本文的中心是: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写作手法:
1.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 以咸亨酒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孔乙己形象的作用。
3. 精巧含蓄的布局。
【重点语段研读】
语段一:描写孔乙己的形象和他受人嘲笑的情景,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展现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语段二:写孔乙己在秋冬季节的生活状况,进一步表现他的凄凉境遇和悲惨命运。
【测试题与答案】
测试题:
一、作家与作品填空
《孔乙己》作者鲁迅,选自小说集《呐喊》,本文深刻地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制度的战斗檄文。
二、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解释
1. 不屑置辩:b、认为不值得
2. 君子固穷:a、安守
三、“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掌柜说了多次,它表明(a)
a) 掌柜自私冷漠,他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收入。
四、对“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理解最准确的是(d)
因为终于没有见,所以肯定他是死了。“大约”和“的确”说法矛盾,所以孔乙己生死难料。
答案:
一、鲁迅 呐喊 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文化教育
二、1、b 2、a
三、a
四、d
【资料窗】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有《鲁迅全集》行世。
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详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