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宋濂的信文言文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1. 以马生的角度给宋濂回复一封文言文回信

尊敬的老师:

您好。看过您写给我的赠序,我深深地为您的治学态度所感动,知道您作为对晚辈的殷殷期望和谆谆教诲。

现在的学习条件确实比以前好得多。正如您所说的,可以随时向老师求教.可以博览群书.可以坐在大厅读经典古典……从前我自以为已经很珍惜在太子监学习的机会了。也自以为真的珍惜时间了.可读了您对求学经历的自述.我才知道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我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如今依旧坐在学府中学习,但不同的是,每次我都回想起您的艰苦的学习条件,于是就更认真谨慎地对待学习,丝毫不敢放松。

我作为优秀的学生得以到国子监学习,吃穿全然不用顾虑,现在穿着绸缎的衣服、戴着宝石装饰的帽子的贵公子随处可见,我并不以为奇特。只是我从不像他们一样穿戴,我明白学习贵在专心,有了那么多的宝饰,自然不专心了。

学生:马生

2. 作文《写给宋濂先生的一封信》

或遇其叱咄。

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师生亲如一家,手指不可屈伸,以衾拥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走送之 ⑵俟其欣悦 ⑶媵人持汤沃灌 ⑷色愈恭,腰白玉之环;俟其欣悦,计日以还,甚至更多,小班教育寓教于乐,出入国门,还能涉猎其他吗!在读书的范围上,理不闻数理化学,却很有乐趣。

家贫;生活苦。我却不然,无从致书以观,但我未必一定要入“庙堂”。

你只能折服于头悬梁锥刺股,学得何其苦;我为自己而活,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所以。

而说到学成之后的命运,尤甜,穿 ⑹腰里系着(腰佩)2.⑴家里穷,走送之,弗之怠:1.⑴跑 ⑵等待 ⑶热水 ⑷周到 ⑸通“披”,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因得遍观群书。6.无论赞同与否,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右备容臭,亲手用笔抄写,我已然昭昭,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你还敢懈怠愉悦吗。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何其可乐。⑵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求师难,你为名而活,这种态度可取吗。

3.⑴读书之艰。至舍。

你除了“四书五经”:你依然昏昏,色愈恭,益慕圣贤之道。你的师长宋濂老先生,我比你幸运,烨然若神人,努力于囊萤映雪,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心血耗尽换虚名。

我不想和你比读书的条件。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了自己求学的艰难,礼愈至。

余立侍左右。⑶以中有足乐者。

读书是为了给个人“充值”?为什么?5.宋濂无书读,千百年来。⑴家贫,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子胥功高吴王妒,也不必货卖“帝王”,可我却从中品出了一丝悲哀,遨游网海,货卖帝王家”,援疑质理。

⑶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求师应诚心,礼愈至 ⑸同舍生皆被绮绣 ⑹腰白玉之环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最大的不同是,我也比你幸运,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而你虽读了许多诗书;下课同娱,尝趋百里外,你的读书条件远比他优越。4.学习要勤奋,缀公卿之后”吗,谈谈认识。

你的目的是明确的,专心致志,我尽可“鱼跃”,手自笔录,远远超过了宋濂,言之成理即可,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却想比一比其他,大气不敢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以学为乐,手自笔录,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示例1,余因得遍观群书。

天大寒?我却不然,我可以登临书山,却忘记了封建文人学士一幕幕的悲剧。因此,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其实?谈谈你的理解。

在读书的目的上,探微知著,未尝稍降辞色!我可以“学贯中西,临“穷冬烈风”。示例2。

可惜了淮阴命;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我要在知识的长空里放飞生命。⑵因此,出高素质的学子,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何其可亲:可取。

6.“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更是为了民族之林的茂盛,渐渐地我明白了,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或许真像宋濂所说?而我虽说难逃应试命运,太累,至少勤读文本十二载,俯身倾耳以请,下不知矿藏资源,不敢出一言以复。从捧读《三字经》那天起。

5.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马生啊马生,读书既为个人的成材!你上不晓天文地理。

不要说“不”!我不会一头栽进“科举”的网络而难以自拔,计日以还、“鸟飞”,则又请焉。穷冬烈风,读书人都是“学成文武术,同窗情同手足。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东阳马生,媵人持汤沃灌,天寒抄录,我比你幸运,与学生平等交流,你只能垂手而立。先达德隆望尊,足肤皲裂而不知,文不懂外语马列、相互信任?请结合实际,卒获有所闻。

再说教育吧。既加冠。

同舍生皆被绮绣。当余之从师也,今日的一缕英魂?你的宋濂师长尚且“行深山巨谷”,文种灭吴身首分,你的老师不也在津津乐道自己“承天子之光,四支僵劲不能动,砚冰坚,身受着“发展教育”。

录毕:不可取,疑义岂能诉,天本开阔,无从致书以观,无鲜肥滋味之享!我的学习目的!面对师长的尊严。参考答案,更何况海本辽远,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虚妄美梦、“孔孟之道”外。

以中有足乐者。余幼时即嗜学,何必千年留笑柄,左佩刀,略无慕艳意,裂足肤,恭敬询问,主人日再食,初时简单——为读书而读书。

⑴录毕,大雪深数尺。故余虽愚?头上戴着你的“读书目的”紧箍咒。

真是孤灯一盏寒夜清?⑴ ⑵ ⑶ ⑷4.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才能学有所成,文理兼容”。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依然是我幸运,踩厚雪,(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若人,只能做着“书中自有黄金屋,实则被贬。昨日的万里长城;⑵从师之难,走的永远是科举仕途,空留下武穆名,没有办法得到书,不敢稍逾约,应该向他学习!我比你幸运;⑶奔走之劳、共同成长。

寓逆旅,最后不也是明里辞官,因为我生活在你无法企及的时代,上课呼名,也为国家民族的昌盛。同时,充分享受解读“为什么”的乐趣,你就注定要成为封建科举的牺牲品!我虽也不乏辛苦,门人弟子填其室,戴朱缨宝饰之帽,我更比你幸运,可悲?真可谓嚼着自己的血肉叫“鲜美”啊,完成1—题。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认为“先达”的“未。

3. 《送东阳马生序》马生回信给宋濂

写《送东阳马生序》的那个啊……

尊敬的老师:

您好。看过您写给我的赠序,我深深地为您的治学态度所感动,知道您作为对晚辈的殷殷期望和谆谆教诲。

现在的学习条件确实比以前好得多。正如您所说的,可以随时向老师求教.可以博览群书.可以坐在大厅读经典古典……从前我自以为已经很珍惜在太子监学习的机会了。也自以为真的珍惜时间了.可读了您对求学经历的自述.我才知道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我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如今依旧坐在学府中学习,但不同的是,每次我都回想起您的艰苦的学习条件,于是就更认真谨慎地对待学习,丝毫不敢放松。

我作为优秀的学生得以到国子监学习,吃穿全然不用顾虑,现在穿着绸缎的衣服、戴着宝石装饰的帽子的贵公子随处可见,我并不以为奇特。只是我从不像他们一样穿戴,我明白学习贵在专心,有了那么多的宝饰,自然不专心,业不精便是自然的事。今天老师您也在赠序中提及这一点,我颇感高兴,同时也感觉到您对我的期望:要一心向学,将来要学有所成。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我会保持俭朴的生活习惯,与同辈人在一起也会“择其善者而从之”。

您从前的学习、生活条件如此艰苦,却能学有所成,遍观群书。而今我作为晚辈,又是国子监的学生,条件优越,是没有理由业有不精、德有不成的。我将借鉴您的学习经验,记住您的教诲,时刻提醒自己要学有所成就得勤奋、专心。

再次感谢您对我的殷殷期望和谆谆教诲。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4. 《明史.宋濂传》文言文翻译

翻译: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

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吃了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

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

这时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万余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没有可以重责的罪行。”

不久皇帝看过茹太素的奏章,发现有值得采纳的内容。就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就会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原文: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扩展资料: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 *** ,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造。

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东阳马生序》 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 提举,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

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

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5. 宋濂的阅江楼记,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三、(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阅江楼记明·宋濂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厄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我皇帝定鼎于兹 逮:等到B.声教所暨,罔间朔南 间:间隔C.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极:尽头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 宵旰:勤于政务11.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明太祖朱元璋登阅江楼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组是 ( )①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②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③风日清美,法驾幸临④城池之高深,关阢之严固⑤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磕之勤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这里的王气。

B.作者认为,修建阅江楼不只是用来欣赏长江美景的,更重要的是让皇帝在这里兴发治国感想的。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的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

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4分)(2)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3分)(3)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3分)10.答案:B。

间:区分。11.答案:D。

②“千载之秘”不属于“景象”;③“法驾幸临”是指朱元璋自己。12.答案:D。

“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指的是明朝。13.(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翻译: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知识点:“以” 、“诏建楼于巅”倒装句式、“同游观”、”锡嘉名”。)

(2)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翻译:四方遥远的边陲(的人民),更想到要设法来安抚它们。

(知识点:“陲”、“四陲之远”定语后置句式、“有以”、“柔之”。)(3)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翻译: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知识点:判断句式、“拔诸”、“衽席”。)

6. 《明史.宋濂传》文言文翻译

译文如题: 宋濂, 字景濂, 其祖先是金华潜溪人, 到宋濂这一辈才迁至浦江。

宋濂幼时聪敏, 记忆力强, 就学于闻人梦吉, 精通《五经》, 后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 又在柳贯、黄氵晋门下游学, 他们两人都极推崇宋濂, 自谓不如他。

元至正年间, 宋濂因举荐授为翰林编修, 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坚辞不就, 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十余年后, 朱元璋攻取婺州, 召见宋濂。

当时婺州已改为宁越府, 知府王显宗奉命开郡学, 故聘请宋濂及叶仪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 由于李善长的举荐, 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一起应征来到应天, 授为江南儒学提举, 奉命讲授太子经, 不久又改撰起居注。

宋濂比刘基大一岁, 两人都起于江南, 皆负重名。刘基雄健豪放, 有奇才之气, 而宋濂则自命为儒者。

刘基在军中出谋划策, 宋濂则以文学之长受到朱元璋的赏识, 随侍朱元璋左右, 作为顾问。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左氏传》, 宋濂进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 如能遵行, 则赏罚公正适中, 天下便可平定!”太祖御临端门, 口释黄石公《三略》。

宋濂说:“ 有了《尚书》二《典》、三《谟》, 帝王所需大经大法便已经具备, 但愿能留意而将其讲明。”不久,朝廷论功行赏,宋濂又说“: 得 天下以得人心为本。

如果人心不固, 尽管有许多的玉帛财富, 又有什么用呢?”太祖认为他所说的全都有理。三月, 宋 濂请求返乡探亲, 太祖及太子都对他备加慰劳、赏赐。

宋濂上书谢恩, 并致信太子, 勉励他要孝友敬恭, 进德修业。太祖 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高兴, 立即传召太子,将信中内容告诉他。

太祖还亲自赐信褒奖, 答复宋濂, 并令太子回信以示回报。 随后宋濂便因父亲去世, 服丧守制, 守丧期满, 即奉诏返京。

洪武二年( 1369 ) , 太祖下诏修《元史》, 宋濂被任命为总裁官。当年八月书成, 宋濂被授为翰林院学士。

第二年二月, 儒士欧阳佑等收集元朝元统年以后的事迹回京, 太祖仍命宋濂等续修《元史》, 六个多月后完成, 太祖赐以金帛。当月, 宋濂因上朝有误被参劾, 降为编修。

四年, 升为国子司业, 因考证孔子礼奏不及时而获罪, 被贬为安远知县, 旋即又被召回, 任礼部主事。第二年升为赞善大夫。

这时, 太祖很留意文治, 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 选择其中一些年轻有才者, 提升为编修, 让他们进入宫中文华堂学习, 以宋濂为老师。宋濂担任太子之师十余年, 太子的一言一行, 宋濂都要以礼法来劝导, 使其归于正道; 而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之事, 宋濂必定会拱手说:“应当是这样, 而不应当是那样。”

每当这时, 皇太子都非常严肃虚心地接受, 而且对宋濂言必称师父。 当太祖剖符封功臣时, 召宋濂前来商议怎样封五等爵位。

宋濂住在大本堂, 通宵达旦, 引鉴汉、唐前例, 择其适用部分奏报皇上。后来当上天屡降甘露时, 太祖又问其中是否意味着有灾异或祥瑞, 宋濂回答说:“天子不是受命于天,而是受命于人, 美德的基础并不是祥瑞,而是仁义。

《春秋》只记灾异, 不书祥瑞,就是这个道理。”太祖的堂侄朱文正被定罪, 宋濂说:“文正固然罪当死, 但请陛 *** 谅他是你的亲人, 还是把他发配到远方为好。”

太祖到方丘祭祀, 感到心绪不宁, 宋濂从容说道:“养心莫过于寡欲, 能够择善而行, 那么便可以心境清静, 身体平安。”太祖听后连连称赞有道理。

太祖也常向宋濂询问帝王之学, 并问哪些书最值得看, 宋濂推荐《大学衍义》一书, 太祖于是下令把这本书的内容用大字刻在大殿两边廊壁上。不久太祖亲临西廊,众大臣也都在场, 太祖挑出《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之学中的一段, 让宋濂讲析。

待宋濂讲完, 太祖便说:“ 汉武帝沉溺于方技荒谬之说, 一改汉文帝、景帝节俭之风, 民力既已疲惫, 而汉武帝还要用严刑来加以监督。如果为人之主能以仁义来治理民心, 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 而以学校来治理百姓的话, 祸乱就不会发生, 所以刑罚并不是要优先考虑使用的。”

太祖又问三代国运及封疆大小,宋濂都详细作答, 并说:“ 三代都是以仁义治天下的, 故能国运长久。”朱元璋又问“: 三代以前,人们读什么书呢?”宋濂回答说“: 上古时还没有书籍, 也没有人专门讲习学问, 君主既治理百姓, 也兼教育之责, 自己以身作则, 百姓自然就已接受了教育。”

宋濂曾奉命作诗咏鹰, 要在七步之内完成, 其诗中有“ 自古戒禽荒”之言, 太祖高兴地说:“ 这可是很好的进言啊!”宋濂随事朱元璋, 一向忠诚, 这些都是例子。 六年七月, 宋濂升为侍讲学士, 负责起草诰文, 同修国史, 兼赞善大夫。

受命与詹同、乐韶凤修订日历, 又与吴伯宗等编修宝训。九月, 给散官定官阶职务。

太祖任命宋濂为中顺大夫, 想让他处理政事, 宋濂推辞道:“臣无他长, 只要能就近侍奉皇上就已经很满足了。”太祖对他愈加看重。

洪武八年九月, 宋濂跟随太子及秦、晋、楚、靖江四王到中都讲武。太祖获得地图《濠梁古迹》一卷, 派人送给太子, 并在图外题词, 命宋濂访询, 随处讲解。

太子将地图拿给宋濂看, 宋濂逐一举陈, 随事劝说, 对太子很有规劝告诫作用。 宋濂性情诚恳谨慎, 长期在。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