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字元·身体与五官》彡、髟、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8-17
商代时,有一种击鼓祭祀祖先的祭法,称为「肜【róng】」祭。在甲骨文中,「肜」字写作「彡」。肜字是一个会意字,从肉从一,象征着鼓声。
「彡」最初是象声字,其本义是象征彭彭的鼓声。「彭」字就是从壴(鼓)彡声。商人的祭祀习俗复杂,在一「祀」的祭祀周期中,是以翼日、劦日、肜日三个周期加起来构成的。在「肜日」这个周期中,从甲日祭祀商的始祖上甲微开始,按照十天干的顺序和先祖的顺序,一直祭祀到父王,大约需要几旬的时间。
「彡【shān】」字后来假借为表示毛发,象形字,像绘画中毛发的纹饰。这个字后来不单独使用,只用作表示鼓声或毛发的偏旁。《说文解字·彡部》中解释「彡」为“毛饰画文(纹)也,象形”。从「彡」的会意字有髟(长发)、须(面毛)、彤(以丹砂绘的纹饰)、彰(明显的纹章)、参(三)、彬(分成各半)、彪(虎纹)、珍(稠发)等。
以「彡」作意符的形声字有:形(象形)、修(修饰)、彩(纹章)、影(光影)、彦(才德出众的人)、雕(雕琢)等。以「彡」作兼声符的形声字有:彭(鼓声)、衫(衣衫)、杉(杉树)。
髟【biāo】是会意字,由表示长发的「长」和表示毛发的「彡」两部分构成,会意为下垂的长发飘飘之意。《说文解字·髟部》中解释髟为“长发猋猋(髟髟)也。从长从彡”。段玉裁注解释为猋与髟同韵,猋猋即髟髟,表示长发飘飘的形态。
「髟」字指下垂的长发。《文选·潘岳·秋兴赋》中描述了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李善注解释为白黑发杂而髟。《释名·释形体》中描述了口上曰髭......颐下曰须......在颊耳旁曰髯......其上连发曰鬓。
从「髟」的会意字有须(下巴上的胡须)、髦(秀美的头发)等。以「髟」作意符的形声字有:发(头发)、松(蓬乱的头发)、鬈(卷曲的头发)、髻(盘在头顶或脑後的发结)、鬟(妇女头上的环形发结)、鬓(近两颊的头发)、髯(成年男子两颊的长须)、髭(成年男子嘴唇上面的短须)、胡(成年男子下颌的须毛)、髡(古时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鬃(畜类颈上的长毛)、鬣(哺乳动物颈上的细密长毛)。
「而【ér】」是象形字,金文字形像人两颊的须发下垂的样子,本义就是指颊毛。《说文解字·而部》中解释为“颊毛也。象毛之形”。《周礼·考工记》中描述了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则于视必拨尔而怒。古代悬挂钟磬的笋虡,上面常常雕刻着一些善於捕杀抓咬的猛兽。木匠在用梓木进行雕刻时,一定要深藏它的爪,突出它的眼睛,挺立起它的鳞片和颊毛。这样刚健和振奋的形象,看上去就显得适合负重。如果不是这样,就显得颓废萎靡,好像负不起重任、也发不出宏大的声音。
从「而」的会意字有专(端的古字,本义为植物生长)、耐(古时一种只剃去颊旁的鬓须而不剃发的轻微刑罚)、耍(用颊毛戏弄女子)等。以「专」作声符的形声字有:端(物体的两头,事物的起始)、喘(急促地喘息)、湍(急流)、遄(急速)、揣(揣摩)、颛(颛顼)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