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的杰出贡献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0-02-25
  农业
  商鞅,商鞅变法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贾思勰,他编写了《齐民要术》是当时最完善的农书;李冰父子,兴造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邓小平,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民劳动积极性。
  造船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三大装置,即船舵的使用、水密隔舱结构和龙骨装置,对世界造船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物理
  本文依据生产技术和社会形态以及科学
  著作诞生年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跟物理学有
  关的记载,介绍中国古代物理学发展概况.
  1元古到西周(公元前770年以前)
  人类从会用火到石器时代.又从石器时代
  过渡到青铜时代,西周时代手工业特别发达,
  出现了“百工匠”;如造车轮的“轮匠”,造车
  轴的“轴匠”,造箭的“矢匠”等.在这些手
  工技术中有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但人们没有认
  识.
  2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期(公元前770
  年—前221年)
  此时期对物理学知识有了系统研究和论
  述,主要著作有:《墨经》和《考工记》等.对
  力、热、光等都有论述.
  2. 1力学方面
  《墨经》最早对力下了定义:“力荆之所以
  奋也”.意思是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
  因.《墨经》第114. 116条对时间和空间最早
  作出了正确定义:“宇或徒,说在长宇久”;
  “行修以久,说在先后”.意思是说物体位置改
  变是空间随着时间自近而远的持续增长.“墨
  经”还最早论述了“杠杆原理”和“浮体平衡
  原理”
  2. 2热学方面
  《考工记》中:“凡铸金之状,金(铜)与
  锡;黑蚀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气竭,青白
  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
  是我国最早对温度的认识,这段大意是在熔炼
  金属过程中,根据物体颜色判断物体冷热程度.
  2. 3磁学方面
  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世纪)《管子
  ·地数篇》有:“山上有慈石,其下有铜金".
  约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精通》中有: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这是世界上最早对磁
  现象的认识.
  2. 4光学方面
  《墨经》著作中有八条对几何光学的专门
  论述,这八条主要论述了:光的直进性和小孔
  成像,平面镜反射及成像,球面镜成像.
  3从秦、汉到隋唐五代(公元前 221年—
  公元960年)
  这个时期制造了许多大型复杂机械:西汉
  初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张衡(78年—139
  年)的浑天仪和地动仪:毕岚的“翻车”(即
  龙骨水车)和名为“渴乌”的虹吸管;(公元
  2世纪)唐僧一行梁令珑的水运浑仪.(公元
  725年)此时期主要科学代表著有:东汉王充
  (27年—约79年)所著的《论衡》,东汉
  C25年—220)年的《淮南万毕术》
  3. 1力学方面
  《论衡.状留篇》中的:“是故车行于陆,
  船行于沟,其满而重者行迟,空而轻者行疾".
  “任重,其进取疾速,难矣”.意即在一定外力
  条件下,较重的物体运动较慢,其开始运动和
  加快运动也难.《论衡》中:“古之多力者、身
  能负荷千钧.手能决角伸钧,使之自举,不能
  离地”.最早提出系统的内力不能使物体运动
  的结论.
  3. 2感学方面.《淮南万毕术》道:“磁石柜
  茶”.说明了人们已经认识了磁石(磁极)之
  间存在着相互推斥力作用.《论衡·是应篇》
  道:“司南之构,投之于地,其抵指南”.人们
  制造了指南针(句状司南).
  3. 3热学方面
  《论衡》中:“云雾、雨之徽也,夏则为露,
  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
  皆由地发,不从天降也”的论述,是世界上最
  早分析一年四季物态变化形成的原因.《论稀
  .寒温篇》中的论述:“夫近水则寒,近火则温,
  远则渐微.何则?气之所加,远近有差也”.是
  世界上最早对热传导的论述.
  3. 4声学方面
  《论衡·变虚篇》中:“令人操行变气远近,
  宜与鱼等;气应而变,宜与水均”,意思是人
  的行动(包括说话)使其周围的“气”发生振
  动,并能向外传播,如同鱼使水振动的水波一
  样向外传播.
  3. 4光学方面
  《论衡·率性篇》中:“取火于天,五月丙
  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五石可能指石英石).
  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
  《淮南万毕术》载道:削冰为圆,举以向日,以
  艾承其影,则火生”.以上说明用透镜聚光取
  火,即叫“阳隧”.《淮南万毕术》中的“取大
  镜高悬,盛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记述了
  我国最早创制的开管式潜望镜.
  3. 5电学方面
  《论衡》中的“顿牟掇芥慈石级缄”.(顿
  牟:墟泊;芥:=种很轻草木;械:针;缀:
  吸引);说明人们已经对电、磁有了相当深刻
  的认识.
  4宋,元时期(960年—1369年)
  这个时期创制了大型机械和大型生产工
  具.撰写出五本科学著作:北宋沈括(1031年
  —1095年)著的《梦溪笔谈》;北宋曾公亮
  (999年—1078年)著的《武经总要》;北宋
  李诫(1035— 1110年)著的《营造法式);北
  宋苏颂(1020年·- 1101年)、韩公廉(生卒
  年代不详)著的《新仪象法要》;元代赵友钦
  (1279年—1368年)著的《革象新书》,我
  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和活字
  印刷术也是这个时期产生的.
  4. 1力学方面
  《营造法式》一书,全书36卷,其中图样
  6卷,系统地总结了历代建筑经验,有丰富的
  材料力学和建筑力学知识.《新仪象法要》一
  书中,记载了苏颂和韩公廉在1092年创制一
  架大型水运仪象台,即天文钟,这台机器应用
  了很多力学知识.
  4. 2磁学方面
  《梦溪笔谈》第58条:“以磁石磨针锋,则
  锐处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不同”,这段
  话说明当时已发现了磁铁有两极;《梦溪笔
  谈》第437记载的:“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
  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记述的磁
  偏角,比西方发现地磁偏角早了四百多年.
  《梦溪笔谈》中还介绍了指南针四种安装法:水
  浮法;指甲法;碗唇法;悬丝法.
  4. 3光学方面
  《梦溪笔谈》记述的:“阳艘向日照之.则
  光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
  寂,着物则火发”.“阳健面洼,以一指迫而照
  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这是说
  手指在镜面与焦点之间处成正立像.在焦点处
  无像,在焦点以外成倒立像.说明当时对凸透
  镜聚光及球面镜成像已进行相当成功的研究.
  宋末元初赵友钦用上千只炽光作为光源进行
  小孔成像的大型光学实验,证明了光源大小、
  强度与小孔的大小、距离以及像的大小、亮度
  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当时物理学研究已经
  进人实验科学时代.
  4. 4声学方面
  《梦溪笔谈》中:“欲知其应者,先调其弦,
  先调其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
  则纸人跃,它弦即不动”.这是沈括以纸游码
  实验证明了声的共振现象,比英国的诺布尔所
  做的“纸游码”实验早500年.
  5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
  由于时代中叶以后,维护封建伦理的官方
  教育后来发展为“八股”的科举取士制,严重
  阻碍科学技术发展,是我国科学发展的落后时
  期.但是个别的有关物理学方面也有独创发
  现:明代朱载育(1536年—约1614年)发
  明的十二平均律,用以公比攀 Z的等比级数
  平均分配音律,成为近代平均音阶的鼻祖;明
  末宋应星(1587 - ?)的《天工开物》在
  《论气·气声》是集发声、传播、接收为一体
  的一部系统的声学大著.
  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概况,是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最好题材.
  医学
  神农氏:最老的了,为《神农百草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啊!~

  扁鹊: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囗(今河北任丘)人。学医于长桑君。医疗经验丰富,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为“带下医”(妇科),至周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汉书·艺文志》载有《扁鹊内经》、《外经》。

  华佗(?-208) :东汉末医学家。又名歫。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于外科尢为擅长,施针用药,简单有效。曾以“麻沸散”为“肠胃积聚”等病患者做麻醉,成功施行腹部手术。反映早在公元二世纪时,古人对于麻醉方法和外科手术的运用已相当成熟。现存《中藏经》,系后人托名之作。

  张仲景 :汉末著名医学家。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学医于同郡张伯祖 。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经钻研《内经》、《难经》及《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并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卒(杂)病论》。总结了汉以前民间医疗经验,对中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王叔和 :魏晋间医学家。名熙,高平人。曾任太医令。精研医学,重视诊脉,收 辑前代诊脉文献,结合自己的体会,编成《脉经》十卷,是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
  皇甫谧(215--282): 魏晋间医学家。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 那(今甘肃平凉西郊)人。根据《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著成《甲乙经》。

  巢元方 :隋代医学家。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610)主持 编撰《诸病源候论》。其书列述各类病症,为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孙思邈(581--682): 唐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少时因病学医,对医学有较深研究,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兼通佛典。曾总结唐以前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方药、针灸等内容,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书首列妇女、幼儿疾病,并倡立脏病、腑病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王冰:唐代医学家。自号启玄子。平素钻 研医学,曾郃时十二年,注释九卷本《黄帝内经素问》。所著又有《玄珠密语》、《元和纪用经》等,一说为后人

  王惟一: 北宋医学家。天圣四年(1026)参与官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总结古人针灸医疗实践基础上,考定明堂图经络孔穴。并铸成立体铜人孔穴模型。后又参预校正《黄帝八十一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流传至日本、朝鲜等国,对东亚地区针灸医学有重要影响。

  唐慎微: 北宋医药学家。字审元,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曾著《补注神农本草》、《图经本草》两书,并搜辑经史诸子文献内所载方药。重视民间医药经验,曾赴各地采访单方、草药,编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总结了宋以前药物学成就。

  许叔微: 南宋医学家。字知可,绍兴二年(1132年)进 士,所著《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等,对汉张仲景《伤寒论》的内容有所发挥。另著有《普济本事方》,记录医案及经验诸方。

  王好古: 元代医学家。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曾学医于张洁 古、李东垣,并任赵州医学教授。所著有《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阴症略例》等,对脾胃学说多所阐发。

  朱丹溪(1281--1358): 元代医学家。名震亨,字彦修,家居丹溪,早年即好医学,所著《格致馀论》,认为多种疾病的病机,均由“阳有馀、阴不足”所致,其治法主张“滋阴降火”。对于当时《和剂局方》中用药偏于温燥现象,著《局方发挥》加以批评。另著《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等。

  薛己(1488--1558): 明代医学家。字新甫,号立斋。江苏吴县人。家世业医, 曾任太医院院使。其医论重视脾肾,治法善用补益。自著及注释医书十六种,多附治验病例。�人汇集其著作为《薛氏医案》七十八卷,其《口齿类要》等,为现存较早的口腔、喉科专著。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 春)人。家世业医,注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曾长期上山采药,并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民、药农、铃医请教,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八百馀种,对各种药物亲自鉴别考证,纠正了古代《本草》书中药名、品种、产地等错误,并收集整理宋、元以来民间发现的多种药物,经二十七年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其书收录诸家《本草》所载药物共一千五百十八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我国古代人民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著又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流传于世。另有《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等。

  张景岳(1562--1639):明代医学家。名介宾,字会(惠)卿,会稽(今浙江绍 兴)人。曾学医于金英(梦石)。精研《内经》,历时三十年为之整理注释,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等、《景岳全书》、《质疑录》等,于医学理论颇多阐发。

  张石顽(1617--1701?): 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长洲( 今江苏吴县)人。所著有《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等。又著《医通》,

  薛雪(1681--1770): 清代医学家。字生白,号一瓢,江苏苏州人。少习文史, 兼擅诗画,医术与同郡叶天士齐名。曾选辑《内经》原文,按阴阳、藏象、论治、疾病等分为十四类,约取诸家注释,并加入个人体会,编为《医经原旨》。又著《湿热篇》,为论湿热病之专著。

  王清任(1768--1831): 清代医学家。字勋臣,河北玉田人。以为“业医诊病, 当先明脏腑”。为明解剖,曾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与非难,亲至坟冢间观察小儿残尸,并至刑场检视尸体脏器结构。所著《医林改错》,纠正古代医书记载脏器结构及功能之错误(也有误改之处)。其医论和诊治重视气血、擅长活血化瘀。
  数学
  《九章算术》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经过许多人整理而成,大约成书于东汉时期。全书共收集了246个数学问题并且提供其解法,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各种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关于勾股测量的计算等。在代数方面,《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现在中学讲授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九章算术》介绍的方法大体相同。
  中国古代数学在三国及两晋时期侧重于理论研究,其中以赵爽与刘徽为主要代表人物。 赵爽在《勾股圆方图注》中,用几何方法证明了勾股定理,其实这已经体现“割补原理”的方法。用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也是赵爽对中国古代数学的一大贡献。三国时期魏人刘徽则注释了《九章算术》,其著作《九章算术注》不仅对《九章算术》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而且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体系与数学原理,并且多有创造。其发明的“割圆术”(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无限逼近圆面积),为圆周率的计算奠定了基础,同时刘徽还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3927/1250(3.1416)”。他设计的“牟合方盖”的几何模型为后人寻求球体积公式打下重要基础。在研究多面体体积过程中,刘徽运用极限方法证明了“阳马术”。
  南北朝祖冲之、祖暅父子取得如下成就:①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得到3.1415926<π<3.1415927,并求得π的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其中密率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的最佳值;欧洲直到16世纪德国人鄂图(Otto)和荷兰人安托尼兹(Anthonisz)才得出同样结果。②祖暅在刘徽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出球体体积公式,并提出二立体等高处截面积相等则二体体积相等(“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定理;欧洲17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Cavalieri)才提出同一定理。
  公元600年,隋代刘焯在制订《皇极历》时,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历》中将其发展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
  贾宪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提出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同样的方法至1819年才由英国人霍纳发现;贾宪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与17世纪欧洲出现的“巴斯加三角”是类似的。
  秦九韶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1247年,他在《数书九章》中将“增乘开方法”加以推广,论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并且例举20多个取材于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16世纪意大利人菲尔洛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另外,秦九韶还对一次同余式理论进行过研究。
  李冶于1248年发表《测圆海镜》,该书是首部系统论述“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在数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难得的是,在此书的序言中,李冶公开批判轻视科学实践活动,将数学贬为“贱技”、“玩物”等长期存在的士风谬论。
  公元1261年,南宋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变本末》中还叙述了“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差的内插公式。郭守敬还运用几何方法求出相当于现在球面三角的两个公式。
  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杰著《四元玉鉴》,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到公元1775年法国人别朱(Bezout)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朱世杰还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内插公式,欧洲到公元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Gregory)和公元1676一1678年间牛顿(Newton)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

  还有很多想不起来了 四大发明啥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