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朝财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8-21
历史上的宋朝,经济就极为发达,甚至到了“贩夫走卒皆蹑丝履”的地步。除了有发达的经济,同样有完备的社会救济系统,所以宋朝是唯一没有全国性大起义的朝代。
宋朝大搞社会工程,通过雇佣农民,将钱流入百姓手中。而百姓通过消费,增加了宋朝的赋税收入,将钱流回了政府手中。而且,宋朝的粮食更多的是从市场购入,由于粮食有了销路,农业就极为发达。自宋之后的将近1000年,农业技术都没有什么本质的提高。可见宋朝当时的农民生产积极性。

但是,无论如何,宋朝都不是一个工业国。而对于一个农业国来讲,财政收入本来就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实际上,囤积货币本身并无任何意义。货币是要变成生产资料,才会有巨大的好处。
对于国家来讲,囤积货币更是没用的东西。只有货币购买了物资,或者购买了劳动力,国家发行的货币才算是起了作用。

所以财政是否赤字,本身对于一个农业国并无任何意义。宋朝没有中央银行,也没有银行系统。只有负责任的皇帝和朝廷,才会注意是否赤字。幸好,新宋里的皇帝和朝廷都算是负责任的。

新宋里,我们要考虑一下到底这些钱都花到了那里,起了什么作用。

十月担心交钞问题,估计主要是担心通货膨胀问题。但是我觉得至少在一定数量内,是没有任何必要担心的。关于这个“一定数量”到底是多少,我进行一点分析。

通货膨胀,是流通市场上的货币量大大增加,而流通物资则没有相应的增加,所以物价上扬。
十月担心通货膨胀导致经济问题,但是我认为至少从熙宁十三年开始的四年内,朝廷增发三千万贯以上交钞的时候,才会导致这个问题。而增发三千万贯交钞对于书中的朝廷有极大的难度,所以理论上,我认为不会因为增发货币导致问题。

原因如下。
一、劣币驱逐良币
国家铸铜钱花费极大,而印刷交钞就容易的多,在保证固定货币发行量的情况下,发行交钞对于国家的好处极大,所以可以相信,宋朝朝廷会不断减少铜钱的发行量,而增加交钞的发行比例。
宋朝的铜钱外流速度很快,因为宋朝的铜钱质量好。相比较起来,交钞绝对是劣币,铜钱有其本身的价值,而交钞只是个货币符号而已,本身价值极低。所以。在铜钱不断外流的同时,交钞铁定不会外流。这本身就在减少流通市场上的货币量。增发的交钞中的一部分,就被铜钱的较少而消化掉了,流通市场上的货币量并没有像户部计算的那样增加那么多。
按照大概的估算,宋朝周边的辽国,高丽,日本,这三国都在使用宋朝的铜钱,他们的经济规模每年至少从宋朝得到三十到五十万贯铜钱。从熙宁十三年开始,到熙宁十七年,就有一百万贯以上的铜钱流出宋朝流通市场,这本身就已经缓解了流通市场上的货币量。(抵消交钞一百万到两百万之间)

二、货币信誉
货币的信誉度,特别是交钞信誉度是国家的信誉度来支撑的。宋朝经济势头良好,国家对外战争屡屡获胜,特别是灭西夏之后,国家的信誉度将空前高涨,所以囤积物资避免风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国民不会怀疑交钞。
而交钞本身可以纳税,可以流通,和现在的纸币并无任何不同。不用担心民众非得用交钞兑换铜钱或者金银的风潮。按照现在的国家态度,他们也是把交钞当成标准货币使用的,而不是当作辅币,国家如果不遇到极为特殊的情况,不会改变这个思路,所以交钞的法定地位也是稳固的。

三、货币发行的目的
现在的交钞问题核心在于,国家没有钱,铸铜钱速度慢,耗费大,所以发行交钞就是为了尽快地解决军费。这个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不过历史上的小株钱,铁钱的发行,不也是国家要为敛财而作的,这是国家应对中央缺钱而采取的措施,比较起来,交钞因为花费小,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节约了国家的成本,而且控制了下面的人私铸货币,这样看,户部说是多发行了多少交钞,真的就是多发行了多少交钞,成本大大降低。
因为交钞并不是进入了某些利益集团的手中,而是引入了流通市场,变相的掠夺了民众的物资,民众们最终有了交钞。而付出了市场价的物资。这个发行目的固然不纯,但是至少也算是很正当的理由和途径。(抵消交钞一百万贯)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