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吴大都督完成任务就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网上曾经评过三国时最可怕的岗位,据说排在第二名的是“刘备的妻子”,因为几乎每次一有风吹草动,肯定会被刘备抛弃。如果说“伞兵就是用来被包围的”,刘备的妻子基本就是用来被抛弃的了!

排在第一位的,则是类似于大汉丞相一样的重臣之位,那就是东吴的都督!从周瑜开始,到鲁肃、吕蒙再到陆逊,几乎没有一个好死的,也几乎没有一个能享受奋斗成果的。

先看周瑜,周瑜组织全江东之力,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靠着天时、地利、人和,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使自己从大将上升到名将。本应是享受喝彩和荣华富贵的时候,却很快在征讨南郡的战斗中病死了。演义中说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反正是年纪轻轻就死了。

然后是鲁肃,鲁肃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护好孙刘同盟,以便在曹操派兵报赤壁之仇时,能够得到刘备的支持。事实上正是由于鲁肃与关羽在荆州的亲密关系,才让孙权能集中力量北上争霸。当孙权以十万大军惨败于张辽的八百铁骑之下时,他把目标转向了荆州。然后鲁肃就生病了,很快就死了。

吕蒙就更可怜了,他的作用好像除了创造“吴下阿蒙”、“白衣渡江”两句成语外,就是克死关羽,然后被关羽索命而死!当他费尽心机干掉关羽、夺占荆州之后,很快就病死了!

最后一个是陆逊,他的作用主要是抗击刘备。当东吴守军节节败退时,陆大都督出现了,他因势利导地火烧了连营,及时回军抗击了曹魏,然后就消失了,直到孙权册立太子时被杀!

细思极恐,三国各任大都督,似乎真的没有一个好死的,而且没有一个能安心享受革命成果的。为什么呢?

1.他们太辛苦,环境又太恶劣了

能文能武、出将入相是对人才的顶级要求,能达到这一点的,都能成为名将,也都将在 历史 上获得威名。比如曹操算是一个,仗打得不错,诗写得也很好;诸葛亮也算一个,打仗凑合一点,文治却算一流;司马懿也算一个,打仗水平不低,搞阴谋能力更强。

曹操身边不仅有郭嘉、荀彧这样的谋士,还有夏侯渊、曹仁这样的大将,他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写什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司马懿虽然本身就是个谋士,可他有两个同样厉害的儿子啊,无论是司马师还是司马昭,随便拿一个出来就可以独挡一面。所以他才能有时间和空间去搞什么 养生 ,把其他人都熬死!

诸葛亮就比较可怜了,仅存的能独挡一面的大将魏延他不敢信任,唯一能帮他处理军政事务的马谡被他挥泪斩掉,手下唯有廖化之样的小将,蒋琬这样的粉丝,他怎么能不活活累死!

东吴的都督们担任的都是诸葛亮这样的活,既管兵又管民,既管作战又管后勤,看上去权力是很大,可是该管的事也太多了,自然就会把他们搞得很累了。

再加上江东之地湿气很重,瘟疫流行,还有什么血吸虫病啊、打摆子病啊、拉肚子病啊等等奇怪的病状,如果长期呆在船上,还容易因为缺少维生素C而得败血病,活得短就很正常了!

陆逊之所以能活到63岁,那是因为他当大都督时是在夷陵打仗,打的基本是陆战,再加上火烧连营烧的一把火,把生病的隐患烧掉了。

打仗时因为高度紧张,所以似乎百毒不侵。取胜之后,稍一放松下来,自然就很容易一病不起了!

2.他们太能打,孙权却太不能打

江东四大督,都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争胜于两军之前,在最危险的时候领军受命,打的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战。

周瑜自不用说了,曹操所谓百万大军还未压境,带甲数十万的荆州军直接就不战而降,江东文臣也纷纷出面主降,无非因为差距太大而已。想想周瑜用于抗敌的军队规模,说是有五万,却只能先拿出来三万,另两万要等孙权扫扫地、搜罗搜罗才能赶上。

结果,周瑜硬是通过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诈降计、火攻计等等奇思妙想,将曹操玩弄于股掌之上,将曹军连烧带淹,消灭殆尽!

鲁肃看起来好像就是个忠厚老实的乖孩子,实际上却也是个能干的狠角色。他当都督期间,至少完成了三个方面任务:一是稳住了与刘备的联盟,让曹操不敢轻易地再向东吴出手;二是稳住了关羽的行动,让关羽不敢再轻举乱动,特别是在孙权出兵攻打合肥时,关羽根本就不敢出兵;三是给关羽以相应的警告,让关羽把兵锋指向北方的襄阳和樊城。

设想一下,当曹操发兵来报赤壁之仇时,如果关羽也出兵,那东吴肯定要悲剧了!

吕蒙的“白衣渡江”夺荆州、杀关羽,陆逊的火烧连营败刘备却曹丕,无论是 历史 、演义中都写得十分精彩,不需要再赘述了。我们只需要明白,四大都督都十分威武勇猛、谋略过人,基本上属于想到就能做到、做就做到最好的那一类,体现了很强的军事、政治能力。

与之相比,孙权的作战能力则相差太远了。孙权的出道之战是北上争广陵,结果被并不太出名的地方势力陈登连败数次,打得没脾气,回来了。孙策就再也不敢让他带兵了,改成让他去欺负山贼,结果要没有周泰的舍命相救,他就死在山贼手上了。

赤壁战后,信心爆棚的孙权集中了几乎所有机动兵力,北上攻打合肥。又是级别仅为省军区一级的张辽、乐进、李典等三人,凭800骑兵大破孙权十万大军,连孙权自己都差点被生擒活捉,张辽的名字居然能“止江东小儿夜啼”!又丢了一个大脸!

眼看着自己屡战屡败,大都督们却屡战屡胜,让他们出点小状况,好像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吧!

3.他们是士族,孙家本来是庶族

分析三国的故事和人物,有一个背景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三国两晋时期,正是中国的士族势力不断崛起的时期,也是士族们能影响和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时期。

很多看上去很难理解的事情,如果放到士族势力强大、士族与庶族的矛盾上来认识,就会豁然开朗了。

比如,为什么刘表不能重用诸葛亮、庞统、马良等谋士,重用黄忠、魏延、甘宁、文聘等重将,而只能依靠蔡瑁、张允、黄祖、邓先等二级将领固守呢,原因就在于蔡、黄、蒯、邓等都是荆州势力强大的士族,没有他们的支持,刘表根本不可能成事。

再比如,为什么孙坚那么能打,死后却很快就一无所有,连儿子都要投靠袁术。而孙策死后,孙权却能很快稳定江东局势呢?原因就在于孙策有了张昭、周瑜、虞翻、顾雍等江东大姓的支持,自然就能平稳过渡了。

还比如,为什么曹操明明不喜欢曹丕,最后却还是曹丕继承了他的王位,并且在一继位后,就推出了明显有利于士族的“九品中正制”呢?原因就在于曹丕获得了司马家、陈家、王家等北方士族的支持,曹植再聪明、曹彰再能打,也只能屈居其下了!

这样看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的下场,是不是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尤其是周瑜、陆逊,明显就是士、庶矛盾的牺牲品。

吴国不是不可以有士族,但绝不可以有过于强大的士族!


东吴大都督早死的故事告诉我们: 一是过犹不及,承认顶点、看清顶点、应对顶点,才有可能走得更好更稳。二是下属的地位来自于能弥补上级的不足,下属的风险往往来自于会凸显上级的不足!三是简单的表面背后,往往有着巨大的深层次原因,想不通的情况背后,往往有着十分正常可信的理由,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找到、能不能找对!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