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的“拼音梗”,是孩子“语言能力匮乏”的表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经过了几十年时间的验证, “孩子就是未来” 这件事早已经成为了大家心中不可违背的事实。但时代在发展,每一代孩子的性格和所出生的时代不同,却也注定了每一代孩子之间会出现难以逾越的差别。

如九零后和零零后之间,虽然都是出生在“快车道上”,但这两代人不仅思想观念上有着天差地别,就连行为方式也大相径庭。直到现在的零五后出生, 一些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差异又成为了时下热议的话题

大约是从前两年开始, 一些大家早就习以为常的汉语词语和成语被新时代的年轻人们“重新赋能” 。而谐音的应用由来已久,90后这一代年轻人首次接触到“谐音梗”,想来还是在小学时期。当初英语开始添加到小学课程中去的时候,为了能够背好课本上那一串又一串阿拉伯字母,学生们就开始玩起了谐音梗,什么 “鼓捣猫呢”“鼓捣衣服呢”之类的谐音玩得是不亦乐乎

甚至于网络上一度有无数的 搞笑 段子,专门就在拿这些谐音来开玩笑。而这些都是比90后还要大上一辈的人所无法想象得出来的。

到了现在,当代年轻人逐渐退出校园,走向 社会 的各个岗位之后,当年被“开发”得七七八八的校园随着新鲜血液的灌入,又开始活跃了起来。

既然90后读书时有着专属的“谐音梗”,那身后“后浪”的下一代又怎么会甘愿只做一个“接盘侠”呢?随着英语的普及,简简单单的文字谐音已经无法为当代学子们“大开脑洞”来提供动力了。于是, 新的“拼音梗”在当下学生们的酝酿之中出现了

其实“拼音梗”的首次出现,要比当代学子们出生的年份更早。当年互联网刚刚在国内城市普及,网上冲浪逐渐成为时下最“潮流”的休闲方式之后,“拼音梗”的早期形象就在网络上开始缓慢的流行了起来。

什么“PLMM(漂亮美眉)”、“ZXJJ(知心姐姐)”之类的拼音缩写,在当时可以说是应用程度最广、使用人数最多几种称呼缩写了。但随着网络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接触到网络的人也越来越多之后,尚在雏形阶段的“拼音梗”就失去了踪迹,成为了网络信息“牺牲者”中的一员。

而到了现在, “拼音梗”借助当代学子之手重新流行起来之后 ,却被 家长们当做了孩子们“语言能力匮乏”的表现,这个误会可就大了

孩子们用拼音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新型词汇”,不仅不是因为语言能力匮乏,反而是 因为语言能力太过丰富 ,才使得“拼音成语”不断地从当代学子们脑海中“蹦跶”出来。

要不是因为思想活跃,创造力丰富,对语言已经开始有了创造性思维的话,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甚至有些牵强附会的“拼音成语”,又怎么可能会出现呢?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麻木,对生活毫无信心,对未来毫无展望的孩子,能够创造得出“YYDS”吗?

而且从不同时代孩子们的不同特征来看, 当代学子们的“拼音梗” 实际上和90后这一代求学时衍生出来的“谐音梗”是一样的 ,只不过当代学子们创造出来的东西,已经脱离了汉字, 在往着更高的层次进发了

看到这里,兴许有的朋友们就要问了,怎么脱离了汉字还是在往着更高层次去进发呢?脱离汉字那不就是“数典忘祖”吗?

其实各位想得没有错,汉字是中华文明形成的根源,从 当年仓颉造出第一个汉字开始 ,经过了数千年时间的发展,汉字才完成了现如今这样完整、庞大的体系。可也正是因为这样, 对汉字的运用方式就成为了发展汉字的主要手段

别看孩子们用的是拼音,但这个拼音所反应过来的,其实正是对汉字不同方式的应用。比如前文中提到的“YYDS”,按照汉字“翻译”过来,不就是“永远的神”这种简单至极的字词吗?在这些孩子出生以前,这些字词就已经出现了,但在这些孩子之前,又有多少人创造过多少类似这样的短语呢?

所以说, 恰恰是因为“拼音梗”的出现,才把这一代孩子们在对汉语言使用的新局面展示在了世人的面前 。新局面都打开了,竟然还有人要用“孩子们语言能力匮乏”来抨击他们?

每个时代都有着每个时代的特征,想当年九零后这一代人还在学校的时候, 社会 上就已经有人把九零后这一代叫做“垮掉的一代”了呢。

所以,面对时代所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大家 更应该用客观的态度去面对 ,而不是像一个活了好几百岁的“经验主义者”那样,习惯性的抱有什么批判和怀疑的态度。

事实上,汉语本身和其他语言并没有什么不同,都属于人们用于日常交流的一种语言工具。就如同90后当年学习英语一样, 汉语本身也是一种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技能 ,既然是技能,那针对这项技能展开延伸、拓展之类的操作又有什么不妥呢?

时代在变化,时代之中的万事万物都在发生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中,孩子们对语言的使用方式上面进行一些小小的创新, 难道不是一件可以抱着胳膊“作壁上观”的好事吗 ?毕竟孩子们又不蠢,也不可能会“傻”到在公共场合使用这些“拼音词语”。

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大家的生活方式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但思想却无法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得到发展,因 为真正能够使得大家思想得到发展的,只有自己

面对着这些发生在大家生活中的,看起来有些“不同寻常”的场景,何妨打开自己的眼睛,用更新颖的、更客观的目光去看待这些变化呢?比如当代学子们的“拼音梗”,去加入他们,了解他们难道不是一种比批判他们更好的方式吗?

现在流行的“拼音梗”,是孩子“语言能力匮乏”的表现?

家长不要误会孩子,“拼音梗”并不是语言能力匮乏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