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读后感500字

要与课文有关啊

第1个回答  2009-08-19
《骆驼祥子》读后感
祥子给我的印象很深:一个实实在在的车夫,勤劳、坚忍。但他的结果却是悲惨的。
他带着自己的希望来到北平,认准拉车这一行,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买上自己的车。但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不到半年,祥子的车被大兵抢去,牵回三皮骆驼。祥子没有灰心,更加努力赚钱。还没有买上车,钱却又被侦探抢去。在他与虎妞的婚姻中,他付出了许多代价,但终于再次拉上自己的车。虎妞死了,祥子人车两空。生活的打击,小福子的逝去,使祥子失去生活的信心。他变了,吃喝嫖赌,样样都干,以出卖人赚钱,彻底成为城市垃圾。
故事悲哀的结局,不禁让我想到当时社会的惨状。祥子——一个乐观向上,坚持不懈的车夫,被可恶的社会折磨成了社会的垃圾,象行尸走肉一样,只有一个驱壳。当然,这——不仅仅是社会的问题。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敬佩他那乐观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只可惜最终他没有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最终还是被打败成为了社会的累赘。对于这个社会,我感到悲哀,感到痛苦,感到耻辱。祥子在社会的影响下经过三起三落成为垃圾。这个社会,在排除垃圾,却又在大量制造垃圾,这个社会又有什么本事?我只能说:这个社会是一个腐败的社会,是一个没有能力的社会。而那些促使社会腐败的人,却压迫着那些勤劳的人,那些努力的人,那些坚持不懈的人。这就是这个社会的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
这本书的讽刺性很强。讽刺了当时黑暗的社会使人们经受生活中过重的压力,让人不得喘气,不得翻身。而我确认为这不仅仅是社会的问题。虽然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如果祥子最终战胜了自我,就算他的生活不是他理想的那样,有自己的车拉,但至少能让自己安心生活,有一点收入,不去偷,不去抢,能保持自己原来有理想、有目标的心态,不成为社会的垃圾。
一个人,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如果没有目标有理想,轻易放弃,永远报着消极的心态,不去闯,不去拼,最终只能容易失去自我,迷失方向,甚至堕落。所以,我们应该有理想,有目标,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立足于社会。
第2个回答  2009-08-18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还有几个人物,我对他们的印象也是极深的。一位是范爱农先生,鲁迅一开始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害后,范爱农竟满不在乎。鲁迅对他的看法几乎是渐渐改变的,直至范爱农就义,鲁迅开始变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在“父亲”临终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第3个回答  2009-08-19
祥子生活的年代是抗日战争前期,可见社会是多么的黑暗!然而,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社会,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

人生也许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明天会是什么样?没人知道。而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今天

这是结尾~
第4个回答  2019-12-26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有感500字
《骆驼祥子》读后感 祥子的无奈命运: 祥子,一个旧北京三十年代的年轻车夫,他块头大、有力气、跑得快,且不怕吃苦。他怀揣着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想,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这一理想。然而,命运似乎总与他开玩笑,抗战时期的北京混乱不堪,祥子的新车被兵抓走,这是他命运转折的开始。命运的...

《骆驼祥子》读后感1000字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经典之作,它深刻描绘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与人性挣扎。以下是我对这部作品的读后感:一、祥子与骆驼的隐喻 命运的相似性:祥子的一生如同骆驼般起伏不定,两者都承载着沉重的负担,行进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骆驼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祥子追求梦想的执着相映成趣,形成...

骆驼祥子读后感 500字读后感
《骆驼祥子》深刻描绘了祥子从淳朴善良到自私狭隘的转变,让人深感痛心与反思。首先,小说以祥子的命运为主线,生动地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祥子初到城市时,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从而实现自由与独立。他淳朴善良、勇敢要强,不畏艰辛,日夜奔波,只为那...

骆驼祥子600字初一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 一、祥子的命运波折 在阅读《骆驼祥子》这本书时,我被祥子这个角色的命运深深吸引。祥子,一个勤劳、壮实的车夫,怀揣着拥有一辆人力车的梦想,在旧社会的底层努力奋斗。然而,命运似乎总在与他开玩笑,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买来的新车,在一次战争中被军阀夺走。他虽在逃亡途中捡到几...

骆驼祥子的观后感500字
1. 《骆驼祥子》读后感:人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展现出不同的面貌。祥子,这个曾经淳朴善良、吃苦耐劳的车夫,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艰苦环境下的坚韧和和平时期的颓废。他的人生轨迹警示我们,即使环境改变,我们也不能放弃自身的优秀品质。2. 改变与成长:祥子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像他一样...

骆驼祥子的观后感500字左右
骆驼祥子第一章读后感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在第一章中,我们了解到祥子原是乡下人,失去了父母和土地,只身来到城市拉车谋生。经过三年的辛勤劳动,他终于攒够了钱,买下了自己的车,成为了北平城里的一名出色的人力车夫。然而,好...

骆驼祥子读后感500字
《骆驼祥子》读后感 一、初识祥子 初读《骆驼祥子》,我对于书名中的“骆驼”二字颇感好奇。随着故事的深入,我逐渐明白,“骆驼”只是祥子的外号,源于他与骆驼之间的一段特殊经历。这个外号不仅为祥子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也预示着他一生坎坷的命运。二、祥子的悲惨遭遇 祥子,一个怀揣梦想的车夫,他...

骆驼祥子读后感500字左右
篇一:《骆驼祥子》读后感 一个曾经积极上进、踏实肯干的大好青年——祥子,竟然沦为一个无恶不作的社会垃圾、人渣。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很多人认为这是个人的悲剧事件,但透过祥子人生的阴霾,我看见了当时社会的肮脏腐败。我想,《骆驼祥子》这本书批评了当时的恐怖思想风气,批判了政府的无能,封建...

初三《骆驼祥子》读后感800字范文
一、祥子的命运变迁 《骆驼祥子》以车夫祥子的生活为主线,展现了他从善良、朴实、对生活充满希望,到逐渐变得狡猾、好占便宜,生活变得麻木潦倒的过程。祥子最初是一个乐观向上的青年,他怀揣着买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的梦想,在艰苦的生活中不断努力。然而,社会的迫害和种种不幸接踵而至,让他的梦想...

骆驼祥子读后感500字
逐渐堕落为社会的弃儿,成为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祥子的故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骆驼祥子》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它教会我: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不应轻言放弃,更不可自甘堕落。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们应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勇敢前行。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