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述评报告.

历史人物述评报告.
1.所搜集的历史材料可能基本反映历史人物活动的全貌.
2.内容既要有史实又要有观点.
3.字数300字左右.
格式 调查题目调查目的调查过程调查对象总结体会

第1个回答  2013-11-21
刘邦是沛县人(江苏沛县),在秦朝时曾做过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有一次,上司要刘邦押送一批民工到骊山去做苦工,他们天天赶路,每天总有人逃跑,管也管不住。刘邦想:照这样下去,到了骊山也无法交差。干脆决定把这些民工放了,让他们自找活路去吧。民工们知道后激动得直哭。当时有十几个民工情愿跟着他一起找出路,刘邦就同十几个民工逃到芒砀山躲了起来,过了几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陈涉起义以后,刘邦的朋友沛县县衙的文书萧何等人杀了县官,让刘邦当了沛县的首领,所以人们称他“沛公”。后来刘邦又和张良(桥下拾鞋的张良)汇合,他们谈得很投机,便一起投奔了当时声势最大的项梁。项梁立了楚怀王以后,刘邦就听楚怀王的调遣了。

楚怀王派刘邦攻打咸阳(秦国都城),刘邦便调动人马,一直攻到咸阳城外,迫使秦朝投降。刘邦进入咸阳,统治了十五年的秦朝灭亡了。

刘邦听了张良的劝告,进了咸阳以后公布了约法三章,严明军纪,受到百姓的欢迎,大伙争先恐后地拿着酒肉去慰劳军队。刘邦的人马在百姓中留下了好印象。

后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很不服气,但因当时自己的力量太弱,没办法和项羽争高低,只好带人马到他的封地南郡(陕西省汉中东)去。

到了南郡,刘邦招兵买马,发现和重用有才能的人,准备和项羽争夺天下。

有一次,丞相萧何一人亲自连夜追回了一个逃兵,逃兵名叫韩信。

听到这事以后,刘邦觉得很奇怪,生气地问萧何为什么亲自去追一个逃兵?萧何说:“将军有的是,像韩信这样的人才,简直是举世无双,大王要是不想打天下就别用韩信,要是准备争天下,就非用他不可。您到底怎么样呢?”刘邦说;“我当然不能总留在汉中啦。”萧何说:“那您就赶快重用韩信,不然早晚他还是要走的。”刘邦对韩信的才能还不太相信,就说:“让他当个将军吧。”萧何说:“太小,这样还是留不住他。”刘邦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吧!”萧何这才同意了,他接着说:“大王决心拜他为大将,要选个好日子,还得隆重地举行拜将的仪式。”刘邦一一答应了。

到了拜将那天,大家才知道大将是地位低下的韩信,都很吃惊,但汉王刘邦在仪式过后接见了韩信,恭敬地向韩信请教战胜项羽的策略。韩信说得头头是道,刘邦听了很高兴,只后悔没早发现这个人才。

由于刘邦听取意见,善用人才,最后终于迫使项羽乌江自刎。公元前二零二年建立了比秦朝更强大的汉朝,刘邦就是汉朝的第一个皇帝──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在庆功会上,当着众大臣总结成功的原因时说:“要知道成功失败,全靠用人。坐在帐帷里定计划,算得准千里以外的胜利,这一点,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运送军粮,这一点我比不上萧何;统帅百万大军,能攻下城,打胜仗,这一点我赶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代的豪杰,我能重用他们,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所以被我灭了。”

汉朝共维持了二百二十多年的时间,都城一直设在长安 (陕西西安),历史上把这个时期叫做“西汉”,也叫“前汉”。

乾隆简介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第2个回答  2013-11-21
 1。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第3个回答  2013-11-21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姓嬴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故又赵氏(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登基,“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已怀孕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庄襄王),后来赵姬至大期生子政;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嬴政少年时期是在赵国都城邯郸度过的,此时异人经吕不韦从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国,并认华阳夫人为母,经过多次政治斗争终于获得了华阳信任,吕不韦又花费大量精力与金钱将赵姬母子接回秦国,从此嬴政开始了他在秦王宫里的政治生涯。
对于秦始皇来说,最熟悉的女性最莫过于母亲了。在秦始皇3岁的时候,父亲异人将他们母子作为人质留在了赵国。母亲赵姬曾是吕不韦的姬妾,所以“两个父亲”的传言一直伴随嬴政的成长,再加上赵国人的唾弃、鄙视都让年幼的秦始皇对母亲———这个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充满了爱与恨的复杂感受。
秦始皇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出生在赵国一直到9岁,这个阶段正好是一个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无法发展出对远在秦国父亲形象的认同,也无法发展出对母亲形象的认同,更无法发展出对仲父———吕不韦这个也许是亲生父亲形象的认同。这些复杂的状况造成了秦始皇复杂的心理感受。他必须依靠唯一的女性———母亲才能生存下来,他却又鄙视和讨厌自己母亲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造成了他幼年心灵巨大的创伤。所有的这些创伤带来的不良情绪都会投射到母亲———这个唯一的女性身上。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