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杂谈: 超越死亡的快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无为才快乐。

庄子认为,生死就像四季变化一样自然,因此,对于死亡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在《庄子·养生主》,秦佚谈到老子之死时,说:“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之帝之悬解。”来,就是生,去,就是死。生死皆是自然之事。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悦生恶死,就像身体被天帝倒挂着吊起来一样,当然非常的痛苦。而生时安,死时顺,这才是正常的人生,做到了这一点,就像倒吊的身体被解放了。

顺应自然,这就是无为。把生死看成一贯,这就是生命的无为。《庄子·大宗师》谈到,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在一起谈话,说:“谁能把‘无’当作头,把‘生’当做脊梁,把‘死’当做尾椎,谁能明白死生存亡是一个整体,这样的人,我才要同他交往。”四个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以道来看,生死一贯。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人生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在《庄子·至乐》篇,庄子说了三个超脱生死的寓言。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看见庄子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的妻子与你生活了一辈子,为你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你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反而敲着瓦缶唱着歌,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当她刚死的时候,我也非常的难过。然而我细细一想,她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而且没有气。然后在恍恍惚惚的情况下,变出了气,气又变化出现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又变化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现在她安静的躺在天地这间大房子里面,而我却呜呜的哭泣,这样不是太不了解生命的道理了吗?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人的生死就像四季变化一样自然,而且,人死亡之后重新回到出生的地方,死亡其实是回家呀。

庄子到楚国去,途中看见一个空的骷髅头。庄子用马鞭敲了敲,问道:“先生是贪求生命、违背常理,因而成了这样呢?还是因为国破家亡,惨遭杀戮,因而成了这样呢?或者你品行不端,担心给父母、妻儿子女留下耻辱,羞愧而死成了这样呢?或者挨饿受冻成了这样呢?或者你享尽天年而死去成了这样呢?”庄子说罢,拿过骷髅头,掂在脑后当作枕头睡去。

到了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听你的谈论像个辩士,但你说的那些话,全是活人的累赘,人死了就没有这样的麻烦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的情况吗?”庄子说:“好。”骷髅说:“人一旦死了,上没有国君,下没有官吏;也没有四季的操劳,自由自在的与天地并存共生,即使南面而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为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让你返回到父母妻儿、乡邻和朋友故交中去,你看怎么样?”骷髅皱着眉头忧愁的说:“我怎么能抛弃南面称王的快乐,再回人间受苦呢?”

这个寓言特别的有趣。人为什么怕死呢?因为没有人死后回来告诉我们死后是一个什么情况。尤其是富人们,一想到就要舍弃人间的种种享乐,而到一个深不可测的深渊去,难受不难受。在佛教的故事中,人死后所呆的地方是地狱,那里到处是烈火和铁水,苦不堪言,谁不怕呢?但庄子借骷髅之口说,死后的世界快乐得很,因为没有了生前的各种烦恼。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理解,死后的快乐是因为没有了人世的各种烦恼,人活着不快乐是因为烦恼太多,但我们为什么要记得那么多烦恼呢,放下不好吗?放下了,不就可以享受死亡之后的快乐吗?

列子外出游玩,坐在路边吃东西,看见一个上百年的骷髅头,列子拔去覆盖在骷髅身上的杂草,指着它说:“只有我和你知道,你不曾有过死,也不曾有过生。你果真忧愁吗?我又果真快乐吗?”

不曾有过死,不曾有过生。这句话意味深刻,有生才有死,有死才有生,死生因对照而存在。但如果死生是一个整体,生是出门,死是回家,又哪里有生死的差别呢?

前面的寓言说,死后的世界比南面而王还快乐。在此进一步深化,你真的忧愁吗,我真的快乐吗?反过来一样,你真的快乐吗,我真的忧愁吗?快乐不快乐跟谁比,忧愁不忧愁也看跟谁比。如果没有比较之心,哪里不快乐呢,哪里有忧愁呢?有的人说,既然死亡之后的世界比南面而王还快乐,不如自杀算了。但忧愁不过是自为心累,如果死后算计,怎么会快乐呢?如果生前霍达,怎么会忧愁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