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长大后想要做什么」,改问「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9

孩子从小到大,最常被问的问题就是「长大后想要做什么?」。短短的问题,让孩子猜想这个问题背后,大人心里的期待,也限制了他们的思维。阅人无数的作家、组织心理学教授和新闻工作者同步建议,换个问题,更能带孩子探索宽广、富足又开心的人生。

填志愿、放榜、选学校、毕业……,又到了「凤凰花开」的时候。要选什么的学校、以后想做什么?这类问题正困扰孩子,也困扰家长。

在这样的时刻,畅销名作家兼华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教授亚当葛兰特(Adam Grant),以及资深得奖记者兼主播、节目主持人法利斯(Paula Faris),在阅人无数后,都建议父母, 与其问孩子「长大想要做什么」,不如跟孩子讨论「以后想做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因为孩子长大后的人生,有许多面向,不是只有「做什么」。

葛兰特发现,总是问孩子长大后要做什么,把孩子对未来的想像,局限在工作这件事,也把人生的愿望、是否成功,只跟工作职涯挂在一起。大人免不了会在孩子回答后,讨论、甚至评论起他们的答案,这还可能限制了孩子在其他领域的养成,或让孩子认为,被期待回答出一个大人觉得成功、有出息、能接受的领域。例如,小孩如果说,想要成为很好的父母、或是做一个正直的人,大人会流露很奇怪的反应,好像就不符合大家对答案的期待。像葛兰特,小时候就很怕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从没想过要成为什么样的大人物或英雄,也没想过什么特定了不起的、像太空人这种职业。

「长大想要做什么」?只局限在工作

其中的矛盾在于,爸妈们虽然常说,孩子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诚信正直或是关心别人,但是在讨论关于长大的问题时, 如果只问长大要做什么,而不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让孩子以为,最重要的是职业,让他们认为职业就是成功的关键。

有的孩子,也可能因此变得功利,但却不一定快乐。法利斯就是从事大家都觉得很棒的行业,记者跟主播、新闻节目主持人,光鲜亮丽,还得了艾美奖。但那样的工作所带来的生活与步调,以及工作内容的矛盾冲突,让她很不快乐且疲惫不已,最后转型为讨论信仰的谈话性节目播客,找到自己的真爱。

她也在新书《走出泥沼》(Called out: Why I Traded o Dream Jobs for a Life of True Calling)中透露,女儿就掉进这样的陷阱。一直都求好心切、成绩优异的女儿,在升六年级前的暑假说,想要在小学毕业后,参加一个骑脚踏车横越美国的活动。法利斯问为什么,女儿刚开始也说不太清楚,但最后终于吐露,是因为这样在申请大学的资料上看起来很不错,会很有帮助。她惊觉,就是大人的谈话,让孩子的想法一直在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得上什么样的大学打转,从小就这样被训练,要追求这些事情。

「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打开热情和梦想

另一种陷阱是,孩子可能只沉浸在「想要做什么」这样过于美好的想像。葛兰特提醒,这让孩子忽略了,那不见得对他是可行的职业。例如,可能没有那样的天赋,他的身体或其他条件并不适合那样的工作与生活型态,或是难以支付生活上的种种帐单。很多大人会对孩子说「你可以成为想要成为的任何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反而可能让孩子在追求的过程更加焦虑。孩子要知道的是,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逐梦踏实,才能向梦想迈进。

更糟的现实可能是,未来的工作样貌跟现在会很不一样。孩子现在看得到、想做的工作,可能未来会不存在,而且还要面对很多小时候没有看过的工作。

他们都提醒,跟孩子讨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打开各种可能性 去满足他们有能力、或愿意学习、去做、可以完成的梦想。 而且也可以在讨论中,带出重要的人格发展,了解对他们重要的价值,启动他们的热情,发挥长才,成为那样的人,当事人开心,也对社会有贡献。

即使孩子的回答是很多人觉得不那么冠冕堂皇、政治正确的「想成为有钱人」、「漂亮的人」,也没有不对。因为父母可以趁机跟孩子讨论内在的价值观和外在的成功条件。例如,想要有钱的原因?有钱要做什么?想要有钱,可以创业;想要创业,要先怎么学习和探索自己的优势?这会让他们更有方向,也帮助他们在重要的时刻,做出好的选择。

更有趣的是,请孩子想想,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会触发他们重新思考从来没有想过可以做的事情。像葛兰特,他想要成为可以做很多不同事情的人,所以找到了变通的方式,成为组织心理学家,藉著改善别人的工作,来经历各种不同的工作。这不是一个小时候能答出来的答案,却开启了更丰富、开心的人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