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于成龙大人是什么级别?有什么依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4-09
历史上的于成龙晚年官至八府巡按,两江总督,乃大清王朝的封疆大吏,其掌管的安徽,江西,江苏三省自己上海等地,在清朝GDP占比近三成,这是清政府的财政命脉,因此这个两江总督位置极其重要
第2个回答  2020-04-09
历史上的于成龙大人是清代少有的大清官好官。依据可从周劭《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记载,于成龙只是明末的一个贡生,并非清朝的进士,这样的人能成为封疆大吏,可以说绝无仅有。此外包括纪晓岚编著的《四库全书》中也有对于成龙为民好官的记载。
第3个回答  2020-09-17

于成龙生于大明朝,出仕于大清朝,为官勤廉似水,深受所辖之地百姓爱戴和关注、同时也被清朝统治者甚为器重和信任,相对的是,他被权贵子弟、地主恶霸和贪官污吏所深深忌惮,总是希望于成龙赶紧调离当地。

于成龙长期的为民请命、兢兢业业使得他过早的染上了许多疾病,每逢阴雨连绵天气痛苦不堪,但是他依旧兢兢业业的治理所辖地区,对于所辖地区的不法事件尽心加以解决,辖地恶势力不敢与之交锋。

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康熙皇帝妹妹的儿子的也就是说康熙的亲外甥不信这个邪,非要在于成龙任职辖地为非作歹,结果可想而知,于成龙将这位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的恶势力消灭后,事件的详细消息和过程都传到康熙耳朵里后,康熙大喜过望,马上派人将于成龙带到紫禁城,亲自面见,这个恩宠可以说是极大了——前朝有明一朝,这类平台召对的事件对象都是袁崇焕此类国之栋梁级别的。

康熙皇帝通过与他的亲切交流,对他的好感那是蹭蹭直窜,满意极了的康熙御口一开、御笔一挥,于成龙就得到了他这一生最好的评价——“清官第一”一跃成为大清国的清官第一,声望直逼前朝海瑞,康熙却还觉得不够,在现代社会,做些什么比较能快速让另一个人知道自己对他的喜爱:送车、送钱、发信息。

在当时的大清其实也是这样:康熙对于成龙送出了“宝马香车”——御马、“钞票满屋”——赐黄金、“消息满天飞”——挥墨写诗词歌赋来赞美于成龙然后送给于成龙。

但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像于成龙这样的好官却不长命,正如民间那句俗语“好人不长命,祸害留千年”,年仅六十六岁的于成龙因为多年都劳累终至积劳成疾,长病不起之后撒手人寰,抛弃了爱戴他需要他的百姓、丢下了对他恩宠尤殊的康熙皇帝,于成龙死后,所辖百姓自发为他痛哭流渧,朝廷破例允许百姓为他建立雕像前来祭拜,康熙追赠他太子太保,给他“清端”这种一等一的美谥。

于成龙这一辈子,大明还没灭之前,他是大明的一个贡生,贡生当然也有资格做官,相当于今天的大学生村官当中三支一扶储备干部,之后大清入关后,由于吏部非常缺人,本来只能做个候补村官的于成龙运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来吏部抽签,抽到哪里就去哪里做官,于成龙抽到了七品正堂官,相当于今天的正处级干部县长——知县。

好家伙,于成龙一下子就做了个知县,换算到今天等于是一口气从办事员连跳科员、副股、股长、副科、科长五个级别,这运气真没谁了,由于于成龙为人处事就两个字“勤廉”,到任后不久就给那个辖地给整得路不拾遗盗贼无痕了,于成龙干什么事都喜欢实践调查、微服私访,很容易就出了成绩。

此后凭借着这股子劲儿,他一路升迁,但是越往上面升他越觉得不对劲,以前他做知县的时候,对付了不少奸猾奸诈的盗贼,可当他做了知州、知府、道员等换算到现在都属于省级厅级干部后,发现很多地方官比起当年见过的盗贼有过之而无不及,奸猾奸诈甚至更过,深深被震撼后的于成龙更加努力的做官摆成绩,政绩一堆堆的摆出来,不久终于如愿做到了藩臬二司,就是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按察使、布政使两大机构当中的督抚大员,换算成今天,那就是专门管官的中纪委一把手。

于成龙等这一天等很久了,于是官员们纷纷官不聊生,此后更是由于不媚权贵,坚决地消灭了康熙的不法亲戚,被康熙赞赏有加,委任做了大清王朝最重要的财政来源的长官——两江总督,这个换算到今天就相当于经济特区的几座直辖市市委书记兼任江浙沪的省长,位极人臣封疆大吏也不过如此了,于成龙更加努力,最后死于两江总督任上。

第4个回答  2020-09-17

于成龙最后是在两江总督这个职务上溘然长逝的,被康熙追赠太子太保,至于依据,就是各种史料记载了。于成龙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名臣,也是历史记载上难得的清官之一。他死后,他的衣服居然只有一套衣服,可以说,清官能做到他这种地步的也是少见。于成龙为人正直,爱民如子,生性简朴。所以到他死后,百姓都相当悲痛,而康熙还亲自为其撰写碑文,到了雍正时期,雍正还将其编入贤良祠,可谓是对他一生清廉的最好赞扬。

一、科举失意

于成龙虽然是个名臣,但是其科举之路并不是很顺畅的。于成龙的父亲叫于时煌,祖上也是当过官的人。到了于成龙这一代,在其参加乡试考试的时候,因为当时考官公然收受贿赂、徇私舞弊,于成龙看不惯这种行为,居然在考卷上直接讽刺这种行为,表达自己的志向,于是就无缘正榜。因为其中的是副榜,虽然不算是中了举人,但是好歹还是有参加会试的机会。不过,这个时候,于成龙就以自家父亲年老体迈需要人照顾为借口,回家去了。这个时期,是明末的崇祯十二年。

再后来,满清入关。于成龙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大明臣子,要忠于大明,而是继续投身于科考当中。在顺治年间,于成龙继续进行乡试,但是无奈落榜。到了顺治十一年,其哥哥于化龙去世,父亲体弱多病,继母也年老体弱,于成龙为了养家,就不再上学。四年后,父亲病故。为父亲守孝结束后,在顺治十八年,于成龙以贡生的身份通过了官员考核,被任命为罗县知县。

二、仕途坦荡

比起坎坷的科举,于成龙的仕途算是比较坦荡的了,最后升任到了两江总督的位置上。但是最初,于成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广西罗城的县令罢了。广西地处边境,而罗城更是边境中的边境。而且,这里归顺清朝也不过两年的时间,可谓是一个遍地杂草的“三不管”地区。于成龙刚刚到罗城的时候,这里荒无人烟,就连县衙都是破败不堪的茅草屋,根本无法住人。城内居民也不过六七家。

当时的于成龙,暂居关帝庙开始处理事务,他在罗城当了三年官,将罗城从一个无人居住的乱城,变成了百姓都得以安居乐业的全省都以其为榜样的新城。于是,于成龙就被推荐成为了四川合州的知州。在合州,他不过当了两年的官,就使得合州的人口大幅度增长,于是,他又被升任湖广黄州府同知。在这里,他又重复以上步骤,分别被提升为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直隶巡抚最终官至两江总督。

三、清正廉洁

于成龙为人相当正直且清廉,他为官期间,大力扶持农业,开垦土地供民耕种。大力治理匪患以及官场腐败问题,他任用清廉的人为官,痛斥那些试图贿赂他的人。他重视教育,坚决不姑息那些舞弊之人,他还鼓励大户开办义学,使得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有地方读书。他一生以粗茶淡饭为食,不吃山珍海味,甚至连肉都不吃,有人是这样形容他的:

“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

甚至到他死后,他的遗物也不过就是一套衣服罢了。

四、身后荣耀

因为其突出的才华、卓越的能力以及极其清廉的为人,所以康熙十分欣赏他。不仅给他提升到了两江总督的位置,在他死后,甚至还追封他为太子太保,并且以皇帝之尊亲自为其撰写碑文。这在那个封建时期,对于于成龙这种为人臣子的人,可谓是最大的奖励了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