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时建文帝手下有才能的将领其实并不少,只是都未获重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继任者建文帝就开始动手削藩。一年之内,连续废削五王,这引起了势力强大的燕王朱棣的警惕。在充分准备后,朱棣起兵靖难,在经历了四年的靖难之役后,朱棣消灭了建文帝一方的南军主力,直捣南京。建文帝在宫中自焚,下落不明。朱棣取得了最终胜利,也成为了大一统王朝中唯一一例以一隅敌全国的成功案例。

很多人都认为靖难之役中,朱棣能取得胜利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建文帝一方缺乏优秀的统帅。这导致了建文帝虽然坐拥更多的兵力、粮草、资源补给,可是在战场上始终无法取得胜利,最后被朱棣蚕食。尤其是建文帝重用的李景隆,他与北军主帅朱棣对比更是天差地别。而之所以建文帝手下没有优秀的统帅,很多人归咎于朱元璋晚年利用蓝玉案把功臣集团大清洗了一遍。其实,靖难之役时,建文帝手下还是有不少有统帅能力之人的,只不过他们由于种种原因,都没能获得建文帝的信任重用。

一.瞿能

瞿能是明朝开国将领瞿通之子,雄才大略,少年时就追随父亲从军作战,战斗经验丰富,擅长骑射,精通韬略。瞿能早年镇守四川,西番蛮民叛乱时,瞿能与蓝玉配合,分兵讨伐,一路攻无不克,很快就平定了叛乱。此后瞿能又与镇守云南的沐英、沐春配合,平定了西南诸次叛乱,威震巴蜀。后来蓝玉案爆发,瞿能差点被杀,幸亏蜀王力保,才留下了瞿能一命。

靖难之役爆发后,南军久败李景隆无法取胜,只能调瞿能去前线参战。当时朱棣正在扫荡辽东,瞿能父子率领本部猛攻燕军大本营北平,砍开城门,准备接应大军入城。但李景隆却下令孤军勿入,以防暗算,待明日率大队人马一齐杀入。瞿能收到命令只得退出城外,南军就此错过了攻破北平的绝好机会。此后在白沟河决战中,瞿能父子督师奋战,所向披靡,燕师死伤惨重,朱棣三易其马,矢尽挥剑作战,几被瞿能俘虏。但关键时候,李景隆的帅旗忽然被狂风吹断,一时南军军心大动。朱棣抓住时机反攻,李景隆全军溃退,瞿能无力回天,战死沙场。

二.宋晟

宋晟自身就参与了元末平定天下的战争,虽然在明朝开国时军功并不显赫,但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了。朱元璋时期,宋晟先后镇守大同、凉州,他多次追击北元,平定西番叛乱,消灭残元势力,立下战功无数。蓝玉北伐时,宋晟追随其出征。燕王朱棣出塞时,宋晟负责左翼。建文帝登基后,宋晟再次出镇凉州。

但可能是因为宋晟与朱棣有过一起打仗的交集,所以建文帝始终没有征召这位宿将。直到最后朱棣胜利后,宋晟才入京朝见。朱棣则马上就让他返回甘肃,继续镇守凉州。宋晟四镇凉州,前后二十余年,威信著绝域。朱棣因为他有大将之才,让他节制西北,专心边事,统制一边。朱棣就曾经对宋晟说: 今西北边务,一以委卿,岂可暂离?宜专心计理,以副倚托,非有召命,毋来。

三.郭英

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硕果仅存的两人之一,另外一人就是前任南军主帅耿炳文。郭英18岁就追随朱元璋,战功累累。先后随朱元璋攻克滁州、和县等地,又参与鄱阳湖之战,然后随徐达常遇春北伐,在太原时作为常遇春的先锋大败王保保。扫平北方后,又与傅友德攻打云南,铲除大理段氏。蓝玉北伐时,郭英击毙北元太尉蛮子,取得大捷。

靖难大战时,郭英也有不菲的表现: 郭英等预藏火器于地中,燕师多死。王(朱棣)从三骑殿后,夜,迷失道,下马伏地视河流,稍稍辨东西,始知营所在,仓猝渡河而北。

四.吴高

吴高是明朝开国功臣吴良之子,也是久经沙场,南征北战,平定都匀蛮,俘斩万计。因为吴高的妹妹是湘王王妃,而湘王在建文帝削藩时全家自焚而死,这让吴高失去了建文帝的信任。靖难大战时,吴高正镇守辽东,多次袭扰燕军,朱棣烦不胜烦。

吴高心思缜密,知道燕王朱棣野战能力当世无双,所以从不与朱棣正面对决,准备拖死燕军,这让朱棣决定先拔除吴高这个后患才能放手南下。于是朱棣行反间计,建文帝原本就不信任吴高,果然信以为真,把他削爵流放广西,辽东至此对朱棣再无威胁。靖难大战后,朱棣召回了吴高,让他出镇大同。

五.徐辉祖

徐辉祖是明朝中山王徐达长子,他虽然地位高,但因为燕王妃是他的姐姐,所以建文帝并不信任他。直到白沟河之战李景隆惨败,徐辉祖率军接应,才获得统军资格。此后,徐辉祖多次抵挡住了燕军进攻,让燕军一时进退维谷。然而这个时候,京师谣传徐辉祖因为是燕王至亲,作战不出力,所以建文帝将其召回。主帅临阵被召回,结果南军大败,燕军一路长驱直入直至长江,才被徐辉祖再次挡住。

不过建文帝不信任徐辉祖情有可原,徐辉祖的弟弟,徐达三子徐增寿就是燕军内奸,常年向姐夫朱棣通报消息,尤其是南京城中部署。燕军渡江后,建文帝当面质问徐增寿,徐增寿无法回答,被建文帝亲手持剑诛杀。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