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而表doji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1. 文言文《牛弘传》的翻译

牛弘笃学

(选自《北史·牛弘传》)

【原文】

(牛弘)性宽厚,笃(dǔ,专一)志于学,虽(即使)职务繁杂,书不释手。弟弼,好酒而酗(xù,没有节制地喝酒),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宅,其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闻,无所怪问,直(只)答曰:“作脯(fǔ,肉干)。”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辍(chuò,中止,停止)。

【练习】

一、文中哪里表现了牛弘“性宽厚”?

二、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牛弘“笃志于学”?

三、翻译句子“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参考答案】

一、其弟射死了他家的牛,他毫无不满之意。

二、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三、即使公务繁多,也手不离书。

2. 帮我翻译下这个文言文后汉书 庞公传

庞公是南郡襄阳人。住在岘山向阳的一面,从不去城中,夫妻之间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庞公笑着说:鸿鹄在高林之上筑巢,晚上有栖息的地方,鼋鼍(大鳖)在深渊下面晚上也可以休息,我住的房子小舍也不过只是人的巢穴,(我们)都各得了栖宿的地方而已,天下并不是我所能保全的。因而在田上耕作,妻子在前。刘表问: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官,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庞公答道:世人都把危险(的钱财)留给子孙,我现在却留下平安给他们。只是遗留的东西不同,并非完全没有留下啊!刘表叹息而去,之后庞公与妻儿一起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中间可能有一点不通。而且你给你原文似乎也有错处,而且标点也不全,比较难断句。但大意都在了。你看看吧~~多少年没看古文了。

3. 文言文中的“而”表顺承和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是什么意思,不懂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如: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招而往暮而归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也。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如: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通“如”:好像,如同。例如:

军惊而坏都舍。

7、通“尔”,你,你的,例如:

若欲死而父。

8、等同于罢了。例如: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9、等同于才,方才。例如:

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10、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相当于“何况”。例如: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4. 古文中‘而’表并列和顺承是怎样区分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并列。从语法角度看,“而”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结构“舍生”“取义”,无轻重之分,更无递进,转折关系。“舍生而取义”解释为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下面是“而”用法总结!

(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 2 ) 副词,译为“就,才”。

然则何时而乐耶?

(3)连词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

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⑧表比喻,译为“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本文共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修饰、转折等关系,想一想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探究“而”轻重音朗读的规律。

(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递进、重读)

(2)、若夫……岩穴暝 (承接、轻读)

(3)、朝而往,暮而归 (修饰、轻读)

(4)、溪深而鱼肥 (并列、轻读)

(5)、禽鸟……而不知人之乐 (转折、重读)

好累哦,不许抄袭+复制!

5. 文言文 而字 表并列 修饰 递进 顺承意思时怎么区分

“而”在分别表示并列、修饰、递进、顺承的意思时,做如下区分

1、表示并列时,前后连接的一般都是同等性质和成份的词语。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译文:永州有野生的各种蛇,有的是黑色的身子和白色的花纹。

“黑”和“白”同为形容词,形容蛇是黑色的身子和白色的花纹。

2、表示修饰时:一般连接状语,用于动词和状语之间,使成偏正关系。可以不译。

如:吾恂恂而起。

译文:我小心翼翼地爬起身。

“恂恂”是状语,“起”是动词作谓语。

3、表示递进时:递进是前者和后者是更进一层的关系。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好学并且(还)每日都反省自己。

4、表示顺承时:顺承是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译文:我刚刚想返回,就听到水上传出巨大的声响。

扩展资料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

6. 古文里“而”表转折的句子有哪些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 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肴之战》

3. 死而不朽,何谓也。——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4. 生而不淑,孰为其寿;死而不朽,孰为其天。——唐·韩愈《唐太子校书李元宾墓志铭》

5. 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

7. 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赞》

8. 《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若诉,长篇之圣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

9.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吕氏春秋·察微》

10.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