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汉字之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推荐理由: 行文流畅,文笔优美,将金鼎铭文、小篆、草书、行书等字体形式美感和气质神韵归纳概括,从孩子习字入手延展汉字独特的造字文明和文化传承,以美学大家李泽厚先生对于汉字概括:“纯粹化的抽象线条和艺术”、“活生生、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提炼点题,立意厚重,意境深远,值得推荐。

我跟儿子讲,你一定要认认真真写好每个字,因为我们祖先说“字如其人”,你将来写出的每个字都是你的体面。儿子看着我,一脸懵。我继续讲,因为我们的汉字方方正正,跟长短不齐的字母文字不一样,写整齐了,就是一个体面好看的人,站在那里,堂堂正正,让人看着舒服。一旦写歪了,就跟一个“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人一样,身子骨都没有的人,你看着喜欢吗?儿子若有所思。

现在几乎每个孩子都在练字,至于为什么练字,写字班的老师和父母都会告诉孩子,为了作业写得漂亮,为了将来考试卷面不丢分。如果对汉字的认知只停留在这一层,多少有点狭隘。可能是读书时专业的缘故,我一直对汉字心存敬畏,这是承载着祖先智慧,让中华文明赓续相传的载体。在我们书写这些延续千年不断绝的文字时,不应该只想到作业和考试,一撇一捺,一笔一划,我们写出的不仅是文化和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祖先独创的艺术形式,我们在书写时也在进行着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创作。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吗?

纵观整个世界人类发展史,只有中国人,将文字作为审美对象,悬挂于厅堂;也只有在中国,一个人会因为字写得好,可以位列艺术家之列,墨宝可以流传珍藏成百上千年。一个文字,几经流变,经朝历代,长盛不衰,在历史的长河中何以有如此魅力?让那么多人追随向往?

也许从远古的造字神话,我们可窥见端倪。仓颉,双瞳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不管神话是否可信,但是祖先创制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将自然融入智慧,将审美融入生活的情趣。

千百年来,我们正是从甲骨文开始,通过一个个文字的形体结构,在对这种横直转折,疏密有致的线条描摹勾画中,让汉字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艺术之路。金鼎铭文的章法之美,宗白华先生说“令人相信仓颉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小篆由于笔画复杂,古朴典雅,成为古代需要采用防伪技术的官方印章的存在形式。讲求“蚕头燕尾”,“一波三磔”的汉隶动中有静,富有装饰性。工整秀丽,严谨灵动的楷书,被后世奉为习字的模范。笔意奔放,不拘章法的草书,狂乱中不失优美。或放纵流动,或端正平稳的行书,在王羲之的笔下,诞生出了遒媚飘逸,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汉字的演化历程,也是汉字艺术呈现不同风格,独具各自审美特点的发展过程。

书法,这种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历朝历代,受人追捧,虽然书写的字体有别,风格迥异,但就其审美本质而言,并无差别。它属于被李泽厚先生称之为纯粹化的抽象线条和艺术,这才是“真正有意味的形式”,与程式化,规范化的审美不一样,发展成独立艺术形式的汉字,“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

尽管每个汉字并非线条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但是它可以达到多样流动的自由美的效果,由于每个人的情趣意志不同,在这“上下左右之位,方圆大小之形”的结体和曲直波澜的笔势中,每一字呈现的状态,每一篇幅表达的情感也会各不相同。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极度悲愤, 苏东坡《寒食帖》的苍凉多情。书写的是字,是文,是诗,但也是遭遇和心境。表达出的艺术审美或行云流水,或骨力追风,或刚柔相济。而构成这一切的基础是汉字。

今天的英国人如果没有工具书的帮助,已经很难看懂二百年前的先人所遗留下来的文学作品。我们何其有幸还能写出和三千年前祖先一样的文字,吟诵着同样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我们读书写字,一撇一捺从笔端写出,浸润的是5000年中华文明的传承。我们欣赏着每一个汉字的优美形态,领略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儒家的礼义仁智信,道家的万物与我为一,汉赋的恢弘壮丽,唐诗的气韵生动,宋词的诗酒风流,元曲的世俗烟火……

如此美的汉字,作为继承和传承的后世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写好,我们更要突破自己狭隘的认知,让每次书写时,心头都洋溢着感动和骄傲。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